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熱情 下的所有文章

世界的進步,靠的是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各盡本分。

 

作者:中心診所 林禹喬 醫師

 

 

MEPA_20150207-450

 

 

被諾羅病毒摧殘許久的軀體,旁邊還有半夜發燒的小兒,一直惦記著新思惟的心得還沒交,終於在期限前的最後兩小時,掙扎出最後一點能量(想著一個字值一元)

 

 

認真地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許多文章我都反覆再三咀嚼,比我看過的許多育兒書其實更深刻,也更實際。謝宇程老師所寫的富裕家庭子弟面臨的挑戰系列文章,是我常常重讀的部分。

 

原來在小孩成長的過程當中,金錢、出國等物質資源,所發揮的影響遠比我想像得來得少,或甚至很有可能是反作用。父母的引導方向、相處模式、以及認真地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反而是更重要的事。(這段很容易讓我憶及某市長落選人然後靜默片刻…..

 

「當醫生或當畫家?別太小看你自己的小孩了!也許你的小孩會在影響人類文明數百年的這一代扮演重要角色呢?」

 

這種思想壯遊非常打動我。這兩年接觸新思惟開闊眼界之後,了解接下來的世界是過去幾十年完全無法比擬的,遠遠更加劇烈而不定,未來學家稱之為棋盤的下半場。若以現在的眼光來替小孩規劃未來,很容易就流於侷限在自己短淺狹窄的智識之內,做出過於保守而且不合時宜的建議。

 

閱讀更多 »

學那些很少人在學的事,獲得稀有的能力組合。

 

作者:台南醫院 精神科 唐嘉宏 醫師

 

 

SPEAK_20150111_1688

 

 

來談談謝宇程老師的文章。他是我比較不熟悉的一位寫作者,這讓我立刻獲得兩個好處,首先可以讀到更多顛覆直覺的內容,再來則是發揮「網路講堂」的優勢:可以重覆閱讀,仔細推敲,不用擔心抄錯筆記、誤解內容。

 

承接黃世宜寫的兒童教育階段,謝宇程繼續討論青少年到青年階段的一個大問題:從教育到就業的銜接。這也正是他部落格的名稱:「學」與「業」壯遊

 

在我看來,這部分每篇都環繞著「興趣、教育、就業」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此做為研究主題,志向遠大。我也喜歡裡面的許多訪談故事,很好看、很真實的人生!

 

閱讀更多 »

(Q&A) 校長如何找出良好演講的關鍵要素?

 

問:蔡醫師在個人部落格的文章「醫學簡報與演講技巧:什麼叫做好的演講?提到:「2008 年,由於我的國際演講生涯開始了,我決心要把英文練好,便開始像著迷一樣地聆聽網路上的各種英文演講。」請問,校長是如何從這些優秀講者的演說中,找出良好演講的關鍵要素?而這些要素又是什麼?如何做到?

 

答:(蔡依橙)用大數據啊!最近沒用這詞,好像都落伍了 XD。流程是這樣的,TED 演講那麼多,我還真看不完。要全部看完並作歸納,時間上也不太可能。所以,就利用大量網友幫我做篩選。

 

 

畫面中央有「Most viewed」的按鈕可選。

畫面中央有「Most viewed」的按鈕可選。

 

 

大數據+ exclusion criteria

 

我選擇用 Most viewed 做為單一指標,依序看下來,大約看了 30 個演講,然後排除以下(這是一個 exclusion criteria 的概念):

 

  • 沒感動我的演講。
  • 我不喜歡的演講。
  • 講者特色與個性與我不同,無法沿用學習的演講。

 

接著,再以剩下的演講,鎖定幾位我特別喜歡的「人」,做為我的學習標竿,努力學習。其中,影響我甚大的有:

 

  • Ken Robinson:幽默,讓困難概念能用實例說出。
  • Hans Rosling:視覺化統計數據,以及熱情。
  • Pranav Mistry:有專業,就要讓人看見。
  • Richard St. John:沒有什麼概念,不能在三分鐘內講完。
  • Benjamin Zander:技術真的很好,就秀出來。

 

 

萃取出「對你重要且可學習」的特色 

 

這裡頭,Ken Robinson 跟 Hans Rosling 都是 TED 常客,他們有些點閱率不高的影片,我也一個一個翻出來看,從過去到現在,用歷史縱深,看著他們的進步,觀察他們做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怎麼去精進自己的表達。

 

