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醫院 風濕免疫科 沈玠妤 醫師
提供我一個改變的出口
參加《新思惟網路講堂》,我自己得到最大的收穫,便是依循著規則打開眼界,潛逃出安全區的限制。然後才能回頭應用在自己想要著力的範圍,或者理解週遭的安全區域。
我們總習慣在安全的區域、範圍內活動。所謂安全的範圍,除了不會碰到危險之外,也常常意指著不會出錯,不會遭遇到自己不喜歡、不開心的事情。周遭的人,不管是平輩或是長輩,在聽聞自己提出不同意見時,也常會提點或是警告,哪些地方,或者哪些事情是不安全的,會遇到危險、會出錯等等。
久而久之,「不要超出安全範圍」成了重要的潛規則之一,而一開始就在這個潛規則底下活動、生長的人,例如我自己,幾乎是不曉得要怎麼突破或是改變。而網路講堂的內容,還有參與過程中被潛移默化的核心精神,則恰恰提供我一個改變的出口。
從「讀者回應」中得到共鳴
也許有人會想,我去看部落格、或者是閱讀網路書籍、雜誌的網路版不也可以得到很多心得或是激發潛能嗎?網路講堂的特點在於講者與讀者的互動。雖然我自己並不是熱中互動的那種讀者,但是從讀者回應裡面得到的,「原來別人也是這樣想」的心情和心得,往往更貼近自己在某一個時空點面臨的困境。
檢視所想、加深思考
我自己其實不是很有自信,每當自己的想法或觀察,被平輩或是長輩質疑的時候,尤其是質疑者並不友善的時候,最常使用的防禦方法都是,「那個誰誰誰也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所以,當有謝老師,黃老師兩位大師擋在前面的時候,我就比較可以安心地躲在後面發展自己的想法。
至於讀者會不會因為都是安心地躲著,就無法發展回應出自己的思索脈絡,我想這點是不用擔心的,因為兩位老師和蔡校長的文章看久了,心思想法也漸漸地比較偏向獨立思考,獨立發展。
打開眼界、應用所學
網路講堂也讓我打開眼界,潛逃出規則的限制,這個部分應該就是顯而易見的了。打開眼界之後,才會比較知道原來在原本以為的界限之外,還有這麼多地方。原來還有這麼多方法和原則,或是可能性可以想。
我自己是剛畢業不久的主治醫師,對於現在推動的住院醫師工時,我其實是贊成的。只是,身為被犧牲的一代(住院醫師放假了,事情總要有人做,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拉年輕主治醫師下來做),深深覺得第二專長是一定要有的。而我目前想要逐步培養的第二專長,是當老師…^^”。在大醫院裡面當然先從帶住院醫師,帶醫學生開始,網路講堂裡面談到的觀念、想法,正好可以在帶領醫學生、住院醫師開始驗證實行。
我自己在參與網路講堂這段時間,除了個人思想的加深加廣,在不熟悉的領域如何實驗進步,甚至是以後如何用在教育自己的兒女身上,都有很多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