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謝宇程

送君千言,今須一別。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真的有點愁悵。雖然和新思惟的朋友們都未曾謀面,但是聽到這個消息真的是頗有感傷。藉著最後一次寫文章的機會,最後說幾句話。

 

 

感謝

 

感謝依橙兄和新思惟團隊勇敢地做了這個實驗,給我們彼此這個機會,參加同一場派對,互相交流對話。

 

感謝依橙兄和新思惟團隊,從我加入寫作的一開始到現在,從來沒有一次干涉我的看法與發揮。讓我每次都可以用最誠實的方式,選擇最合適的深度,和讀者們分享我的想法。

 

感謝新思惟的讀者朋友們 ── 我這句話真的是認真的說。有些想法,可能在現在不是明顯的「事實」,有些觀點,並不能在五百字之內說清楚。許多新思惟的讀者們,給我這個機會,透過目前已經許多萬字的文章,閱讀那些絕非對任何人都「顯然得證」的想法。

 

閱讀更多 »

暑假作業

(Q&A) 暑假作業可以怎麼出,兼收自由多元與深入學習之效?

 

問:今年剛調到新學校,暑假派了兩篇作文當暑假作業,沒想到被家長說我作業派太少。我認為放假可以從事更多元的活動,不一定要寫紙筆作業,有同事說我應該收起我的教育理念,我的研究所教授則說我應該認清楚理想與現實,學校的教務主任還說我便宜行事,後來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心裡一直有疙瘩,希望講堂的老師們給我更專業的建議,畢竟作業量的多寡見仁見智,怎樣才能夠面面俱到呢?(32 歲 女 教師)

 

答:(謝宇程)您好,感謝提問,更感謝提問中挾帶的小故事。

 

家長告狀真的是太過度了,但這也是現今在台灣社會下某些人的心魔:不相信溝通、不會溝通、只相信利用權力、但又害怕權力 ── 也許家長也擔心直接與老師協商會讓老師不悅,讓兒女被老師「盯上」、「洩忿」。

 

另一方面,確實有許多家長沒有能力,也沒有充分的教育思維、或至少沒有時間引導他們的孩子,利用暑假進行任何學習,更不用說深度和多元。如果老師能提供一個有彈性的暑假作業架構當作引導,也許可以皆大歡喜,或是達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如果是我,會出以下的作業。

 

 

謝老師出作業,同學們請歡呼 XD

 

親愛的同學們:

 

暑假作業的內容與規則如下:以下二十項作業,最少選擇五項,最多可以全選。暑假作業總分 100,歡迎你依自己的喜好興趣,自己安排各項作業的配分。

 

例如,你可以選擇:第 5 項 40 分 + 第 8 項 10 分 + 第 9 項 15 分 + 第 14 項 5 分 + 第 16 項 20 分 + 第 17 項 5 分 + 第 18 項 5 分。

 

注意,你選擇配分愈高的項目,應該是你有興趣,願意投注較多心力的項目;配分少的,可以是嘗試性質,可以花較少心力。此外,歡迎同學之間合作,但請不要找家長幫忙。

 

 

暑假作業

透過暑假作業引導學生多做戶外實際觀察,深度思索問題,也是件好事。圖為花博園區。

 

 

二十項作業如下:

 

自然領域

  1. 請讀自然科學相關的讀物,從其中找到一個問題,蒐集資料或做小實驗進行驗證。
  2. 在暑假期間,請觀察一種生物,記錄你觀察到的事情,引發你好奇的問題。
  3. 接續上一項,針對引發你好奇的問題去蒐集資料找答案。
  4. 接續上一項,你找出的答案,有沒有哪一些你不太相信,或是有互相矛盾的說法?想一個驗證的方法,甚至將它做出來。

 

