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El Sistema 下的所有文章

學音樂有助於學習語言,以及一切知識。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自 2000 年左右,一群洛杉磯地區的音樂愛好者、音樂教師開始聚集合作,他們希望城市裡比較貧窮的孩子也可以學習音樂,也可以感受音樂的美好,他們希望音樂不只是富有孩子的特權。於是他們發起了 和音計畫 (Harmony Project),以非營利組織的方式,義務教貧窮孩子演奏樂器。

 

令他們意外的是,隨時間推移,他們不但養成一批孩子對音樂的愛好,甚至隱約發現,有參與樂器課程的學生日後上國中、高中、甚至大學,表現都比經濟、社會背景相近的其他學生來得優秀。這是巧合?運氣?還是音樂愛好者自我感覺良好呢?

 

西北大學聽力神經科學實驗室的研究者妮娜.克勞絲 (Nina Kraus),經過介紹,與和音計畫的主導團隊聯繫,開始了一系列的研究。發現這不是錯覺或迷信。

 

 

學音樂不容易,非常考驗耳朵的靈敏和神經的靈活。

學音樂不容易,非常考驗耳朵的靈敏和神經的靈活。

 

 

學音樂有助聽音辨意、發聲說話

 

這個計畫透過腦波圖的分析,發現了幾件事情。

 

首先,他們發現學音樂有助口語的認知、接收、交談。在學音樂的過程中,很重要的訓練內容其實是對聲音的敏銳接受。無論是唱歌或是樂器,都要精準地聽清楚音高、強弱、節拍、聲音質地-無論是聽自己發出的樂音,還是其他聲部、伴奏所發出來的樂音。固定學音樂兩年之後,學生的大腦分析聲音的能力明顯強化。

 

這和學語言大有關係。

 

因為語言也正是音高、強弱、節拍、聲音質地所組成。當我們聽到語言的時候,我們要先解析聲音,才能轉化為意義。當一個學生腦中「解析聲波」的功能不夠強,他的聽覺雖然正常,但卻比較不易理解聽到耳中的聲音是什麼意思。無論是英文中的 s, z, th, 長音短音、或是中文中的失、斯…這些聲音頗為相近,都容易讓學生在學語言的時候產生障礙。

 

當一個學生的聽覺先受過音樂的訓練,他可以清晰精準地分辦聲音細微的強弱與長短變化,他也就更容易精準地掌握語言的細節,無論是聽還是說,他都可以比同儕學得更快、更正確。

 

 

無論是否把音樂學好,能懂得聆賞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無論是否把音樂學好,能懂得聆賞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要學好各種科目,先磨練語言與專心。

 

透過語言,學音樂的好處是外溢的。

 

每一門知識的傳授,若能聽懂老師講課,對學生而言當然是事半功倍。而在聽課的時候,多少程度能聽懂,其實是和學生的聽語辨意能力有關,這個因素,在年紀愈小的孩子身上愈明顯。有受過音樂教育的孩子,一般來說有比較好的能力透過聽覺把聲音變成語意,就讓他在所有的科目學習上都佔點優勢。

 

學音樂對其他科目學習,另一個好處是練習專心。「專心」是一個高難度的心智技巧,當一個孩子坐在那兒聽課、讀書,他可能腦中閃過各種碎碎小小的意識,讓有聽到聲音、眼前掃過文字卻沒有理解,而他自己、老師,都不知道其實他不專心。演奏音樂的時候,需要全神貫注使用手指、呼吸、身體,甚至有意識地投注情緒。學音樂有助練習專心,因為演奏的時候,專不專心是立刻可判別的,不專心立刻會出錯。

 

洛杉磯的和音計畫,以及委內瑞拉的「音樂系統 (El Sistema)」都證明了音樂可以是孩童智力、人格、與人互動的一個正向音素。家長如果寒暑假、平常下課後要讓孩子有個去處,可以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把音樂視為一個更重要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