跨國公司律師建議:面向未來,最有價值的學習是「學那些沒有人在學的事」。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全球化的時代,台灣要和哪些國家站在一起,才能有效互補合作?當台灣要和歐美、日韓走在一起,頂多跑腿和代工;到中國進行商業合作,卻因為當地法治不成熟而膽戰心驚。也許更適合和我們合作交流的國際同伴其實是東南亞。若要讓這個契機落實,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眼光,又如何教育培養?

 

 

顛沛流離是資產,不是缺憾。

 

現任跨國公司法務的 Joseph,出生地和童年成長地是福州,因此熟悉閩北方言與風俗。在小學時,父母因政治因素逃亡到澳門住了幾年,因而會說粵語。在高中時來到台灣,因為家裡窮,他讀高中時還擺攤賣蔥油餅掙錢,因此台灣主流的閩南語也說得很流利。這樣的經歷,讓他一直覺得自己不是「正港台灣人」。

 

Joseph 很感慨地告訴我,他曾經以為青少年時期的顛沛流離是他的人生缺憾,但他現在才知道這是他的資產。他在東南亞工作,常常遇到祖籍東南亞各地的華僑,除了台商之外,廣東和福建後代極多。因為他青少年時代在各地居住,深知許多地方的風俗、語言、生活方式,因而他可以隨時切換認同,找到雙方的共同點,明白對方的喜好與立場。這對他在工作中,和他人建立信任與對話基礎有極大的幫助。

 

 

教育要打破單一

 

Joseph 的工作經驗,讓他深刻感受到,在經歷、語言、知識、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發展多元人才是多麼重要。尤其,我們和東南亞接近,和他們合作的空間大,但我們有沒有去了解他們的現況、歷史、產業?

 

對台灣大部分的人來說,也許學習英文很重要。但是熟悉越南文、泰文、印尼文的人,將會是未來台灣的重要資產。尤其外籍婚姻移民的第二代,如果能結合他們雙親的知識資源,讓他們真的學會「母語」,他們會真的是未來台灣的寶藏。

 

 

企業與政府要打破封閉與短視

 

歐美、日韓、中國的政府和企業,近年來用各種方式讓年輕人了解「開發中國家」,包括東南亞、印度、非洲。而且為達到這個目標,開發了許多台灣人不太熟悉的管道。除了留學生、交換學生、短期工作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借調」這個制度。

 

世界快速變動,別再只用「外勞」眼光來看待東南亞朋友了。圖為某建設工地。

世界快速變動,別再只用「外勞」眼光來看待東南亞朋友了。圖為某建設工地。

 

 

借調這個詞,在英文中叫 secondment,在台灣比較常見的狀況是政府邀請教授擔任首長及官職的時候。但在歐美日韓,借調愈來愈常發生在各領域、跨國界的人才合作交流,而且常發生在中階以下的職務。

 

例如,日本政府派有年輕(且低階的)官員,借調到緬甸政府的經貿部門上班。一來,這位官員了解日本企業情況,可以讓雙方貿易更為通暢便利;第二,這位年輕官員將會深耕緬甸的人脈、語言、產業、政府,將成為雙方的橋樑,是政界商界都需要借重的人才。

 

 

非典型學習歷程,是最有價值教育。

 

未來,每個人都將面向全部的世界,面向多元的可能性。面對未來,最有價值的學習,不是花時間將人人在做的事做得更好一點點;最有價值的學習是學那些沒有人在學的事,培養一整套很少人擁有的能力組合,讓自己難以被取代。

 

 

講者文章列表:黃世宜謝宇程蔡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