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世宜 下的所有文章

國際觀

(Q&A) 如何培養自己及下一代的國際觀?

 

問:什麼是老師心目中的「國際觀」?而「國際觀」重要嗎?如果重要的話,該如何培養自己及下一代的國際觀?(28歲 男 中醫師)

 

答:(黃世宜)其實坦白說,我個人並不相信「國際觀」這樣一個概念的存在。因為國際觀本身是政治權力論述下的產物,而台灣論述體系下的國際觀定義又是如此妾身未明而曖昧,所以我認為在台灣討論國際觀就是一件國王的新衣,明明沒穿,但大家又得嚷著好看。

 

 

國際觀

 

 

此外,個別國家根據周遭國際政治的權力運作關係,所提出的國際觀概念肯定不同,以台灣來說,所謂的國際觀念就是以美日中為中心所開展,而並不是站在全球佈局的高度去設想。這一點,從在台灣強勢外語學習以美日語為主可看出,尤其在台灣,甚至還出現只要講話夾帶美語、或是與美式娛樂沾邊,就視同有國際觀等等相當奇特的社會現象。

 

我認為真正的國際觀,應該是先培養好自己的母語,必須先有對自己母文化和母語的自信心,才能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國際觀的確重要,但不應該僅僅限定于少數強勢文化的皮毛仿效和強勢語言的學習,如此表面的單向模仿,對自身內化多元文化胸襟、提升國際眼光是沒有幫助的。

 

 

窗

(Q&A) 如何讓孩子獨立思考,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

 

問:學校教育強調溫良恭儉讓,老師也是被這樣訓練出來的,如何讓孩子獨立思考,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40歲 男 電子業)

 

答:(黃世宜)據我所了解,目前在台灣學校的老師,也面臨世代衝突。年輕一輩、願意改變的老師越來越多,所以相信台灣學校教育強調傳統價值的現象,會逐漸有所改變。

 

 

窗

讓孩子敞開心中的那扇窗

 

 

在這一段等待的過程中,如何讓孩子獨立思考,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我有以下建議:

 

 

觀察力 與 表達力 為前提

 

訓練孩子獨立思考之前,首先必須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與表達力。懂得觀察與表達的孩子,才能發現不合理的現象,才能注意到自己的權益受損。所以,平常鼓勵孩子觀察周遭,並讓孩子勇於陳述自己觀察的結果,勇於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一些做法,都能打下獨立思考的基礎。

 

 

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 讓孩子不怕說出真心話

 

如果學校老師傳統,溝通不良的話,我建議至少家長本身必須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直接的溝通,讓孩子受委屈時,至少知道父母是可以信任,可以放心傾吐的人。

 

孩子因為涉世未深,其實他們獨立思考的自由靈活度比大人還好。只是,往往因為表達能力受限或是畏懼與長輩溝通,因此他們的思維往往被壓抑。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敞開心房,讓他們勇於為自己的權益捍衛。

 

 

學校群體

(Q&A) 如何培養小孩對多元文化,多種語言的接納吸收的胸懷?

 

問:我的同事分布在各國,看他們有的小孩也習慣多元文化多種語言,請問如何培養小孩對多元文化,多種語言的接納吸收的胸懷?(40歲 男 電子業)

 

答:(黃世宜)要培養孩子多語言能力與多元文化的胸懷,我有下列建議:

 

 

學校群體

孩子會自己轉換聲帶,會根據對象自己轉換語言的。

 

 

1. 重視母語,並堅持一人一語原則:

 

其實根據語言教學專業的建議,母語打好基礎,才是孩子未來發展多語言能力的關鍵。因此,如果家長本身母語是中文,那麼建議您跟孩子溝通時請用中文,切記不要因為住在美國而跟孩子講中英夾雜的話,會影響孩子學習語言的判斷。

 

請堅持一人一語原則。所謂一人一語,就是每一個跟孩子接觸的人,只講他們各自最擅長的母語。比如,一個與英國父母去德國工作的孩子,隔壁鄰居是土耳其人,那個這孩子就有機會接觸到三種語言:跟父母講英語,在學校講德語,跟鄰居孩子玩的時候學到土耳其語。如果堅持一人一語原則,孩子會自己轉換聲帶,會根據對象自己轉換語言的。

 

 

2. 破除語言迷思,不限制孩子:

 

有許多語言迷思,往往壓抑阻擋了孩子的多語言學習機會。以下是兩項多語言學習時常常出現的迷思,大家務必記得避開,記住,前提就是放孩子自由,不要被迷思嚇倒:

 

(1) 「學太多語言,對孩子負擔太重」:

 

錯。孩子比我們大人想像還聰明。越多語言刺激,對孩子是好事。只要堅持一人一語原則,孩子的潛力無窮,請放心。

 

(2) 「外語比較難學,所以母語放一邊,全家改說外語」:

 

錯。如果全家放棄母語,改說不擅長的外語,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傷害,因為孩子反而因此學到了一些外語錯誤。

 

 

3. 儘量安排多元文化的親子活動(在此特別強調,不是安排語言課程,而是親子活動):

 

至於文化層面,除了課堂上的語言課程,其實強調生活應用的自然語言環境,更能成功刺激孩子,自主學習語言、探索不同文化的動機。比如,全家一起去吃法國餐廳,而下一次換吃義大利餐廳等等,在這一些細微的生活互動中,都可以跟孩子討論,在法國餐廳所吃到的菜餚,跟義大利菜有什麼差別?用最自然生動的方式,與孩子一起談天,讓他們表達敘述所觀察到的差異處,慢慢地,開闊的文化視野就這樣細潤無聲地培養出來了。

 

 

(Q&A) 3C 產品充斥,實體與虛擬教育媒材的取捨? 

