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iPad 下的所有文章

行動閱讀時代來臨

 

作者:蔡依橙醫師

 

00_pie_feature

 

《網路講堂》上線至今將近三個月,到底都是哪些人、在怎樣的環境,連上網站看文章呢?

 

到後台一看分析,我都驚呆了,行動流量已經這麼可怕!

 

我們以最近一個月的流量分析,得出四個結論,配合數據圖,與各位分享。做為一個 Google 粉,分析數據絕對是公平公正公開的,不可能因為自己不想用 iOS,就在判讀上有偏差。

 

你看,我們還是承認 iPhone 是最常見瀏覽裝置!XD

 

閱讀更多 »

(Q&A) 3C 產品充斥,實體與虛擬教育媒材的取捨? 

 

問:3C 產品充斥的現在,實體與虛擬教育媒材(例:書本與 iPad)的取捨?(28 歲 女 醫師)

 

答:(黃世宜)您所提到的這一個問題,事實上在教育學界,可以說是討論最激烈的主題。

 

 

實體書

實體和虛擬教材都各有支持者。

 

 

虛擬教材汰換率高

 

目前在學界,實體和虛擬教材都各有支持者,而且隨著科技進步,以外語學習來說,每一年所出的虛擬教材跟教具,都越來越多,坦白說,連我們教師本人都相當吃不消,當我們熟悉了一套虛擬教材教學法,很快又被淘汰了,因為新的教材又出現,最後常常花了很多金錢跟時間研究虛擬教材的使用方式,但對教學本身品質、成效並沒有太大幫助。

 

根據我的實務教學經驗,我個人建議,就語言教學而言,還是以實際聽說讀寫,親手親口學外語最有效。因此,建議仍以實體教材為主,虛擬教材為輔。

 

 

別過度依賴 3C 產品

 

一般來說,孩子功課、課外閱讀、都已經告一段落,若孩子還有精神,才讓孩子使用虛擬教材的遊戲,儘量不要讓孩子養成過度依賴 3C 產品的習慣。因為我們發現,許多孩子在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往往虛擬教材用沒多久就「順手」滑去玩其他遊戲了。

 

這一個問題還可以衍伸到許多思考點,如怎麼培養孩子自律使用 3C 產品,怎麼鼓勵孩子接觸實體教材等等,歡迎您繼續討論。

 

 

科技幫助學習外語

市面上「學習外語的科技產品」是否值得花錢投資?

 

講者:黃世宜 老師

 

現在市面上學習外語的科技產品(如:iPad)和軟體很多,是否值得花錢投資?

 

坦白說,站在專業語言教師的立場,不管是從實務還是理論角度來看,我的態度是相當保留。原因如下:

 

 

「科技幫助外語學習?」目前未有定論

 

開發科技產品和各種軟體,用科技數位來學習外語,是目前外語教學可以說最夯的趨勢。雖然這一類時尚流行的教材教具不斷出現,但坦白說,學習效果如何?目前學界還缺乏直接有利的研究證據,來支持「科技確實能幫助外語學習」的觀點。

 

除了缺少研究學理證據,目前筆者根據自身以及與其他語言教學同行交流討論的經驗,發現私下反對科技產品及軟體的教師越來越多。因為我們在實務上發現一些問題:

 

  1. 學習者使用科技產品學習時,注意力往往不易集中。

一開始花太多時間操作科技產品或熟悉新的軟體,還不如把那個時間拿來直接親自聽說讀寫,更有成效。而且容易分心,比如突然一封電郵或是上 Facebook。(筆者自首)

 

  1. 科技產品缺乏人與人的直接交流。

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還是以人的交流為主,遲早有一天必須脫離機器親自用外語溝通,不能永遠依賴機器。

 

筆者聽一位在巴塞爾高中教書的同事說過一個例子。

 

在巴塞爾,有一間高中曾經做過一個 iPad 實驗課程。讓一個班的孩子,都用 iPad 進行學習,不只有外語而已。起初,報名自願參加實驗課程的孩子都非常開心,覺得用 iPad 上課很酷,又可以免費得到一台,在同齡之間非常得意。

 

但是沒想到,過了一個學期,有一些孩子自己選擇退出實驗計畫。原因是,缺乏人際接觸。很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些孩子自願離開,而不是家長要求。是這一些孩子自行發現,iPad 讓他們失去了跟同齡朋友聊天哈拉、跟老師鬥嘴的樂趣,整天只對著 iPad,開始無法透氣,覺得日子很無趣。

 

這一個例子很有意思,提供了我們很多思考點:科技是否真的可以取代人與人的交流?人與人面對面的表情,手勢,眼神,在語言溝通裡是否重要?學習外語的目的與意義是否可以用科技全部取代等等。很顯然的,有一些孩子,最初的科技熱情已經開始消褪了,重新選擇了直接面對人群的做法。

 

 

科技幫助學習外語

 

 

消費者無法判斷教材是否適合

 

科技產品所規劃的外語學習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去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判斷?

 

這一點也是我們學界和教師最擔心的。

 

根據我們的觀察,外語教學市場總是充斥了太多眼花撩亂的教材教具,消費者還沒有辦法去判斷哪一個教材教具適合自己。特別是,有許多網站和軟體,本身內容就有不少錯誤,規劃也違反教學由簡入繁的基本原則,非常不適合自學者,會讓自學者有挫敗迷惑,越學越難越學越痛苦的感覺,最終只好放棄。在這一種情形下,筆者反而建議,應該由專業教師或語言學習顧問,來進行科技數位教材的評估和篩選,經過推薦之後,再選用會比較合適。

 

 

教材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最後必須提醒各位特別注意一點: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材,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教材;沒有最完美的學習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比如,有一些人本身對科技有天份,任何新產品或是軟件都能很快上手,而有一些人,就是注定與機器八字不合(筆者再次自首);又有些人,需要與人面對面接觸才有歸屬感,但對機器沒有信心,又有些人,認為完全不需要教師,教師會給他壓力等等…實務上筆者遇過許多不同個性不同特質的學習者,也因此一個被 A 稱讚的教材,在 B 口中,卻可能只是浪費錢的廢物,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

 

所以,筆者建議,在決定花錢投資一項科技產品或軟體之前,最好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思考:多想想是否適合自己?並且,可能的話,盡量爭取試用階段,等試用之後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