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英文能力 下的所有文章

(Q&A) 我參加完國際學會,反而更惶恐,怎麼辦?

 

問:蔡醫師之前建議住院醫師要多參加國際性醫學會增長見野,可是我最近參加完卻覺得更恐慌了,覺得自己英文表達能力欠佳、台上演說結束時各國的同業十分踴躍舉手提問,我卻連想問的問題都擠不出來(連我以為英文應該很差的日本 R 都霹靂叭啦 comment 了一長串啊)。當然我知道要加強語言能力,加強本質學能,可是怎麼好像書也唸了卻都沒有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或跳脫框架的能力呢?(女 30歲 醫學中心 外科住院醫師)

 

答:(蔡依橙)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手藝精良的高手,乾淨俐落的開完一台刀,或做完一台 intervention,預後良好,患者人生如同再造,年輕的自己,覺得「自己怎麼差那麼遠」的那種感覺嗎?

 

困難的 trans-sternal CT-guided biopsy

困難的 trans-sternal CT-guided biopsy

 

 

如果能這麼強就好了

 

那時候的我,想著:「如果能這麼強就好了,唉,技術差好遠啊。」我們恐慌,擔心這樣每科只待幾個月的訓練,是不是真的足夠。

 

但是,一台一台的跟、一台一台的看,看過越來越多不同流派的高手,漸漸的,我們發現,其實這些我們也會做。而且因為我們看遍每個刀房,知道截長補短,多餘的動作可以省略,關鍵的細節綜合互補。

 

所以,恐慌是正常的,那是我們面對實力差距時,鞭策自己的力量。而且,只要你開始前進,距離就只會縮短,到達終點的速度,往往比你預期還快。

 

 

訓練自己「靠自己」

 

我們之所以出國會害怕,是因為我們奴性久了,習慣有人帶、習慣有人告訴我們怎麼去看事情、怎麼去評斷事情。但是,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總有一天你會變成主治醫師,要獨當一面,對任何新手術,你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跟意見,當然有可能會錯,記得持續接收新知,驗證並調整自己的想法,就行。

 

我開始做心臟電腦斷層時,一開始也是個小毛頭,總覺得外國大師們說的就對,跟就是了。但國際學會去了幾次,也看了許多論文,發現他們彼此雖然都是朋友,但在新領域的看法南轅北轍,時常在會議或期刊上,唇槍舌戰。

 

既然你們這些大師,看法都不一樣,表示也沒有誰一定對啊,那我也要有自己的看法。

 

 

持續不斷的改進,就好!

 

一開始,我覺得,先天性心臟病就是要用 non-gating 技術作,因為劑量低、效果夠好。所以發表了一篇研究,結論說,「用 non-gating 技術就對了」。

 

但是隔一年,我發現 gating 技術才能看到冠狀動脈,而冠狀動脈對手術很重要,輻射劑量雖然是兩倍,但「很低的劑量」的兩倍,其實還是很低,也在可接受範圍,所以我又發表了一篇研究,結論說,「gating 才是該用的技術」。

 

出去演講,還真的有人問,「你 2006 年 12 月叫我們 non-gating,2007 年 8 月又說要用 gating,搞得我好亂啊, 到底應該用哪種呢?」

 

我的回答是:「隨著不同時空、新的 CT 技術,以及對知識的更深刻認知,目前我是用 gating 的,未來或許技術更進步了,又會有新的建議。這是一個持續進化的過程。」

 

 

多看、多聽、多想,就會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沒有問題可問,只是因為你看得還不夠多、不夠廣,只要拼命看、拼命聽,自然會開始有不同意見的。

 

就像是,你對台灣政府的各種「奇異恩典」,總有點意見吧。這也只是因為,這領域,你看多、看久,生存在其中。

 

有自己的意見時,不用擔心可能會是錯的。因為,即使國際大師,也是在不斷的錯誤與辯證中前進。

 

 

人生有如腳踏車

 

人生有如腳踏車,看似穩定前進,卻是動態平衡,在不斷「可控制的跌倒」中,交替前進。

 

 

(Q&A) 剛到美國進修,如何有效率提升英文溝通能力?