語言領域

  1. 選一本英文讀物,讀完它,找出其中不認識的單字、片語、佳句,將它們學起來。
  2. 用英文寫信給你的家人、朋友、老師,依你的意願,看你想寫幾封就寫幾封,想寫什麼也依你決定。
  3. 開始學一個英文之外的外國語,從單字、發音、單詞開始,能學多少學多少。請優先用網路上的免費資源。
  4. 請找一項最近發生的、讓你有感觸的時事、新聞事件,寫成一分報告,也包括你的感觸。

 

社會領域

  1. 請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問題,設計一個問卷,採訪20個人以上的意見。整理成一個報告。
  2. 閱讀(網路或紙本)報紙、雜誌,找出十篇(或更多)你不認同的文章,寫出你為什麼不認同,並加以佐證。
  3. 找出一個你父母煩惱的事,研究它的前因後果,幫他們找出解決方法,進行嘗試,然後寫成一份報告。
  4. 至少看五部非美國、非日本、非卡通、非科幻的電影,從每一部電影找出三件讓你感動或驚訝的事。

 

體育藝能

  1. 運動至少二十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請提供運動前後的自拍照。
  2. 學一首歌曲,唱歌或樂器都可以,儘可能做最好的呈現,錄起來上傳 youtube。
  3. 做菜(包括甜點)至少 20 道,每道請提供照片和檢討。
  4. 做至少五項藝術作品,作品包括影片、繪畫、雕塑、美工品,或攝影「集」。

 

自由安排

17~20 做幾件很酷的事,是否酷,由同學們鼓掌聲音大小判定。

 

 

暑假作業

電影也是可以學習的教材,但也許可以引導學生開始透過電影學習。

 

 

學習,應該自由彈性且充實忙碌。

 

稍加說明,我很相信學習這件事應該自由,我支持提供最大的彈性,但我也相信要讓年輕人日子過得充實,甚至有點忙碌。

 

最後,評論一下你所描述的那些學校老師和那位教授。我真的不奇怪也不責怪某些學校教師,將教育理念收在櫥藏室的深處,我也不驚訝有些非常聰明、非常英明教授們總是擅於清楚切分理想與現實,而且總是選取現實。愚者在各種目標之間想棄保,智者在各種目標之間求兼顧,古今舉世皆然。

 

每次看到這樣的人,我都再一次確認我自己不想變成什麼樣子,不希望社會變成什樣子,而且不由自主地產生更大的決心,更硬頸項、不識相地努力對接理想與現實。也許我也還沒有做得夠多、夠好,但期待我們彼此共勉。

 

 

待人接物

(Q&A) 在台灣環境中,孩子如何能順應心性來待人接物?

 

問:謝老師在《好學生待人接物該是什麼樣?Google 創辦人不一樣。》文末提到「幸運的是,他們身處的環境,並沒有那些容易被得罪、會受傷被冒犯的大人」,如果尊重小孩是佩吉和布林一樣的心性,但卻處在台灣的環境,在不考慮出國換環境的選項之下,該如何應對台灣的教育/文化背景呢?(35歲 男 核醫科主任)

 

答:(謝宇程)感謝補充提問,這一點確實值得寫篇文章專門討論。本文重點放在十二三歲以上,已經懂事的青少年。

 

在台灣,待人接物的合適模式和美國不同,當然不能認為在台灣成長生活的年輕人,可以直接套用美國待人接物的模式。父母要如何拿捏呢?

 

我的建議是:讓兒女自行拿捏,父母只是協助他調整到他的最適平衡。

 

 

找到「恭順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 不卑不亢

 

要如何待人接物,要對人多少恭敬、多少尊重?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用「經濟邏輯」分析,也許比用「倫理邏輯」分析來得更好。什麼意思呢?

