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黃世宜

(Q&A) 如何有效學習外語?

 

問:如何有效學習外語,至他國學習?(28歲 男 行動心理師)

 

答:(黃世宜)關於您的問題,不知道是針對您本人的需要,還是您孩子的需要?因為根據年齡層不同,學習外語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喔。

 

20141028-08-1

 

 

成人學外語注重策略和規律

 

簡單地說,如果是針對您本人的需要,由於是正在工作的成人,所以必須建立一個有效學習的外語學習進度。我的建議是,每一天大概花個十到十五分鐘即可。超過這一個時間,很容易半途而廢,因為您還要工作。在這短短的時間,可以在聽說讀寫這四方面擇一,比如今天十分鐘聽一個英文報導,明天則是十分鐘讀一篇英文文章。如此保持有如健身的習慣,成人外語水平就會漸次提高。如果再加上補習或遊學,那當然更加理想。

 

 

小孩學外語建議輕鬆愉快的環境

 

如果是針對您的孩子,就完全不可套用上述規律的成人學習法,因為很容易招致孩子對外語學習的厭惡。對孩子,建議是細潤無聲的、長時間的、輕鬆的、愉快的外語環境。比如讓孩子看英文卡通,聽英文歌曲,就是很棒的方法,這跟大人是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

 

如果您還有問題,歡迎繼續提問喔!

 

 

(Q&A) 如何幫自己和孩子找到人生的熱情和目標?

 

問:如何幫孩子找到人生的熱情和目標(父母好像也蠻需要的)?(女 38歲 國防醫學院研究員)

 

答:(黃世宜)

 

讓孩子有時間跟機會,去接觸不同的可能,例如:交友。

讓孩子有時間跟機會,去接觸不同的可能,例如:交友。

 

 

最重要的是,必須先認識自己。

 

要找到人生的熱情和目標,最重要的是,必須先認識自己。唯有認識自己,知道什麼是自己所熱愛追求的,知道什麼是自己所排斥抗拒的,才能找到自己真正願意付出的事。當自己做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時,就會發出一股強烈的動機,這就是熱情,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那樣的熱情。因為有了行動的動機,接著就會自己計劃多少時間跟金錢去完成自己所設立的目標。

 

認識自己其實是一輩子的事,所以我可以理解您為何會自己發現,不僅孩子需要找到人生的熱情和目標,包括家長本人也是不斷摸索體會這樣一個教育過程。那麼,具體來說,該怎麼認識自己呢?

 

 

  1. 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自由地宣泄表達自己的情緒:

許多教育專家會鼓勵孩子表達個人觀點,的確,孩子能有條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的確是我們教育的目的,但是在此之前,感性的情緒表達部分,往往被忽略,而其實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先釋放自己所有的情緒,喜怒哀樂。

 

觀察您的孩子,他做哪些事情,遇到怎樣的狀況,會有哪一些情緒反應?微笑?大笑到亂跳亂叫?還是生氣丟東西?低頭不語嘟著嘴?這一些細節都讓您的孩子表達出來,並且您也同時記在心裡。這一些情緒反應,都是認識孩子內心潛藏的熱情,非常關鍵的東西。

 

 

  1. 在安全與經濟許可前提下,多安排不同活動,多接觸不同的人事物:

讓孩子有時間跟機會,去接觸不同的可能,包括課外活動、交友、書籍等等。讓孩子在不同的面向中,發現這個世界本身是這麼多元有趣,而不是只有自己所習慣的家人跟學校功課而已。接觸多元的人事物,同時也是試探挖掘自己興趣與熱情的機會。

 

 

  1. 讓孩子感到溫暖放心的溝通技巧:

前面兩項若都能做到,基本上,一個有機會接觸多元事物又能自由表達個人情緒的孩子,就會開始逐漸建構自己的抽象觀點,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們會開始想說出自己的目標。請記住,千萬不要讓孩子感到有壓力。

 

很多時候,孩子的人生目標會不斷改變,一下子想當廚師,一下子想當警察,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就讓孩子盡情表達,千萬不要立刻下判斷或建議,如:「當廚師很累!不是個理想工作!」這個時候您可以用另一種溝通方式,來幫助您的孩子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標,如:「當廚師?為什麼想當廚師呢?」接著問,「廚師看起來的確是很有趣的工作,不知道晚上要上班嗎?對了!我們下一次去吃那一家我們最喜歡的餐廳時,我們去問問看在那一邊工作的廚師叔叔好嗎?」

 

所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溝通技巧是:儘量少用個人判斷的直述句,多用引導式的,又具體的連鎖問句。

 

以上是一些分享,祝福您能順利幫助您的孩子找到人生的熱情和目標!

