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不同的道路上,教職及研究所是必需的基本條件嗎?

 

問:外科系醫師留在醫院發展所需學習的能力?轉往基層發展所需學習的能力?教職及研究所是必需的基本條件嗎?

 

答:(蔡依橙)各種不同的道路,我都有朋友,以下分述之。

 

 

醫院發展

 

醫院發展主要分三種:臨床型、綜合型、行政型。

 

臨床型:病人爆多,走百大良醫路線,以診斷與治療為樂。這種的需要的技術,就是開刀好、術後 care 好、對病人態度好。不過您要看開,臨床型醫師是在醫院裡頭最容易被 abuse 的人,醫院吃定你喜歡看病,會利用各種方法增加你的工作負擔,但另一方面批評你沒有論文,可能會走入無止盡的悲憤,所以需要調適心情的能力。

 

綜合型:臨床也做的不錯,教學反應也好,研究也一年有個幾篇 SCI,這種需要的技術,是全面型的能力,有點講究天分,大概 5% 不到的醫師,能做到這樣。所以如果沒天分的話,就算了。因為這種人過的也不好,能力強、鋒芒太露,各種臨床、教學、研究的要求,都修理不到他,但對專走行政的人,卻是權力的潛在威脅者。你需要對抗與鬥爭的能力,讓大家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才能持盈保泰。

 

行政型:悲哀的是,在台灣往往是臨床不行的人會積極的去走行政,臨床超好而有機會去做行政的,大概 45 歲以上才比較常見,我們這輩只有往衛星醫院,或被挖角,成立一人/少人科室的時候才有機會。因為台灣醫療體系本質為政治特許的關係,在生存權重上,行政表現比不上乖乖聽話。加上外科系天生的弱點,你被綁在開刀房的時間多,作 social、送往迎來的時間,比其他科少。其實很難。這型需要的能力,是應酬、喬事、做人情。聽來很心酸,但在台灣,的確多數時候是這樣。

 

 

基層發展

 

基層發展比較像是微型創業,由於台灣的中小型醫院的生存空間漸小,我們就假設您想開診所好了。

 

開診所,只有極少數的案例,您還能開刀,多數狀況,就是放掉自己的刀藝。這需要看開過去,把自己一身武藝當成「沈沒成本」的能力。其實我離開醫院時,也是放掉了自己能做各種疑難雜症、介入治療的一身武藝。

 

開診所,需要的是商業經營的能力,選地點、在法令內行銷、維持團隊運作與士氣、防弊、競爭者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口碑經營。如果您與健保局簽約,那又有申報、剔退、低點值、總額社交圈等需要煩惱。

 

在基層發展,刀藝幫助不大,一般內科疾病、慢性疾病、兒科疾病的處理,以及患者心理的掌握,才是關鍵。真的!

 

 

教職與學位的意義

 

如果在大醫院發展,教職跟學位真的讓人走路有風,但以你我的年紀,最多就是助理教授、厲害一點的副教授,還拿個博士。有時候你看到哪些用「中文論文」升教授的罵咱們不認真,真會覺得時不我與。

 

這是一個「學歷通貨膨脹」的概念。

 

如果規矩清楚,對你有幫助,那就去拿吧。但我的朋友們,助理教授、副教授、博士的所在多有,在一流醫學中心當主任的還真不多,多數當到主任的,都是學位教職拿滿,結果還是沒辦法往上升遷,於是到其他地區/區域醫院工作,小小的科,當個小小的主任。

 

需不需要學位與教職,就看您囉。我個人覺得,「自己的好,有效的表現給人家知道」,比起用頭銜更有說服力。我們到國際學會上,其實不太在意誰是 professor 誰是 PhD 的,因為每個國家、每個學校發學歷的標準不一樣。

 

重點是,這個人的論文是否改變世界、這個人是做什麼出名的。

 

CHD_article

這篇 2006 年,用 MDCT 做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文章,雖然是個冷門領域,但因改變業界臨床流程,至今(2014)已被引用達 87 次。在我參加國際學會時,總是會有幾位學者來致意,提到他們開始做這個領域,是受到我們文章的啟發。

 

 

近期課程

 

 

講者文章列表:黃世宜謝宇程蔡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