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傅鐘 下的所有文章

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學校教育和教師?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系列前文:

 

瞻望未來,一種更值得期盼的教育,也許即將浮現。在那個教育之中,學生與教師都不必被教育部、教科書、升學制度騎在背上,勒住韁繩。

 

 

未來教育不再有「一體適用」的規範

 

未來的教育,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在什麼時候學,什麼是學習的重點…這一切規劃,不再有「一體適用」的規範,無論這個規範是多麼了不起的專家設計出來的。每個人不同,每個人走的方向不同,優質的教育會體認到這一點,並且將它落實。

 

未來的教育對兩件事情負責,一是學生本人,二是這個世界。未來的教育要培育一個完整而有力量的人,而不是一個高分考生;未來的教育要培育的人,不但能成功地在社會上存活,而且能夠參與社會的塑造。

 

 

到底教育部有沒有能力,決定全國所有孩子最該學什麼,怎麼學?

到底教育部有沒有能力,決定全國所有孩子最該學什麼,怎麼學?

 

 

未來教師的角色與過去不同

 

未來的教育中,教師需要先了解的,不是某套特定的教材。教育素材在網路上,各種書籍或影音資料之中,已經太多了。沒有一套教材有資格綁架教育,教材該在教育的目標下,被靈活地調度使用。

 

因此,教師需要先了解的是學生特質:他喜歡什麼,有什麼願望,對什麼好奇,這些是學習的起點。教師所做的,是運用學生的既有的喜好與好奇心,驅動學習的行為。

 

 

與學生共同探索學習的目標和歷程

 

在未來的教育之中,教師會了解一個道理:這世界上有學習價值的事物太多了,每個人都只能學習其中一部分。而要學習哪一部分、什麼時候學習、用什麼方法學習,都不會有正確答案。或者正確答案是:Whatever works。

 

教師的工作重點,並不是驅策學生學習特定一套教材,不是說明與講解官方的教材。而是協助學生在廣大的世界和變化不定的未來之中,理出一個頭緒:我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教師的工作不是教導他所需的能力與知識,而是教導學生如何學習-從找尋材料、吸收內化,到實際應用。名校、學歷、證照,都不是目標使命,而是種種工具選項,他們會幫助學生思考他們需要哪些,該取得哪些。

 

 

當線上有世界各地名校的免費課程,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大學註冊?圖為台大標誌「傅鐘」。

當線上有世界各地名校的免費課程,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大學註冊?圖為台大標誌「傅鐘」。

 

 

課程是為了克服與繞過學習的難關

 

未來教育的課程將不再是把資料集結起來,訂出學習的進度,然後在講台上搬演。

 

擬定課程的第一步,是站在學生的地位,辨別學習的難關和瓶頸,然後利用各種案例、實事、影片…幫助學生克服,或是繞過關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事變得具體,聯繫各種道理之間的內在關連。

 

在未來的教育環境之下,學生不再是為了分數和升學成果而努力,而是為了成為最好的自己而存在。教師的教學宗旨不是為了符合規範,不是為了學校的面子,而是為了學生整體的人生發展。

 

在未來的教育環境之下,每個老師該是理解人的專家,該是理解世界的專家,該是幫助人連結世界、走入世界、準備貢獻於世界的專家。

 

這一天何時會到來,我不確定;如果我們幸運,或許不遠。為什麼這樣的教育情景是可能發生的,為什麼是比較好的,之後的文章中,我會慢慢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