當看得夠多、看得夠細,您會發現 Ken Robinson 講的笑話,並不是想到就隨便講的。內容看似輕鬆,卻都是經過安排。例如 How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中,6’39” 處「莎士比亞的英文老師」這個段子,就是在提醒大家,「目前的學校教育是教不出大師的,甚至有可能毀了他」。

 

Hans Rosling 規劃演講前,會真正站在「觀眾」的角度思考,用物品、用視覺化、用比喻,想辦法把枯燥的統計與複雜的概念,讓一般人也能懂。例如在 New insights on poverty 中,6’29” 處他用 Volvo / Ford / Toyota 比喻,去解釋瑞典、美國、日本三個國家的經濟成長,讓人易於吸收。

 

為什麼他不是說 Saab / Chrysler / Subaru 呢?因為這三個牌子品牌形象太鮮明,但國家聯想較 Volvo / Ford / Toyota 弱些。所以,Hans Rosling 的神比喻,其實也都是演講前就決定的。

 

照這個「大數據」流程找出優秀講者,再根據你自己的個性,尋找適合的典範,努力反覆地看,自然會萃取出「對你重要且可學習」的特色,並規劃運用在自己的演講中。

 

加油!

 

 

近期課程

 

 

(Q&A) 給「想創業的醫學生」的建議

 

問:身為ㄧ個未來想要創業的醫學生,有什麼技能/經驗/……是可以再這個階段先培養的嗎?蔡校長說,創業後需要的技能,我們事前只能準備15%。所以,我希望能夠將那15%準備完全!(男 25歲 醫學系學生)

 

答:(蔡依橙)從我已經走過專科醫師訓練、國際學術舞台,一直到開始自己的創業,回頭看我醫學生的日子,有以下建議給您。

 

醫學生時期的 call 機,用當年的數位相機拍。畫素低,對焦差。現在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拍的照片也比當年我特別買的數位相機好很多,一台取代當年的兩台。這樣的進步幅度,怎麼可能預知重要的事?XD

醫學生時期的 call 機,用當年的數位相機拍。畫素低,對焦差。現在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拍的照片也比當年我特別買的數位相機好很多,一台取代當年的兩台。這樣的進步幅度,怎麼可能預知重要的事?XD

 

 

創業項目無法預知,但熱情會帶你去。

 

我大六的時候,剛進醫院,才知道放射科在幹嘛的,於是立定志向我要作個放射科醫師。那時候的我,不知道心臟電腦斷層,也不知道我後來能開展的各項突破,更不知道我對教育有興趣,當然也不可能知道這家公司會叫做「新思惟國際」。

 

所以,你如果真的想創業,除非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熱情跟目標,不然在這個時間點,「對什麼事情都有熱情,都想試一試」,是個不錯的策略。

 

 

趨勢無法預知,但熱情會帶你去。

 

但大二開始的我,就迷上了網路,從 撥接上網 + BBS 開始,有了個人板、電子郵件、寫自己的部落格、架自己的網站、facebook 一路過來,那時候純粹就只是玩,覺得這真有趣,可以在網路上有個自己的言論空間,後來這些技能發展了將近 20 年,就成了「新思惟國際一開始開課的骨幹。

 

那時候玩網路,可沒大道理,說什麼「網路是趨勢,我們要接觸」,純粹就是感受到了網路上好玩跟「黏」,就這樣一路被黏。

 

勇敢的去感受生活,喜歡的事情就去做,當別人指責你「貪玩、不務正業」時,逼自己做更深入的思考,思考所做的每件事情的意義,喜歡,就繼續下去。或許,其實你正站在浪潮上,只是你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

 

 

需要的技能無法預知,但協同合作一定要。

 

回頭看,我非常感謝社團以及在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工作的經驗。

 

社團,讓我知道,當「沒有錢的時候,憑什麼大家要聽你的」。熱情應該怎麼管理,組織應該怎麼決定方向。

 

「沒有額外給付的活動,為什麼大家要聽你的?」對領導者,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沒有額外給付的活動,為什麼大家要聽你的?」對領導者,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醫學中心,讓我知道一個巨型的組織一定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巨型組織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當我有了自己的公司,我會避開巨型組織作得比我好的領域,也會避免在公司還小的時候就出現巨型組織的各種問題。

 

區域醫院,讓我更理解社會真實運作的規則,畢竟公立醫學中心有多重目標,盈餘並非唯一指標,他們還有上級機關、國家政策、政治角色需要去平衡。私人區域醫院就簡單多了,大家在一條船上,共負盈虧,業績下滑太嚴重,就是沈船。

 

單一目標有單一目標的險境,多重目標也有多重目標的困難。如何跟你的同仁、上司、平輩溝通價值、危機應對,這就不容易。

 

創業,也是在這些狀況中擺盪。我很慶幸自己曾經受過這些訓練。

 

 

dots_world_map_by_snowfleikun

(Q&A) 如何找到想鑽研的領域→面對醫療不確定性→觀察國際趨勢?

