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公開場合 下的所有文章

(Q&A) 如何在台灣培養大器不扭捏的孩子?

 

問:在《(Q&A) 新加坡的工作邀約該如何從各面向來考量》一文中,校長提到了:「大器不扭捏,從孩子到年輕醫師到資深醫師,都一樣,他們很少會不好意思、客氣退讓、扭扭捏捏。這是我最希望孩子擁有的特質,但在台灣不是很容易培養。」

 

而我的小朋友就有這種症頭,在外人面前很害羞,等到別人走了才回神,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引導,想請教如何「在台灣培養大器不扭捏的孩子」?(35歲 男 核醫科主任)

 

答:(黃世宜)

 

害羞或許是人的天性

 

其實,在歐洲不少孩子和青少年,也包括我的兩個女兒,在外人面前也是非常害羞的噢!又或者,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取得時間跟信任,他們才願意放下心防願意侃侃而談分享一切。也因此,我的觀察與教學經驗是,特別害羞或許就是人的天性吧。

 

而對於我的瑞士學生們,即使已經是高中生,百分之九十在初次見面時,也往往不願公開表示太多個人意見。要到願意侃侃而談的程度,我想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覺得安心,確認他們說什麼都不會被反對、被拒絕,那麼他們就會願意打開心門大方分享。

 

 

讓孩子勇於與世界對話的撇步

 

要讓孩子慢慢勇於與世界對話,是得經過一個漫長過程的,以下有一些撇步:

 

 

fb_kids

 

 

第一階段:請給害羞的孩子時間,先跟他們一樣保持沈默,讓他們感到我們是同一陣線的。請不要心急,讓害羞的孩子有時間準備自己的心情。家長或教師如果遇到孩子不願公開表示意見,那就不要強迫他們,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認識自己,有時間面對這個要求他們直面對話的世界。

 

請記住,害羞也是對這個世界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沒有什麼不好。相反地,如果在第一階段要求孩子大方,反而容易招致孩子的排斥,未來將更不願意公開表達自己的情緒跟想法。

 

第二階段:孩子一旦在公開場合有應對,開始說出隻字片語,請公開即時給予肯定與耐心傾聽。孩子要在公眾場合表達流暢完整的意見,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而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已經在公開場合表達許多東西了,比如一些情緒的反應(如大哭或亂丟東西)或是短短一句無釐頭的話(那個阿姨怎麼長得像斑馬?)諸如此類。

 

基本上,孩子要成熟理性地表述對一個議題的看法,至少還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教育,換句話說,最快也要到國中以後,才能完整這樣的思維邏輯訓練過程。而在這之前,往往多是情緒而無釐頭的表現。而這一些情緒與無釐頭的公開表達,看似幼稚,但卻是邁向成熟的重要必經過程,千萬別輕忽或責備,請家長一定不管如何都要給予耐心理解與支持噢!因為在這一個階段如果一旦被打斷或被責罵嘲笑,很容易從此被打擊,之後孩子往往就更不想再公開表達自己任何想法了。

 

第三階段:儘量用開放式的小問句,不要加入自己的長篇價值判斷。基本上第一跟第二階段都熬過去之後,孩子會很願意分享,分享的細節與內容也會越來越多。這時候,在他們停頓或希望長輩的回應時,儘量不要加入自己長篇的講話,而是用開放的引導式小問題,讓孩子慢慢去思考原來還能再表達些什麼。以下舉例:

 

建議:什麼時候可以看電視?看什麼樣的電視節目?為什麼?(用小問題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決定,讓他自己找答案自己表達)

 

不建議:你回來之後要寫完功課,七點以後才能看電視。而且只能看卡通。其他的電視有暴力情節有色情畫面,對你非常不好。(開始碎碎念,然後孩子只能靜靜地聽大人說,沒有機會自己思考自己表達)

 

 

爸媽請慢慢來,給孩子時間。

 

綜合來說,我想您的小朋友跟我們家小朋友一樣,也像我其他的瑞士學生一樣呢!我想只要是人,都害怕在公開場合受到傷害,都期待在公眾面前受到肯定,尤其來自最親最愛的人的肯定。所以爸爸媽媽請慢慢來,給孩子好幾年的時間,慢慢從基礎打起,有朝一日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自信勇於表達自己的人噢!

 

 

校園

(Q&A) 若是和學校老師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該如何溝通?

 

問:若是和學校老師有不同教育小孩的理念,該如何溝通?(33歲 男 主治醫師)

 

答: (黃世宜)意見分歧的時候,要怎麼溝通?其實是因人因地因時隨時調整的。我建議您首先考慮:

 

校園

意見分歧的溝通,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

 

 

先行了解

 

溝通對象本身(學校老師)本身的個性、年齡、背景:

 

溝通對象本身差異很大,根據個性等特質,有些人偏向直接坦率地口頭溝通,有些人卻不習慣,可能越直接越是收到反效果。所以我建議您先對老師進行初步地了解,知道老師的底線是什麼,再選擇溝通的策略。

 

 

幫對方保留面子

 

把握成功溝通的基本共通原則:

 

其實在學校經常遇見家長和教師為了教育孩子理念或方式不同而產生爭執,即使在瑞士學校也是如此,所以幫對方保留面子,也就是溝通的餘地,是中外皆然的。

 

因為老師本身會認為他是專業的,所以面對家長的公開質疑,很容易因為面子掛不住而劍拔弩張,情緒上來就失去了理性溝通的可能。因此,在我會特別想建議家長,跟老師溝通時,儘量:

 

  1. 避免在公開場合(如辦公室),或公開結合幾個家長的力量,或大家聯名寫公開信之類的,造成老師反射性地憤怒。儘量用私下管道,一對一解決,不要大聲聲張,對老師跟孩子都造成壓力。
  2. 儘量用口頭,而不要用書面的方式:避免用寫電郵、簡訊、書信甚至轉寄給校長或其他家長之類的方式來溝通。因為這一些方式,白紙黑字容易留下懷恨批評的證據,對解決溝通爭端並沒有幫助。我的建議是,可以用口頭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如一起喝個咖啡,或是吃一頓飯的方式,大家私下聊一聊,彼此有疑問可以當面溝通清楚,理性融洽地共同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記住,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意見再怎麼不同,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教師和家長需要彼此互相體諒,一起幫孩子成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