 

其實,以「對他人恭敬依順的程度」為橫軸,以「成本」為縱軸,可以劃出一條 U 型的成本曲線。太卑屈自己依順他人,其實付出相當大的心理成本,簡單就是「不爽」。在反面,對他人恭敬依順太低,也就是太囂張狂放,也有相對大的成本,也就是別人「不爽」,可能受到指責或是抵制。

 

對他人恭敬依順的代價,其實構成了一個微笑曲線:在某一最適點,總體成本達到最低。在中文成語中叫這點為:不卑不亢。

 

強調「恭順成本的微笑曲線」是為了說明一件事:我們以為在沒有父母與老師管教的情況下,兒女會走向「無限沒禮貌」,因為愈沒有禮貌愈爽。不,其實很可能根本不是這樣。即使沒有父母與老師管教,一個有基本理智的人,自然會發現他在無禮的時候會受眼神、表情、語言、動作的反擊,這是人類不喜歡的狀態,他們天然地會找內在與外在的平衡點。

 

我們對於年輕人的禮節教育,在根本假設上該先導正。而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兒女找到那個平衡點,而不是為他指定一個平衡點,逼兒女接受;更絕不是讓兒女以為「愈恭順愈好」,因為壓得愈緊,反抗愈大。

 

怎麼幫他找到平衡點呢?

 

 

待人接物

某地的文學書籍排行榜,第一名《和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第二名《別相信任何人》。我們的社會關係果然融洽(點頭)。

 

 

推薦模式一:提醒注意

 

有時候兒女顯得無禮,純粹因為他們社會經驗不足,沒經驗、沒注意、不理解;並不是他們刻意要和誰作對。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父母可以在略為隱私的環境,輕聲和兒女提醒以下問題:你注意到你剛才說 xxxx 話的時候,某伯父的表情不開心嗎?你知道為什麼嗎?試想,要是你是他,你聽到旁人說了 xxxx,你的感覺如何?

 

 

推薦模式二:提供方法

 

另有時候兒女顯得無禮,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某些社會常規、行為模式。這種錯誤,連我們成人,進入不熟悉的文化環境都有可能會發生。這種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責罵,只是需要有人告訴他 ── 當你覺得想中斷一個談話的時候,禮貌的方式該怎麼說;當你想拒絕一個長輩的時候應該如何措辭…。

 

通常,除非這個年輕人更深層的心理困擾,不然的話當有人提醒他、給他方法,他們通常都樂於調整,減少別人對他們的反感。如果提醒了,方法也教了,兒女仍然覺得他原本的作法有理,那也就讓他承擔結果,或許他承擔後果之後就知道必要調整,這也蠻好的。每個人「恭順成本的微笑曲線」長得不一樣,最適點的判斷也不同。

 

 

不推薦「代位懲罰」

 

如果兒女刻意選擇的行為,確實招致了某些親戚長輩的不滿,而他本身也知道,我建議就讓他面對與承受自己的行為招致的結果。父母不必迴護他:「看在我的面子上別和他計較」;也不用心理上去承擔這件事的結果:「兒女被批評讓我好痛心」。

 

更不必替別人懲罰兒女:如果王阿姨對我孩子有意見,歡迎王阿姨直接給他建議,我不必承接王阿姨的情緒,以親子關係為代價替王阿姨逼迫孩子改變,尤其,王阿姨習慣的互動方式不見得就是「對的」。如果兒女選擇冒著被王阿姨討厭的危險,和王阿姨辯論燒紙錢、喝符水有沒有意義,我覺得父母就微笑著吃爆米花吧 ── 一個科學家年輕時不正應如此?

 

 

培養觀察力

(Q&A) 如何培養刺激孩子的觀察力?

