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出國短期進修,如何期待四歲小孩有不同的收穫?

 

問:如果有機會全家出國短期進修生活三個月,除自己的進修之外,該如何合理期待一個四歲小孩有不同的收穫?(35歲 男 醫師)

 

答:(黃世宜)全家出國短期進修對孩子來說,是人生中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教育,將會有滿滿的收獲。

 

 

進修學校

全家出國短期進修,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教育。

 

 

最值得要把握住的,就是全方位的外語學習以及開放的文化思維這兩項。

 

 

1. 全方位的外語學習:

 

孩子學習外語,最理想的就是全方位的實境。因此,如果全家可以一起出國,孩子就可以上當地的學校,接觸全天候的外語環境,對孩子來說,這真的是非常可貴的機會,因此請務必把握,趁機學好語言。

 

 

2. 開放的文化思維:

 

全家出國,整個語言文化、生活環境都將面臨全新改變。對孩子來說,這不是辛苦的挑戰,而是珍貴的探索與成長契機。孩子可以利用最自然而深刻的方式,去學習如何適應不同的語言文化,對日後開放的思維養成,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此,恭喜你們有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這將會是孩子人生中一項美好的禮物。祝福你們!

 

 

近期課程

 

 

(Q&A) 3C 產品充斥,實體與虛擬教育媒材的取捨? 

 

問:3C 產品充斥的現在,實體與虛擬教育媒材(例:書本與 iPad)的取捨?(28 歲 女 醫師)

 

答:(黃世宜)您所提到的這一個問題,事實上在教育學界,可以說是討論最激烈的主題。

 

 

實體書

實體和虛擬教材都各有支持者。

 

 

虛擬教材汰換率高

 

目前在學界,實體和虛擬教材都各有支持者,而且隨著科技進步,以外語學習來說,每一年所出的虛擬教材跟教具,都越來越多,坦白說,連我們教師本人都相當吃不消,當我們熟悉了一套虛擬教材教學法,很快又被淘汰了,因為新的教材又出現,最後常常花了很多金錢跟時間研究虛擬教材的使用方式,但對教學本身品質、成效並沒有太大幫助。

 

根據我的實務教學經驗,我個人建議,就語言教學而言,還是以實際聽說讀寫,親手親口學外語最有效。因此,建議仍以實體教材為主,虛擬教材為輔。

 

 

別過度依賴 3C 產品

 

一般來說,孩子功課、課外閱讀、都已經告一段落,若孩子還有精神,才讓孩子使用虛擬教材的遊戲,儘量不要讓孩子養成過度依賴 3C 產品的習慣。因為我們發現,許多孩子在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往往虛擬教材用沒多久就「順手」滑去玩其他遊戲了。

 

這一個問題還可以衍伸到許多思考點,如怎麼培養孩子自律使用 3C 產品,怎麼鼓勵孩子接觸實體教材等等,歡迎您繼續討論。

 

 

(Q&A) 工作占據大量時間,想找假日父母的家庭教育出路? 

 

問:當工作性質(例:住院醫師)佔據大量時間,不知道講者是否能夠提供「假日父母」一個家庭教育的可能出路?又是否有教育先進學者提過的討論?(28歲 女 醫師)

 

答:(黃世宜)的確,在華人地區已經有教育期刊零星討論過「假日父母」這樣的現象。我整理我所搜集到的幾個重點,供您參考:

 

 

輕鬆的環境

可以出門走走散心,參加戶外活動等正面積極的親子交流活動。

 

 

1. 心態上:

 

首先,假日父母千萬不要自責,要相信自己仍然可以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許多假日父母,因為聽說了不少這方面的負面批評,無形中產生了內心的焦慮與疑問。往往在這種自責心態下,父母很容易在假日相處的時候,過於寵溺孩子,比如大量購買禮物零食來補償;又因為對孩子平常的進步與特質並不了解,所以過度期待孩子的表現,造成教養孩子時容易過分嚴厲或緊張。

 

因此,我的建議是,無論如何先放下假日父母本身對孩子的愧疚感,對自己先做好心理建設,畢竟自己的付出,無非也是為了孩子的生活有保障,所以先告訴自己,作為父母,你們跟所有的父母一樣偉大。

 

 

2. 具體行動上:

 

(1) 與照顧者保持密切的協調與聯繫,掌握孩子實際的教育節奏與成長變化:

 

可以透過科技網路(如視訊),時時與照顧者和孩子保持親密互動。與照顧者之間,關於教育理念和觀點,最好是能時時保持溝通與協調,才不至於在假日與孩子見面時,讓孩子感到教育方式有太大出入。

 

掌握並理解孩子確實的成長進度,非常重要。因為誤解或不清楚孩子的發展,往往是假日父母最大的壓力挫折來源。比如幾歲開始應該要會說話?會說哪些話?假日父母有一個特徵就是,為了彌補心中遺憾,而大量閱讀書面資訊;而往往因為這一些書面資訊與孩子發展進度有想像差距,就產生患得患失猜疑不定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會影響到教育方式,可能過度苛求也可能過度寬鬆,所以儘量讓自己保持與照顧者和孩子雙向溝通的管道,盡可能全面掌握實際的教養情形。

