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模型

學習人生重於學習考試 – 丹麥教學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松子模型

 

一位朋友前往丹麥當一年期的志工,在一所中學擔任助教。雖然有語言上的限制,但是她仍然被丹麥與台灣教育的差別震撼了。

 

詢問她最主要的差別是什麼,她說:丹麥的教育,是為了幫學生經營一個快樂而健康的人生;反觀,台灣的教育常常為了各種目標,不斷地犧牲人生,甚至長大後也持續下去。

 

以下,是她所分享的丹麥教育重點摘錄。

 

 

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是教育重點之一

 

丹麥的教育思維中,認真地將「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視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丹麥,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有一到兩年的間隔年。可能在高中畢業後的任何時間發生 — 上大學前,大學中間,大學畢業,都行。為的是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丹麥對十八歲青年的態度是:你成年了,世界在你眼前,你可以去任何地方。

 

在丹麥,要自我探索不必壯遊流浪,如果不知道如何做才好,也有學校專門在做這件事。

 

 

體育學校最重視什麼?答案:思考

 

丹麥有一個特別的學校形態,叫市民高校(Højskole, Folk high school),是以交朋友、自我探索、發展自我興趣為主所設立的,這樣的學校招收 18~30 歲左右的年齡層。各市民高校有不同的主軸,從語言、創作、音樂、新聞編輯都有,招生的年齡跨度也很大。在市民高校,學生皆住校,就學時間從三個月、半年、一年都有。

 

高雄駁二特區

在丹麥,嘗試各種人生方向並做自己的決定,是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所以有各種工匠、藝術、技能的「市民高校」。 圖 / 高雄駁二特區。

 

我的朋友當交換志工的地方,是在Bjergsnæs Efterskole這一間高校,是受到højskole 啓發而成立的年輕版 højskole,招收 15-16 歲的學生,共 150 人,也是住校。

 

該校有四項教學重點主軸:知識、體操、足球、創意。某程度而言,我們可以將它視為一個體育學校。但是,這所體育學校可不是培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運動員,他們非常重視「思考」。

 

 

學習外文,首先把文法練正確嗎?

 

該校的英文課是這樣教的(注意,是外文課哦),每半年,老師給學生三個主題,內容可能包括了:死刑該不該存在、企業外包有何影響、國際化連鎖餐廳會帶來什麼影響、美國的擁槍權是否合理……等。學生可依興趣從中挑選一個。

 

英文課的內容,就是用英文去閱讀文章、蒐集資料、調查研究,並最後用各種形式發表想法。他們認為教外語的重點在學生能用英文吸收消化資訊,並且表達自己的想法。

 

他們都學得很好。但也得承認,他們英文文法的細節是比較弱的。

 

 

超想像的數學課和瘋狂實驗課

 

丹麥數學科重視口試,而不是運算。口試時,老師給學生一個題目,學生描述他會怎麼分析,怎麼列算式。丹麥的數學老師認為,學會列算式、分析問題是最重要的,至於算出答案,這件事情交給電腦就好了。

 

丹麥學校中,學科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跨學科的教學,讓各科目的能力與知識交融運用,是老師們所重視的。例如,丹麥文課會給學生藝術相關的作業:給學生幾幅丹麥藝術家的畫作,學生的作業是寫藝術評論。又例如,該校有操作科學課(被戲稱為瘋狂實驗課),在這個課中,學生可以用電窯做陶瓷、做玻璃融接,使用機械做木工,總之就利用物理和化學為基礎,加上各種工藝能力,學習實作。

 

松子模型

操作科學課中,學生可以用電窯做陶瓷、做玻璃融接,使用機械做木工。
圖 / 台灣高職學生在冶金課做的松子模型。你看得出哪個是真松子嗎?

 

 

丹麥老師:我不管理你,我們是同伴

 

在丹麥的學校中,師生是學習和生活的同伴,而不是上對下的管束關係。日常課後,部分老師會主動發起活動,有興趣的學生就加入參與。其他的學生就自己安排時間。

 

在宿舍,學生有廚房和客廳,課後可以自己煮食和活動,和一般成人的生活無異。

 

丹麥中學不會分班,但該校每個導師會負責 7-10 位導生,每周有 40 分鐘的導師課程。在導師課程之中,老師引導學生討論,他們當時面對的各種生活課題。例如:智慧手機該怎麼用才不會影響到別人、影響上課,也談學生學習的問題、未來的規劃等等。導師會帶領學生做靈活的兩兩討論,釐清他們的思考,找到選擇與行動的原則。在課外也可以和老師約專門時間,見面討論問題。

 

這樣子教出來的學生,和台灣教出來的,會有什麼不同呢?這問題,留給大家思考。

 

 

講者文章列表:黃世宜謝宇程蔡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