 

問:假日盡量會帶小孩去公園、賣場、餐廳…等,和學校不同的環境,希望孩子能打開心眼,發揮好奇心,多認識場所的設計,背後的用意,辨別高下。請問如何培養刺激孩子的觀察力?(40歲 男 電子業主管)

 

答:(謝宇程)

 

孩子並不缺乏觀察力和好奇心

 

其實近期許多兒童心理學家都指出,兒童並不是缺乏觀察,不是缺乏好奇心。他們比起大人,往往更具觀察力和好奇心,只是大人在他們感到驚奇、想要了解的時候,不停和他們說:「這有什麼特別的?不就是這樣?大驚小怪!」「我怎麼知道啦?不要吵,很煩。」

 

要是您的孩子是一個像筆者小時候那樣乖順的孩子,兩三次之後就會學到要閉上嘴不作聲,不認真看待眼睛觀察到的事物、不深刻思考周遭實況背後的意義。

 

如果我是父母,會從以下這些事情開始嘗試。

 

 

培養觀察力

外出遊玩的時候,正是談論觀察、思考週遭新事物的機會。圖為主打親子旅遊的雜誌。

 

 

多詢問孩子眼睛看到的世界

 

許多父母很愛對兒女下指示、給教訓、做演講,但兒女講話時總是充滿不耐、漫不經心、下意識地否定和輕視。其實,反其道而行就對了。

 

我建議父母,只要有機會和兒女相處,都儘量找機會問他們:「你有發現什麼特別的事物?什麼引起你的注意?為什麼這些事引起你的注意?」

 

尤其,反正許多父母和兒女根本無話可聊了,請就把這些問題當作預設備用話題吧。

 

其實,若你真的靜下心聽他們的話,我很相信你很快就會發現,透過你的兒女看到的世界十分有趣。他們會注意到我們沒注意到的、習以為常的、見怪不怪的事情。

 

如果他們一開始沒想法,多問幾次。或是挑更具體的東西問。吃飯的時候,問他們覺得哪些菜好吃、哪些菜不好吃,又是為何?這間餐館哪裡好,哪裡不好,為什麼?久而久之,他們的眼睛或想法會開始醒過來,而且相信他們會更願意和你講話。

 

 

絕不說教貶抑,練習「以兒女為傲」。

 

對了,前提是請父母們千萬不要又開始犯說教、演講、否定的毛病。孩子說哪道菜不好吃,請別急著說「哪有,好吃得很呀,你就愛挑食。」請尊重他們真實的感受,請珍惜他們將真實的感受真實的表達給你,因為這個意願如初春霜雪,很容易融化蒸發。

 

但事實上,另一方面也是真的:這世界上有深刻的觀察,也有垃圾觀察,有卓越思考,也有腦殘思考。我們需要引導兒女看得深,想得精。怎麼做?我的建議是,讓他自己和自己競賽。

 

那些沒內容的觀察或想法,就任它過去。但若是說出了什麼見解、獨到的觀察。請不吝用力點頭,高舉姆指說:這觀察好、這想法很聰明、我都沒想到、這段話是今天我聽到最高明的一句話…。

 

「以兒女為傲」這件事需要練習。至於是否買個小零食點心獎勵,也許可以興之所至,偶一為之。

 

 

有疑問時,一起尋找答案。

 

在與兒女聊天的時候,彼此談到某個事實或資料想不起來,或是彼此對某個資料的記憶不同,可以當下就用智慧手機查出來,討論出個水落石出。甚至發現是兒女記得對,可以趁勢去書店逛逛,讓他/她挑一本書當作禮物。

 

如果當下沒法查找,也可以記下來,作為之後聊天的話題。

 

建議父母們,讓你們的話題儘量集中在外在世界的事理,而不是對兒女的評斷和指示,尤其當兒女愈長大,愈是如此。愈早開啟父母和兒女之間,關於事物描述、事理探討的對話,不只是對兒女未來的成就有益,對親子關係也有益。

 

 

掌握未來趨勢

(Q&A) 如何掌握未來趨勢來引導下一代?

