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過濾大量資訊,在有限的時間跟體力下學習?
答:(蔡依橙)
讓大腦自己去過濾。
您跟我一樣是念醫學系的。其實醫學系的訓練,就是大量破碎資訊的訓練。
我經歷的醫學系課程,多數為百人大堂課。課程設計看似有系統,但實際上卻是上課聽不懂,因為去都在睡,後來我乾脆也不去了。一年級不懂事,念原文書想學系統知識,結果期中考別人都 90 我只有 58,嚇壞。之後四年多,就考前狂 K 共筆,寫寫考古題,偶爾補考一下,也順利進醫院見實習了。
回想當年的學習過程,其實共筆跟考古題,就是一塊塊知識的小磚頭,零碎而沒有組織。但我們已經被訓練成,會自己去整合這些知識碎片,找到規律,並且理解到能考試的地步!
想想,當年沒有 Wikipedia,能做到這樣,真是不容易啊 XD
所以,進社會後,我的建議也是一樣。想方設法讓自己暴露在大量的資訊中,大腦會自己過濾,然後,逐漸朝「有感覺、有興趣、有共鳴」的來源去追,就會越懂越多!
受邀到世界各國演講的過程中,看著每個國家截然不同的經濟水平、生活文化,驚覺自己對社會、政治、經濟、商業模式一點概念都沒有。後來,就從 facebook 開始,配合當年的 Google Reader (現在可改用 feedly),閱讀大量資訊,配合 TED 以及各種 PodCast,建立起對醫療以外世界的認識,也開啟了深度思考的路。
當年的我,只有一台工作筆電,沒時間看的資訊還要印出來放醫師服口袋,利用工作空檔閱讀。現在的你,有各種手持行動裝置,大量吸收資訊,一定更容易的!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