 

問:3C 產品充斥的現在,實體與虛擬教育媒材(例:書本與 iPad)的取捨?(28 歲 女 醫師)

 

答:(黃世宜)您所提到的這一個問題,事實上在教育學界,可以說是討論最激烈的主題。

 

 

實體書

實體和虛擬教材都各有支持者。

 

 

虛擬教材汰換率高

 

目前在學界,實體和虛擬教材都各有支持者,而且隨著科技進步,以外語學習來說,每一年所出的虛擬教材跟教具,都越來越多,坦白說,連我們教師本人都相當吃不消,當我們熟悉了一套虛擬教材教學法,很快又被淘汰了,因為新的教材又出現,最後常常花了很多金錢跟時間研究虛擬教材的使用方式,但對教學本身品質、成效並沒有太大幫助。

 

根據我的實務教學經驗,我個人建議,就語言教學而言,還是以實際聽說讀寫,親手親口學外語最有效。因此,建議仍以實體教材為主,虛擬教材為輔。

 

 

別過度依賴 3C 產品

 

一般來說,孩子功課、課外閱讀、都已經告一段落,若孩子還有精神,才讓孩子使用虛擬教材的遊戲,儘量不要讓孩子養成過度依賴 3C 產品的習慣。因為我們發現,許多孩子在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往往虛擬教材用沒多久就「順手」滑去玩其他遊戲了。

 

這一個問題還可以衍伸到許多思考點,如怎麼培養孩子自律使用 3C 產品,怎麼鼓勵孩子接觸實體教材等等,歡迎您繼續討論。

 

 

(Q&A) 工作占據大量時間,想找假日父母的家庭教育出路? 

 

問:當工作性質(例:住院醫師)佔據大量時間,不知道講者是否能夠提供「假日父母」一個家庭教育的可能出路?又是否有教育先進學者提過的討論?(28歲 女 醫師)

 

答:(黃世宜)的確,在華人地區已經有教育期刊零星討論過「假日父母」這樣的現象。我整理我所搜集到的幾個重點,供您參考:

 

 

輕鬆的環境

可以出門走走散心,參加戶外活動等正面積極的親子交流活動。

 

 

1. 心態上:

 

首先,假日父母千萬不要自責,要相信自己仍然可以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許多假日父母,因為聽說了不少這方面的負面批評,無形中產生了內心的焦慮與疑問。往往在這種自責心態下,父母很容易在假日相處的時候,過於寵溺孩子,比如大量購買禮物零食來補償;又因為對孩子平常的進步與特質並不了解,所以過度期待孩子的表現,造成教養孩子時容易過分嚴厲或緊張。

 

因此,我的建議是,無論如何先放下假日父母本身對孩子的愧疚感,對自己先做好心理建設,畢竟自己的付出,無非也是為了孩子的生活有保障,所以先告訴自己,作為父母,你們跟所有的父母一樣偉大。

 

 

2. 具體行動上:

 

(1) 與照顧者保持密切的協調與聯繫,掌握孩子實際的教育節奏與成長變化:

 

可以透過科技網路(如視訊),時時與照顧者和孩子保持親密互動。與照顧者之間,關於教育理念和觀點,最好是能時時保持溝通與協調,才不至於在假日與孩子見面時,讓孩子感到教育方式有太大出入。

 

掌握並理解孩子確實的成長進度,非常重要。因為誤解或不清楚孩子的發展,往往是假日父母最大的壓力挫折來源。比如幾歲開始應該要會說話?會說哪些話?假日父母有一個特徵就是,為了彌補心中遺憾,而大量閱讀書面資訊;而往往因為這一些書面資訊與孩子發展進度有想像差距,就產生患得患失猜疑不定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會影響到教育方式,可能過度苛求也可能過度寬鬆,所以儘量讓自己保持與照顧者和孩子雙向溝通的管道,盡可能全面掌握實際的教養情形。

 

(2) 維持孩子正面穩定的生活步調,這是愛與安全感的來源:

 

保持平常心,在假日與孩子共渡親子時光的時候,仍維持孩子平靜愉快的生活步調,這其實對孩子身心穩定、良好生活習慣養成是最有幫助的。可以出門走走散心,參加戶外活動等正面積極的親子交流活動,但如果假日父母總帶孩子去吃麥當勞,或任孩子無限制看卡通以補償內心的虧欠,這就容易對孩子的生活教育造成不小的傷害。

 

假日父母不容易,往往受到社會異樣眼光或其他批評,在這裏我想說,您是很棒的父母,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如果您還有什麼問題,歡迎您繼續發問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