 

問:如何掌握未來趨勢來引導下一代?(34 歲 女 診所醫師)

 

答:(謝宇程)好問題。問得這麼明快,我也該明快地回答,直接切入主題。

 

 

現在的「趨勢書」是孩子長大後的「近代史」

 

現在的趨勢書,例如討論物聯網、大數據、綠色科技…這些具體的商機,都不是我們下一代的答案。趨勢書中的商機,都是前緣國家的開創人物,在二十年(甚至更久)之前開始構思推展的計畫,到二十年後的今天擘劃成熟,所有關鍵專利、架構、技術已經齊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東風」就是低成本量產與大規模採購。

 

這時候,總會有所謂的趨勢作家,蒐集非常全面完整的資料,寫成一本引人入勝的趨勢書,告訴世人商機何在。於是,趨勢書在全球引發百萬人購買、千萬人討論,台灣這類「跟風國家的跟風企業」,則率領沒有主動判斷力的員工殺入紅海 ── 前緣國家所等待的強勁「東風」吹起,跟進國再次踏進低毛利高競爭的深淵。

 

趨勢書不是不好。如果是沒有前瞻能力的企業人士,看了趨勢書至少知道哪裡有些肉湯可以喝 ── 雖然肉塊都由創造趨勢的人吃去了。翻成白話,前緣國家透過趨勢書告訴後進國家:請你們往哪裡走,我好利用你們 與你們合作。

 

如果是我們的下一代,多數當前的趨勢書,將是他成長過程當中的現在進行式,將是他長大後可供回顧的近代史。

 

 

直接了解世界上真實具體的事物

 

一位卓越的球員說過,為什麼他能在球場上成功:「不要跑向球現在出現的位置,要在它五秒後將出現的位置伏擊。」而怎麼知道球五秒後會出現在哪裡?不是別人告訴他的,而是靠他本身,深入了解兩隊戰術、每個球員的習慣與風格、該時該刻的情勢,做出的判斷,也就是:了解這個球賽本身。

 

我們的下一代也是,對他們有意義的趨勢,將是由他們基於對這個世界真實事物的深刻了解,所產生的創造性構想、判斷。

 

 

掌握未來趨勢

《從0到1》作者 彼得.提爾 正是辨認和思考趨勢的專家,這也是他能成為成功創投的原因。

 

 

巨趨勢外的無限小趨勢和微趨勢

 

現在學校之中,無論中小學到大學,學生所學的往往不是真實事物的真貌、原貌,和全貌。我們學的是經濟、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社會學、心理學…。把學術研究架構,套用在教育架構上,我認為是現代教育極不適當的地方之一。

 

探究趨勢的起點,不是進入學術類門,而是關切一樣世界上的實際事物,例如磁磚、旅行、台中市,或者籃球運動。

 

要理解任何一個世界上的具體事物,例如籃球運動的現象、運作、商業機會,並找到其中趨勢,我們要懂的不是一門學術,而是各種與籃球交織的經濟、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社會學、心理學…知識。然後,才有可能攀上資格,能討論籃球運動相關的各種未來趨勢,以及趨勢背後的商機:未來培養球星的方式、未來籃球的觀賽市場、未來籃壇的獲利模式、未來與籃壇策略合作的其他領域。

 

籃球運動的趨勢,很可能不會被寫成一本趨勢書 ── 那最好。它不是一門兆元產業的巨趨勢,沒有人知道它存在,它是一個小趨勢,甚至微趨勢,只有真的巷子內的行家、浸泡在這個領域裡的老手,才看得見的趨勢,這才是肥嫩多汁的好趨勢。

 

 

找到「重要但沒有人發現」的事

 

《從零到一》的作者,也是創投界的鬼才 ── 彼得.提爾,他在書中提到,每次他和新創團隊,或是有創業構想的人面談,他最常問的問題是:告訴我一件「重要但卻沒有人發現的事。」他在問的話,其實用我上述的邏輯,也可翻譯成:告訴我一個你發現的小(微)趨勢。

 

如果這個小趨勢一年創造價值是億的數量級,那可以養一個企業;如果這個微趨勢是百萬數量級,那可以養一個專業工作者。

 

一句話做結:要讓下一代掌握三十年後趨勢,就放下趨勢書,深入研究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