 

 

(Q&A) 如何讓填鴨教育和是非題的遺毒留下最少?

 

問:台灣很多問題都出在政府、制度。如果必須在這樣的體制下生活受教育,能否多提供一些具體做法,讓填鴨教育和是非題的遺毒留下最少?(35歲 女 牙醫師)

 

答:(黃世宜)看到您的問題,我感到特別驚喜,因為這也曾經是我想過很多遍的:怎樣幫我們的孩子,在這樣壓抑的教育環境下,還能健康地成長?是不是有更具體的做法?我不敢說我的建議一定是對的,但非常願意分享並且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我想過,具體做法可以是:

 

孩子會自己發展自己的興趣,例如:看漫畫。

孩子會自己發展自己的興趣,例如:看漫畫。

 

 

1. 跟孩子坦誠:

 

把您的孩子當作大人,不斷跟他分享,您對現實教育環境本身所有的疑慮與不滿。不只告訴孩子填鴨教育是毒的,也必須坦誠告訴孩子,您對這樣的教育儘管不滿,雖感到無奈,但為了生存在現實環境中,還是必須採取相對因應之道。讓孩子知道所有的情況,不要試圖掩飾或假裝堅強,然後一起面對。

 

我觀察過現在在台灣的孩子們(小學生和中學生),事實上他們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敏銳,老早就發現台灣的教育環境充滿了假掰和競爭,其實有不少有趣的孩子們已經自己私底下瞞著父母,自己衍生出一些生存之道,比如知道填鴨教育是死背就好,那麼他們會積極地很快把這一部分應付過去,然後自己暗中發展自己的興趣,如看漫畫,養小動物等等。

 

所以我的建議是,相信您的孩子已經有面對生活荒謬的解決能力,與他分享您心中對這個世界的所有疑問,並鼓勵他,與他一起並肩作戰。

 

 

2. 幫助孩子培養能夠紓解身心並增進想像的嗜好:

 

填鴨教育跟是非題造成最大的傷害,就是因為反覆做單一重複的操練,而造成孩子身心壓力大增以及想像力降低。

 

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傷害,要鼓勵孩子做他喜愛的活動,比如:繪畫,閱讀課外讀物,聽音樂,看漫畫,養小動物,打球等等,根據孩子的個性與興趣,所從事的活動和愛好會大有不同,但重點就是,要讓孩子身心有機會調整,並且有管道來增進自己的想像力。

 

 

3. 定期安排放鬆的親子活動:

 

可能是一個週末的小旅行,或僅僅只是一起去餐廳吃個飯,或看個電影,讓孩子有機會跳脫讓人喘不過來的教育環境,避免彈簧彈性疲乏。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歡迎繼續討論!

 

 

(Q&A) 身為嚴厲的父親,怎麼讓自己拋開傳統觀念,跟孩子做朋友?

 

問:有關退學這段,想問您與父親之間已經重修舊好了嗎?為什麼這樣問是因為,我們常常因為孩子(一個小五一個小六)某些表現不達預期,就用嚴厲謾罵的口吻責備孩子,我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感覺上我們以前好像就是有這種奴性(六年一班,小學時還在戒嚴的年代),怎樣讓自己不要這樣,怎樣讓自己拋開以前的教育觀念,跟孩子做朋友是我一直想做但是不容易做到的事。言歸正傳,您與父親之間的疙瘩(那一巴掌)後來如何解決,您父親做了什麼嗎?(我現在的角色有點像您被退學時的父親)!(男 42歲 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答:(黃世宜)坦白說,我父親與我之間的溝通一直都有很多的衝突,即便是今天,依然如此。比如,那一巴掌之後,我還承受了很多的指責與懲罰。就我父親的觀點來看,他認為父親扮演著絕對權威不容質疑的角色,包括他的懲罰,他也用愛來將以合理化。

 

讓孩子願意和你做朋友,與你分享。

讓孩子願意和你做朋友,與你分享。

 

 

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誠意

 

我從您的問題來看,我必須得說,您已經比我的父親還要好太多了!因為您會去思考,去反省,去修補跟孩子之間的關係,這種誠意,孩子會感受到的。而我父親則是完全不容我質疑也絕不可能發出這樣的自省,所以我們之間至今仍有很大的價值觀衝突。

 

