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讀 下的所有文章

現在所努力累積的,都會在將來、甚至下一代盛開。

 

作者:匿名

 

 

S01

 

 

最初看到網路講堂上線,其實猶豫了很久,因為自己離「教育」這個議題,似乎勾不上什麼邊。但是看了幾篇開放閱讀的文章後,便果斷決定加入這個講堂。

 

 

學習,從選擇資訊管道開始。

 

閱讀更多 »

「留言王」大賽,結果揭曉。

 

作者:蔡依橙 醫師 (文章列表)

 

留言王

 

 

這個月我們舉辦了「留言王」大賽,經過一個月的激戰,話不多說,直接揭曉五位得獎者。

 

閱讀更多 »

行動閱讀時代來臨

 

作者:蔡依橙醫師

 

00_pie_feature

 

《網路講堂》上線至今將近三個月,到底都是哪些人、在怎樣的環境,連上網站看文章呢?

 

到後台一看分析,我都驚呆了,行動流量已經這麼可怕!

 

我們以最近一個月的流量分析,得出四個結論,配合數據圖,與各位分享。做為一個 Google 粉,分析數據絕對是公平公正公開的,不可能因為自己不想用 iOS,就在判讀上有偏差。

 

你看,我們還是承認 iPhone 是最常見瀏覽裝置!XD

 

閱讀更多 »

(Q&A) 請問老師平常看的各領域書籍推薦?

 

問: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網路資源及訊息發達(像蔡P推薦的羅胖),但紙本書仍有一定不可取代的地位。 而綠角大定期分享閱讀心得,讓人追隨前輩的腳步,受益良多。因為自己平常閱讀書籍大概就四至五類,想請問幾位老師是否有些平常看的閒書推薦(不管是教育或其他領域)?(30歲 男 復健科住院醫師)

 

答:(蔡依橙)是的。書本的特色,就是「深度夠」,但得「花時間」讀,而且閱讀的認知歷程,是單向的。這些特色,就決定了我們該怎麼使用這個媒體。

 

 

住院醫師期間,其中一次搬家,回收掉的書這麼多。當時,收紙的阿伯好開心。

住院醫師期間,其中一次搬家,回收掉的書這麼多。當時,收紙的阿伯好開心。

 

 

「書」這個媒體的特色

 

我的作法是,因為讀一本書,需要「安靜且屬於自己的連續時間」,這是一個「每天要幫小孩看功課洗澡」的我,最珍貴的資源,所以,必須做出嚴格的篩選。

 

 

看別人的心得

 

於是,我大量的在網路上,快速閱讀「別人看書的心得」,像是:綠角的財經筆記羅輯思維等。知道現在流行什麼書、這些書講些什麼。

 

知名的書,通常會有三、四個知名部落客寫心得,因為每個人的視角跟立場都不同,這就像 GPS 的多點定位,讓我們對一本書的內容,以及他存在社會上的位置,開始有立體感。

 

 

雜誌的選粹試閱

 

接著,新書出版,往往會放一個章節到週刊類的雜誌,做宣傳兼試閱。閱讀的過程中,我可以評估:這書寫得好不好、翻譯得好不好、內容有不有趣。

 

畢竟買書花錢事小,花時間讀 (想想您自己四小時時薪是多少錢?)、或者佔空間放 (想想您自己的房子一坪多少錢?),才是更大的成本。

 

這是很嚴格的篩選,能通過的不多,但事實上在這個篩選過程中,我們也在讀書。除了一部分的內文,還讀了不同立場、不同背景的人,所看到的各個角落。

 

 

相信作者

 

另外,我相信「人」的品牌,好的作者,通常出版社會搭配好的譯者,好的內容加上好的呈現,如果這作者今年的書我喜歡,往往明年的我也會喜歡,可以持續買下去。

 

這幾年,我的「最愛作者」,是大前研一。他的書我全部都有,也都讀過。的確,有些人不喜歡他,但以書本內容來說,我覺得很不錯。

 

 

避開地雷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台灣翻譯與出版素質,下降的很嚴重。我想,這跟書市獲利嚴重衰退有關,假書有、爛翻譯也有。所以,用以上建議的流程:「看別人的心得、選粹試閱、相信作者」這三步驟來選書,往往也可以有效避開地雷。

 

 

近期課程

 

 

MDCT_console

(Q&A) 如何找出自我特質,並走出自己的風格與品牌?

 

問:如何在大量資訊吸收之下,找出自我特質,並走出自己的風格與品牌?謝謝!

 

答:(蔡依橙)這不難。

 

當你閱讀了大量的資訊,並有自己的看法後,那個「自己的風格跟品牌」就已經慢慢形塑了。這個過程在我的人生中一再應驗。

 

年輕的時候,我開始閱讀大量心臟電腦斷層論文,所以知道很多極限是可以打破的,而我開始也知道,或許有一天,我也會打破一個極限。

 

 

MDCT_console

寒流來,機器也還要吹冷氣,所以我只好穿著一堆衣服跟手套,在半夜研究機器還有什麼設定可以突破的。(2005 / 1 / 20 拍攝)

 

 

那時候的我,當然在「主流意見」下,顯得怪異,即使我只是客氣的陳述事實,對潮流不熟的人,會覺得「這年輕人太相信心臟電腦斷層那個沒用的檢查」或「說大話的吧?真的嗎?」

 

但因為我有大量的閱讀經驗,也有大量的實作經驗,我知道這真的可行,久了以後,「有自己看法、做心臟電腦斷層有國際水平」,就變成我的風格跟品牌。

 

在國際上看多了,並大量閱讀入門經濟學概念後,我知道台灣醫療的現況問題在哪,經過嘗試、閱讀法令、積極提案,以及與各種獵人頭、國內與國際財團接觸後,理解到我,做為一個放射科醫師,沒辦法在台灣的醫療架構,做出一個我認為「好」的「事業」,所以,我開始思考如何用我其他的專長,來做教育類的創業。

 

那時候的我,當然在「主流意見」下,顯得怪異,即使我只是客氣的陳述事實,對潮流不熟的人,會覺得「這醫師太自大了,自以為懂市場,其實只是幻想」或「你離開醫院,就沒有廠商或同行看得起你了,看你還剩下什麼?」

 

但因為我有大量的閱讀經驗,也有大量的實作經驗,我知道這真的可行,久了以後,「能快速跨領域學習,並具有強大執行力」,就變成我的風格跟品牌。

 

 

MEED_thank_note

《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是我們在 2014 年 5 月舉辦的大型教育活動,也是一個有趣的創作,把很多本來不在一起的元素,用對的方法結合起來。

 

 

所以您看,重點不是「別人看我們是什麼風格是什麼品牌」,而是「我們怎麼大量獲得資訊、產生看法、實際行動、並形成完整的自己。」

 

追蹤我 Facebook 好一陣子的您,應該也看到了這整個過程。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