 

問:請問有哪些方法可以去嘗試,找到自己想鑽研的領域?要怎麼面對醫療不確定性的焦慮?在診所要怎麼觀察國際趨勢而不跟國際脫節?感謝!(29歲 女 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答:(蔡依橙)以下分述之,請參考。

 

dots_world_map_by_snowfleikun

如何面對變動劇烈的世界,是每個人都有的焦慮。( by sNowFleikuN via CC BY 3.0)

 

 

想鑽研的領域

 

這很簡單,喜歡做什麼、做什麼會開心,就是有熱情的領域。

 

喜歡逛購物網站,看衣服、買東西,那就逛,並且一邊問自己:為什麼我的中醫診所介紹頁面不能做成這樣呢?為什麼這些購物網站會讓人黏住呢?因為顏色配置和諧嗎?因為給人一種美好生活的感覺嗎?哪些元素可以有這樣的效果?

 

而我的介紹頁面,能不能用一樣的概念來做,讓大家知道我的專業,很想來診所諮詢我?

 

喜歡出門露營,那就多去,並且一邊研究:我喜歡戶外活動的原因是什麼?讓我感到開心而且一再出門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喜歡動一動嗎?是因為平常都待室內,戶外活動可以提供更多差異化的生活體驗嗎?是因為可以認識不同的人嗎?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去嗎?

 

我的中醫就診經驗,能不能打造成這樣?讓患者有差異化的就醫經驗?讓他們感受到像是專家朋友的關心?

 

這樣做的話,不只能盡量的去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藉由深度思考,更能察覺許多細節,回過頭來,幫助自己吃飯用的專業!

 

 

醫療不確定性

 

不確定您說的是「醫療的不確定性」還是「醫療產業的不確定性」。

 

醫療的不確定性,指的是:一樣的病、一樣的患者、一樣開刀給藥,但有些人就是活,有些人就是救不起來,而且沒辦法事前知道。

 

這個不確定性是沒辦法消除的,所以:一來話不要說死、二來小心有奧客特質的人、三請保醫療責任險。

 

我是找那種「和解也會賠」的,避免訴訟花掉太多情緒與時間的成本。為了避免廣告嫌疑,需要的話,可以 facebook 私訊給我。我會跟你說我實際評估過後,買的是哪一家。

 

「醫療產業的不確定性」,請見拙文:(Q&A) 現行醫療體制下,未來是否還在?

 

 

觀察國際趨勢

 

關鍵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台灣的教育太強調「正確」,但這世界上其實沒有「正確的」。

 

所以,中文的資源,我建議《羅輯思維》,也歡迎加入我們一群愛好者,最近新成立的討論區。除了「有種、有趣、有料」的視頻,還有每天微信的 60 秒語音可聽。如果您很介意在手機安裝中國軟件,也可以到這邊來補聽。這可以補足一些我們教育上的盲點與誤區。

 

另外,《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融合了美國與香港的立場,但又兼顧台灣讀者,是個不錯的期刊,雙週一期,資訊量也不至於太大,我們團隊經討論後,選為目前唯一訂閱的雜誌。這可以讓我們知道世界的重要趨勢。

 

如果你開車或搭捷運通勤,建議使用手機訂閱 NPR Planet Money,這是個非常受好評的 PodCast,我挑了一集跟醫藥有關的給您試聽:Meet The Drug Dealer Who Helps Addicts Quit,這期在講,毒品、治療毒品的藥物、毒販、醫師處方、藥廠、政府之間的複雜關係。其實,美沙酮就是「不會嗨的海洛因」,但為什麼這東西會由政府找藥廠研發,黑市甚至也賣?這類藥物,背後的資源投注與研發機制,以及後來的經銷機制,都很有趣。

 

如果開車,建議不要用 iPhone 或 Android 的原生軟體,因為那真的不好操作,太危險了。建議使用 DownCast (iOS) 或 BeyondPod (Android),花點小錢買軟體,方便接受世界知識,當學費,也當買個行車保險。

 

先學會思考與國際關係的背景,以後聽 BBC Global News時,就能很快的知道國際趨勢的走向。

 

PodCast_beyondpod

我的 hTC One X+,安裝 BeyondPod 後,所訂閱的頻道。多年篩選下來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