我父親無法跟我做朋友的最主要因素,是他堅持孝順的道德觀。我父親會認為親子之間是上對下的絕對關係,如果孩子不服從,那就是不孝,而這就是我們之間始終感到矛盾緊張的因素,就是我明明出於天性愛自己的父親,但是又因為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而感到痛苦。

 

 

跟孩子站在平等的高度,用他的角度看待問題。

 

所以我想說的是,如果您想跟您的孩子做朋友,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一定要把孝順的概念放一邊。要跟孩子站在平等的高度,試著理解孩子的情緒跟立場,用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來看孩子的問題。

 

那麼怎麼理解孩子的情緒跟立場?具體的做法是:儘量不要劈頭就給孩子您本人的意見,儘量先聽孩子說話,儘量讓孩子感到充分表達是不會被處罰的,儘量讓孩子感到跟您對話是一件溫暖舒適的事。

 

 

利用溝通技巧,讓孩子逐步卸下心防。

 

比如,當您發現孩子有心事或是出了什麼問題,最好不要劈頭就告訴他您的建議,先沉下氣來,聽孩子慢慢說。當孩子說完後,也不要表示出驚訝、憤怒或急躁的負面情緒,就淡定地說,「嗯爸爸知道了,明白了。爸爸相信你可以處理的,那你打算怎麼辦呢?」就這樣,以細膩的談話溝通技巧,讓孩子逐步卸下心防,他就會慢慢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跟生活細節跟您分享。

 

這樣的對話大概要經過一陣子的時間(數個月),孩子就會願意真正把您當作朋友囉!加油這位爸爸,我相信以您的誠意,有一天您一定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的。

 

 

(Q&A) 如何培養孩子面對人生挫折的勇氣?

 

問:在「(Q&A) 退學──我最好的文憑」一文中,黃老師提到:「在陽光下被父親甩耳光的經歷,突然間被打那一刻,讓我意識到我終於脫離了會計系那個大牢籠,人生又重新有了機會,可以做回我自己真的想做的事!」

 

我一方面很佩服黃老師的勇氣,另一方面也很疑惑,到底黃老師是怎麼有這樣的勇氣?家庭背景?自我訓練?個性使然?我需要培養孩子這樣的勇氣嗎?如果應該,那又該怎麼做?(35歲 男 核醫科主任)

 

答:(黃世宜)

 

consumer-47205

 

 

台灣的教育要求壓抑情緒

 

首先先謝謝您的話語,感覺很溫暖。坦白說,我從小到大,最常被家長同學批評取笑的一點就是:軟弱愛哭,敏感流于感性。所以,「愛哭鬼」一直是我的綽號,成長過程中也經歷過不少同儕的排擠跟取笑,一方面不是台灣的人生勝利組,另一方面敏感感性並不是在台灣那樣競爭的環境所需要的配備。我們的成長環境,一直要求我們堅強武裝,壓過別人,要當人生的勝利組,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否則就會像我一樣失敗。

 

但是,隨著我來到歐洲發展,漸漸有越來越多台灣親友,開始羨慕起我在歐洲的生活與工作,當年的揶揄跟取笑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請問我「成功的祕訣」。但是,我仔細回首來時路,其實我還是以前那樣愛哭愛笑,敏感軟弱啊!

 

 

只有面對真實自己,信心與勇氣才會油然而生。

 

所以我想了很久,是不是正因為我軟弱,所以我一直很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失敗,從不壓抑自己的情緒,想哭就哭,想禱告就禱告。我喜愛文學藝術,並且是個基督徒,所以我軟弱的時候,就是從讀小說、看電影、聽音樂、讀聖經、禱告這一些很簡單的東西來取得勇氣的力量,就是這麼簡單真實:承認自己的失敗與軟弱,把情緒宣泄出來,然後重新再來,沒有關係的。

 

我在歐洲,觀察他們對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都鼓勵表達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是一種人本精神的展現。所以,如果您不是基督徒也沒有關係,具體您教育孩子的時候,您平時可以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如果感到挫折或傷心,想哭的時候,就靜靜地陪他流眼淚,這樣就夠了,他如果想用自己的方式來發洩負面情緒,如花三天打電動,就讓他這麼做,讓他自己靜靜面對處理人生的危機。

 

只要記得,信心與勇氣,只有在面對真實自己的時刻,才會油然而生。容許孩子犯錯,容許孩子失敗,容許孩子流淚,容許孩子受傷,他就會自己愈合傷口,自己戴上盔甲,成為人生戰場上真正的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