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系列前文:
世界名字是什麼?舉一著名的例子,現任的美國總統:Barack Obama。歐巴馬總統的父親,其實也叫做 Barack Obama,所以嚴格來說,歐巴馬總統該被稱為「二世」。而他的名字 Barack,其實在英美歷史中可以說從來沒有前例。
歐巴馬總統的父親,從小生養在肯亞鄉村,Barack 其實是當地語言中的名字。然而這個名字,無論發音和記憶,都不會對歐美人造成困難,所以就不妨礙它成為一個「世界名字」,至少在歐美都可以便利地使用。
設計世界名字的思路
中文是將更多的意義放在字型而不僅字音,所以我們要創造「世界名字」是比較複雜。有幾個思路可以參考。
思路一:參考中文名字的發音,創造一個歐美人士容易發音的名字。例如,我有朋友中文名字是佳柔,另一個名字是 Jalo,一個朋友中文名字是剛羚,另一個名字是 Connyn,這兩個名字都會是不錯的「世界名字」。現在這種例子已不少見。
依這個思路,其實在取中文名字的時候,就可以試著考慮「世界名字」的問題,兩個名字一起取,而不是先取中文名字,因為之後可能發現很難以此為基礎,創造便利歐美人士發音的名字。
思路二:如果已先有一個不易轉音的中文名字,另發明一個在發音和意思上不相關的單字作為世界名字,絕對是可以接受的 — 在軟體界,這還會被認為是一件頗酷的事。例如之前文章中提到的 Python 專家 Mosky,這名字雖然和她的中文名沒有關係,但好記好念,識別度又高,其實也是個好的世界名字。
思路三:如果希望取一個更有文化意涵的世界名字,也許可以以拉丁字根、希臘字根為基底進行創造(例如 Lucy 有光明之意,Leo 有獅子之意,都來自拉丁字根),並藉由發音或意義設計中文名字。但這樣做難度較高,目前還沒找到例子。說真的,我很認為若有熱愛語言學、各國語文的年輕人有興趣創業,這絕對會是個可以發展的事業。
世界名字與世界觀教育
這篇文章乍看和教育無關,其實不然。
中國古代文人有名、字、號,正是為了在親屬、官方場合、文人友群之中,以最合適的方式呈現自己、自我描述,與接受描述 — 他們的名字號,分別對應他們生活與世界相關的好幾個層次。
如果「世界觀」是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也許這個課題可以開始得比我們想像要早。取名字這件事之中內涵著重要的世界觀思維 — 取什麼樣的名字,以什麼思維取名字,反映了我們期待把自己呈現在什麼樣的人面前,走進多寬廣的世界。
所以,取名字要找算命仙嗎?或者,請教一位熟悉中文、英文、拉丁文、希臘文(而且有世界觀)的專家,也許更符合我們的孩子,在二十一世紀生存的需求。當我們和兒女解說他的名字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取這名字,將比任何書更深刻地告訴了兒女,他們與世界的複雜關連。
莎士比亞透過羅密歐問了這個問題:
What is in a name?
Oh, dear. Too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