 

問:我是一個平常沒有在寫文章,唸英文的地區醫院婦產科醫師,陰錯陽差拿到 Visiting scholar 身份,帶著全家來美國進修半年,剛到芝加哥三天。常聽去過美國進修的朋友講,丟到這個環境慢慢就會適應,聽力就會進步,小弟到目前為止還沒這個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平常用的太少,想請問版上的名師,有沒有更快適應美國生活的方法,光是這樣辦事(開戶、租屋),聽力就會進步嗎?不需要再做額外的努力嗎?(39歲 男 婦產科主任)

 

答:(謝宇程)您好,拿到獎學金與家人一起海外進修,真是一大美事。如果能充分運用這段時間,您不但能加深專業能力,相信您的視野、人際關係,都能向前大幅邁步。

 

語言能力是您擴展經歷與見識的必要工具。要有水準以上的英語溝通能力,才可能結交外國朋友,包括同專業或專業外的朋友。這不但是為了生活需求,也是為了確保上課或參加研討會有收獲,進而向同領域的人展現你的能力,誰知道可以為您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而您的懷疑是對的,平常辦些開戶租屋的手續,不足以讓您的英文自動進步,美國的空氣沒有讓英文自動進步的魔力。半年時間不長,用掉一天少一天,要短時間提升英語溝通能力,絕對要用有效率的方法。
以下提供您幾個方法:

 

有機會進修充電,值得好好把握。圖為元智大學校園一景。

有機會進修充電,值得好好把握。圖為元智大學校園一景。

 

 

新聞 podcast 訓練聽力也增加聊天話題

 

建議從現在開始,無論採買、煮菜、洗澡、散步…任何只要耳朵能空出來的時間,都用來聽新聞廣播的 podcast。之所以使用新聞廣播,是因為它雖然不斷變化,但略有主題性,例如,最近 ISIL 的事件就不斷報導,幾個關鍵字聽熟了,內容就大致能掌握。

 

再則是因為新聞是和他人聊天的重要話題,和歐美朋友聊聊蘇格蘭獨立失敗後西班牙與比利時的分裂問題,談談美國再次出兵伊拉克,他們會把你當成一個「世界人」。

 

資源推薦:National Public Radio Podcasts

 

 

影集強化聽力且兼顧樂趣

 

聽新聞的時候可以是像流水一般聽過去,抓到多少懂多少,期待順其自然的進步。另外,聽力要快速進步,還需要專注訓練。而影集能幫助你達到這個目標。

 

首先,請選購一套合適的影集。除了你喜歡之外,也可挑一下主題。依您的背景來說,最好是挑醫療為背景的影集。以一般人生活為主題的幽默影集也可。

 

其次,建議這樣看:若沒有中文字幕就完全看不懂,可以先開中文字幕看一遍,若可以,就跳掉這個步驟。然後,開英文字幕來看,若有看不懂的地下就停下來,倒退一點重看,或是查個字典。最後,關掉字幕再看一次,若可以,儘量聽懂每句話的意思。

 

這樣的學習,大致上可以兼顧樂趣,實際用途(用於聊天),了解美國人溝通與思考,而且由影集教你英文,相對便宜,而且不會沒耐心。

 

資源推薦:
List of medical drama television programs(醫療相關)

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幽默)

 

學習英文,是許多台灣人從小到大難逃避的焦慮。圖為某英文補習班的巨幅廣告。

學習英文,是許多台灣人從小到大難逃避的焦慮。圖為某英文補習班的巨幅廣告。

 

 

語言交換訓練口說

 

如果您有些資金,當然不妨找個短期的英文家教。如果您想省些錢,可以找語言交換,許多大學都有這樣的服務或中介機構。您可以找一個想學中文、能說英文的人(想學中文的人可不少),您和他定期見面聊天,一半時間用中文,一半時間用英文。

 

特別建議找歐陸來的人,他們英文會在水準以上,但是比美國人更能同理外國人的情況,面對破破的英文比較有耐心,他們也更容易和亞洲人交朋友。事實上,最可能和您交上朋友的,是其他從各地孤身而來的訪問學者,而不是已有人際關係網絡的當地人。

 

要做這些事,都是要花心力時間,但要有收獲總要先付出。這些建議應該可以達成「擒蛇打七寸,好鐵鑄刀口」的效果。祝您在美國的學習與生活充實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