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思想壯遊 下的所有文章

Chinese civilization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三:中國從先進而落後的原因?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系列前文: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一:我們的孩子能否開創世界新局?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二:先進國家怎麼「煉」出來?

 

我從小在學校課業之外,閱讀最多的是金庸武俠小說,也常讀中國歷史、文學作品,例如唐詩三百首是整本背過,宋詞三百首背了大半卷,更別說閱讀古文觀止、四書五經、章回小說等,我深深知道中國典籍中承載著一個燦爛的文化。

 

但今日,我們所穿的衣、所住的房、所乘的車、所聽的音樂,都和古代中國沒有關係。政府架構的原則、醫療與公衛知識、化解爭訟的法律、金融貿易經濟體系、生產商品貨物的模式,一切仿自歐美。

 

我們吃的米與茶確實延襲古中國,但農藥、肥料、機具、運輸、包裝,都來自西方。我曾不解,這麼龐大悠久的國家,人口世界最多,為什麼其文明幾乎死絕,需要整體從西方橫切植入?為什麼過去一個半世紀的華人學術史,幾乎是一部「取經史」?

 

 

「亂世」的儒家解方:社會關係嚴格規則化

 

春秋戰國是個充滿「變動」的時代。國家可興盛可衰亡,國君可制霸可被殺,臣子會造反會周遊列國。到近代,開始有人發現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時代,但孔丘及其弟子對那個時代的評價是:

 

 

Chinese civilization

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是我從高中留到現在,其中每首我都曾經能夠默背。

 

 

孔丘先生及他的弟子、傳人們後來形成儒家,以他們想像認知中的西周初年為藍本,開始建造(或恢復)一個理想社會的大業。他們提出的方案,大致上是一個巨型的社會格式,將所有人的身分、責任義務、人際關係都用禮法以嚴格規則化。

 

在儒家劃定的世界中,每個人都生在一個格子中,人和人互動的方式是規定確認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長幼有序、夫唱婦隨… 你有什麼行為不基於你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而基於你被生成什麼身分。在這種思維下,雙胞胎都要分先後稱兄弟姊妹才行。

 

 

人生目標:爭取高位的「格子」

 

儒家畫出的世界,在帝王眼中看起來當然是極度美好的: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凝固與凍結、明確的權力義務關係,極為有利統治;而在所有格子的最高層,受各方臣服的那個角色就是君主。帝王當然樂於採用、推行這樣的世界觀。

 

 

Chinese civilization

中國政治史,某程度而言,就是中國兩千年來,如何依照儒家世界觀建造政治體系、國族信仰的過程。

 

 

在中國兩千年的歷史中,儒家治術雖然偶有頓挫,但在隋唐施行科舉之後,整體制度愈來愈嚴密完整。幾乎所有人都被封在由禮法道統所構成的無形格子之中,而科舉是唯一讓人改變本身地位的管道。於是,所有知識分子,有企圖心和理想性格的人,都被導進同個方向:透過科舉取得社會架構上層的格子。

 

 

競爭「符合權威」,造成千年停頓。

 

儒家的信仰之下,一個人的價值、自我完成,在於確實而且徹底地遵從外在加諸的責任、義務、期待。無論是寡婦在夫死之後守節,臣子在國家陷落之時殉節,或是服從父母、長輩、丈夫等人的指令。

 

儒家體制之下,一個人值得更高的地位、有資格得到更大的責任,前提要件是能在科舉中表現傑出。如何在科舉中表現傑出呢?不是去探究客觀的物質世界,不是去了解社會的各種真相,不是去發明新的理念見解,而是要能熟讀古籍,並寫出主考官欣賞的文章,總而言之就是競賽符合權威-同時符合古代傳下來的權威,以及符合當時主政的權威。

 

一千年來,中國民間知識分子之間不斷競爭的是:尊崇、服從、依順。

 

六百年來,西歐民間知識分子之間不斷競爭的是:創新、挑戰、推翻。

 

然後,造成了一切的差別。

 

系列接續:年終的思想壯遊之四:世界在等待什麼樣的下一代?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一:我們的孩子能否開創世界新局?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歲末年初想以一系列文章,來討論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和我們的講堂主題看起來有點遠,其實完全就是正中央的核心。

 

這個問題是:何時我們才成為先進國家?要怎麼做,我們的孩子、孫子,可以活在那樣的世界中?

