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參加「大師」主講的國際研討會或是短期課程,有什麼提問方式可以讓「大師」留下良好印象,增加進一步的互動?(40歲 男 電子業)
答:(蔡依橙)說實在的,很難。
因為大師其實有他自己關注的世界,來演講,往往都是「君臨天下」的分享。從大講堂的空間設計就知道,其實一個講者,能注意到的台下聽眾非常少,走過世界的大師,各種提問都遇過,要在短時間內讓他形成印象,非常困難。
有幾個我這幾年看過,真正有效的方法,請參考:
增加曝光次數
演講結束後,問一個問題。這問題必須有深度、有智慧、有禮貌。常見的錯誤是,因為我們也是專業人士,所以很臭屁很尖銳。但事實上,再怎麼尖銳,真有經驗的人都遇過了,他只會覺得「又是一個中二來亂」,於是只能造成反效果。
有些人覺得,造成反效果,引起注意力也很好啊。但事實上,你擁有的機會都是短時間的,短時間,很吃第一印象,甚至沒有時間逆轉,所以這種險棋,除非你很有經驗很有把握,不然還是走禮貌路線會比較好。
但是,問「一次」問題是沒有用的。你得要 combo attack 才行,所以,如果他講完要離開會場,而且是從共同出口,請跟著離開,並在外頭走廊與他繼續討論。這時,請重複自我介紹。放心,第一次他一定記不住,但這是為了未來,你第三次、第五次跟他自我介紹時,讓他終於可以記起來。
切記,不要去問這樣的句子:「您記得嗎?我是在 OOOO 曾經問過您問題的工程師。」
這樣他會愧疚,於是產生防禦感。你應該重複的說:「您好,我是來自台灣 OOOO 公司的 OO 領域工程師。」每次遇到就講這串一樣的,總有一次他會想起來,並主動說「啊,對,我記得,上次在 OOOO 我也遇過您!」
這兩種差異,一個是受迫喚醒,會有戒心,一個是自發喚醒,戒心自然降低。
所以,演講問一個問題,走廊繼續討論。下次在另一個國際會議,再問一個問題,走廊繼續討論。這樣就四次介紹自己的機會了,通常到了第八次互動,你在他的人際互動頻率排行榜上,已經超越 90% 的人,而且,他擁有許多與你聊天的過程,做為記憶背景,您被記起來的機會就大增。
以我自己開課來說,也真的是這樣,課程參加得多、心得回饋的多、現場互動得多的朋友,我常毫不費力的就記起來。其中,廣泛提供自己背景的朋友,更容易記得。
去大師那裡學習
事實上,如果我們自己與國際大師的程度差異很大,在國際演講那種瞬間的場合,很難被人家記得。如果真想學習與建立長久關係,到人家工作的地方,去見習、實習、訪問,都是更好的方式。
我自己在美國開會時,看到有中國醫師,聽了某場演講,覺得很棒,先是問問題,後是下課後繼續聊,最後,在大師已經稍微認識他的狀況下,追加詢問:「請問我能到您的醫院去學習嗎?短期的見習、實習,或者 fellowship training 我都可以接受。」這時大師就真的有興趣,拿出名片,並致歡迎之意。
其實,亞洲人勤奮聰明,又崇洋,西方人是知道的,許多著名團隊,都有亞洲 fellow 陸續加入,協助處理掉研究工作與文章書寫,維持產能。亞洲人獲得學術成績,回國走路有風,西方人獲得計畫補助金,繼續營運。基本上就是一個代工廠與品牌商的關係。
跟大師一起工作一年,幫人家做事有產出,定期報告並交流,這人際關係是一定能建立起來的。事情認真做、開會好好表現,過沒多久就會打進人家生活圈,一起吃飯、過節、玩耍。
在「他在意」的事業一起合作
大師,做到一個程度,自己的團隊已經經營起來,通常會爭取一些社會認可。這也是我們可以幫忙的地方。
例如,大師想要成立一個國際學會,一定缺很多人手,尤其亞洲領域的拓展,你可以當他的 international liaison (國際聯絡人),幫忙聯繫其他國家,並思考如何協助他完成亞洲版圖。
例如,大師接了一本雜誌主編,一定缺可以信任的 section editor,你可以在您的專業上給予協助,幫他決定某特定主題的稿件。不用等人家來邀請,自己把專業領域跟可以幫忙的部分整理整理,直接寫封 email 去,主動爭取!
例如,大師在歐美演講很多次,但亞洲不常來,有點遺憾,您可以幫他弄個台北站的演講,宣傳一下,拉一堆人來聽,活動結束後,就是 Taipei 101、鼎泰豐、故宮囉,用英文,與他分享台灣的美好。
當然,能夠讓人家來亞洲一次,就喬好台中、台北、香港、新加坡、東京、首爾、上海、北京的 roadshow,當然更容易成行,端看您的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 以及該大師的國際知名度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