 

(2) 維持孩子正面穩定的生活步調,這是愛與安全感的來源:

 

保持平常心,在假日與孩子共渡親子時光的時候,仍維持孩子平靜愉快的生活步調,這其實對孩子身心穩定、良好生活習慣養成是最有幫助的。可以出門走走散心,參加戶外活動等正面積極的親子交流活動,但如果假日父母總帶孩子去吃麥當勞,或任孩子無限制看卡通以補償內心的虧欠,這就容易對孩子的生活教育造成不小的傷害。

 

假日父母不容易,往往受到社會異樣眼光或其他批評,在這裏我想說,您是很棒的父母,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如果您還有什麼問題,歡迎您繼續發問噢!加油!

 

 

(Q&A) 如何抵擋孩子軟硬兼施的哀求,並給予適當的規範?

 

問:當孩子的同學都使用高階智慧型手機時(國小高年級、國中),如何抵擋其軟硬兼施的哀求,並給予適當的規範?

 

答:(黃世宜)手機或電腦的學童使用習慣與相關教養問題,目前的確也在學界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和討論熱潮,尤其在瑞士這樣富裕的國家,我觀察許多瑞士孩子幾乎都擁有一支名牌高階智慧手機,無形中,也造成了家長和教師的壓力。整合我所看過的教育文獻和個人教學經驗,我的建議如下:

 

 

1. 家長的心態首先請放輕鬆。

 

請家長慢慢接受普天下我們這個時代都將面臨的「歷史共業」。是否為孩子購買倒在其次,但首先得正視手機風潮這個事實。尤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教學媒體和教材,甚至也透過高階智慧型手機進行,所以未必使用手機都是壞處。我個人看法是,這是無法抵擋的趨勢,或許我們可以思考的是,怎麼順應這樣的潮流。

 

 

2. 最重要的是,讓這一個世代的孩子,學習如何正確使用手機的自律習慣。

 

而自律習慣的養成,有兩個原則:

 

(1)要求的規定儘量具體簡單化,拆開成幾個小步驟執行 如:「上課不得使用手機。下課休息時間可以使用手機。」這樣的規定孩子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講大道理,手機如何不好怎樣讓人墮落,孩子往往聽不進去,對養成自律習慣並沒有幫助。

 

(2)一旦約法三章,不再隨意更動或增減。如:不因為考試成績考得好,就突然允許孩子改變他原本已經養成的手機使用習慣,當做獎勵。必須讓孩子意識到,自律習慣是對自己生活行為的負責,而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引誘而改變。

 

 

3. 身教。

 

家長的身教與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父母本身要求孩子餐桌上不要滑手機,那麼自己也要做到言行如一,率先做孩子的榜樣,只有在吃完飯的休閒時間滑手機等等。

 

孩子的自律習慣養成需要一段時間,因此耐心、理解、支持是必要的,如果養成期間還有什麼問題,歡迎繼續發問!

 

 

真理

(Q&A) 除了身教,如何告訴小孩什麼才是真正的真理?

 

問:教育存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但在台灣普羅大眾的媒體渲染下,很多事情似是而非,除了身教,如何告訴小孩什麼才是真正的真理?

 

答:(黃世宜)

 

 

真理

真正的真理,其實是追尋真理的過程本身。

 

 

所謂的真理,並不是目標,也不是結果。真正的真理,其實是追尋真理的過程本身。因為,當我們追尋真理時,也同時賦予了生命所有的積極意義,而這正是我們之所以存在的目的與價值。

 

因此,教導孩子學習真理,最重要的,並不是我們單方向給予他們什麼是真理,而是交給他們追尋真理的勇氣與方法。

 

 

首先 孩子追尋真理的勇氣

 

當孩子主動尋找一件事情的真相時,非常需要家長的耐心與鼓勵。有了勇氣,孩子才有持續積極自主找尋答案與真理的勇氣。

 

 

其次 孩子追尋真理的方法

 

方法,就是自主批判的邏輯感知能力。
對紛亂的世界,到底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事實上,孩子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他有他個人的看法與喜惡。我們所認知對的,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完全不見得是我們所設想的答案。

 

有一句話說,真理越辯越明。許多家長馬上告知孩子正確答案,但是忽略了孩子的邏輯感知,是需要訓練的。例如,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貴婦穿高跟鞋賣冰箱。家長可以設計一連串小問題開展邏輯感知訓練,比如:你看到什麼?這一位太太穿什麼?漂亮嗎?等等,避免馬上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決定這一個廣告對孩子的意義。

 

 

擁有自行釣魚的能力

 

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則,打個比喻,就像釣魚。如果魚是真理,那麼,就讓他擁有自行釣魚的能力,自行烹飪美味的能力;而不是幫他釣好魚,刮好魚鱗料理妥當給他吃。我們並無法陪伴他們一輩子,尤其,我們所熟悉的真理,是屬於我們自己這一個世代的記憶,世界是變得如此之快,而孩子有屬於他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