 

何時我們才可以不用羨慕別人?何時我們可以有富足健康的社會,每個人擁有富裕、尊嚴、自由、平等的生活?何時我們在世界上不再是二等人種?何時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可以讓我們感到自豪與驕傲?何時我們不必再事事學習歐美日,換成他們追隨我們,或至少平起平坐?

 

與《新思惟網路講堂》的朋友們經過三個月隔空交流,我想和講堂的讀者們分享這個我關心多年,朝思暮想的問題。

 

 

富裕並非就是先進,先進者並非恆久

 

已開發或未開發也許是個經濟概念,可以用收入來計算。但先進與否不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他們賣油所得雖高,卻不是先進國。他們在先進國創造的世界體系中致了富,但在世界史中,他們仍是跟隨者、適應者、依從者。

 

 

談教養、學習的細節已經多了,我們能否拉遠鏡頭看看我們處在什麼樣的過去與未來之間?圖為淡水河一處遠景。

談教養、學習的細節已經多了,我們能否拉遠鏡頭看看我們處在什麼樣的過去與未來之間?圖為淡水河一處遠景。

 

 

直至今日,即使中國成為強國、印度與巴西日漸重要,全世界在思想、科學、政治架構、前緣科技、商業型態…等方面,都還是歐美在執牛耳;亞洲經濟大國日本,也只是在歐美架起來的世界秩序規則之中,玩得還不錯而已。

 

但世界的走向並非一向都由歐美領導。歐洲的文明火種,是從公元前五千年肥沃月灣的文明延襲而來,途經埃及、希臘、羅馬,在中世紀時還曾熄滅近一千年。在中古時代,歐洲是如何地愚昧、殘忍、迷信,您可以抽空觀賞《中古的思維》略窺大概。

 

 

為何六百年前,西歐文明火山大爆發?

 

現代意義的世界,無論是藝術、科學、經濟、思想,大致上就是六百年前點火於義大利,向北傳到西歐發生大爆發,人類的智慧成就不斷噴湧,其煙火和光芒照耀、也多次灼傷了全世界無數人類。

 

 

西歐文明大爆發是全面性的,橫跨政治、產業、醫學、藝術、科學…。圖為歐洲繪畫史相關書籍。

西歐文明大爆發是全面性的,橫跨政治、產業、醫學、藝術、科學…。圖為歐洲繪畫史相關書籍。

 

 

在那之後,人類發展方向、思想的開創者、生活模式的定義者,不是六千年的中東古文明(早滅了),不是五千年的埃及古文明(早滅了),不是四千年的中國古文明(滅了沒有?爭議中),而是頂多只有六百年的西歐文明。

 

為什麼西歐人能成為發現科學原則的人,而不是台灣原住民?為什麼西歐人能發明音樂記譜法,不是河南人?為什麼是歐美人發明了電腦,不是數學直覺發達的印度人?

 

這些遙遠的問題之所以值得思考,是因為它背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應用題:五十年後、一百年後,你我的子孫有沒有可能是參與開創世界新局的那批人之一?如何讓這個事情成真?這才是教育的大格局問題。

 

 

在新思惟,討論長闊高遠新思維。

 

我認為這些長闊高遠的問題值得和新思惟的讀者們分享是因為,如果我們三年所有討論文章,只集中在於各位的孩子日後個人收入是五萬還是十萬,當醫生還是當畫家,這實在小看了各位和各位的孩子。

 

當然,那些問題值得討論,但我們有三年的時間,可能在上百篇文章會著墨,這幾篇文章,請容我們將思維放遠放大。我們能不能做個思想的壯遊,站在五百年之後,看現在的台灣,看現在的你我,和我們的兒女。他們要為自己、要為他們之後的世界做些什麼?

 

年假將至,大家也許有些時間返思瞻望,瞻望一些絕對不急切,但是可能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我們希望台灣「不只這樣」,希望我們孩子的命運不僅不是台奴台勞,也不只是台奴台勞的醫生與律師,我們希望他們是世界中受到尊敬與羨慕的人,該怎麼做?

 

系列接續: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二:先進國家怎麼「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