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世宜 下的所有文章

(Q&A) 需要給小孩念 ESL 嗎?甚麼時候開始較為恰當?

 

問:需要給小孩念 ESL 嗎?若是,甚麼時候開始較為恰當?

 

答:(黃世宜)關於這一個問題,不管是 ESL 也好或是其他外語學習,事實上,從專業的觀點來看,並沒有特別限制,任何時候都歡迎開始,即便是嬰兒期。

 

任何時間點都可以展開,那麼真正取決的成功關鍵其實是在環境的佈置。所謂的幼兒(兒童)外語學習的「環境佈置」,包括 ESL 師資的選擇、ESL 學校的教學方式、親子居家的 ESL 教學等等,都是屬於幼兒 ESL 教學環境佈置的一環。

 

至於幼兒 ESL 需不需要?我個人的觀點是樂觀鼓勵不強迫。

 

如果經濟許可,有機會找到合適的 ESL 教學環境,就不妨展開,但如果各種主客觀條件無法達到(如孩子寧可學畫畫也不願學外語;或是 ESL 課程師資不盡理想),此時不需要強迫孩子非學不可,完全視個別情況做調整。

 

 

(Q&A) 資優教育與能力分班,對於現今的教育的意義?

 

問:關於資優教育與能力分班,對於現今的教育還有其意義嗎?

 

答:(黃世宜)其實資優教育與能力分班,一直都對教育有其意義,無論古今中外。並且,它們甚至都是教育領域中,一個很重要的研究主題或專科。

 

資優教育與能力分班本身,事實上從專業教育方法的觀點來看,是有其必要性與優點的。資優教育與能力分班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以及有效運用教學資源的特點;即便是在歐洲,公開能力分班以及實施資優教育的情況,依舊存在。

 

但之所以在台灣資優教育與能力分班被扭曲的原因是,整個文化與社會背景太過於強調精英階級的功利價值,而忽略了其他不同階級的需要。從這一點來看,資優教育與能力分班本身並沒有原罪,出問題的是不合理的大環境,舉凡政治經濟(如不合理的薪資),社會福利政策等,才是直接影響教育制度扭曲的元凶。

 

 

(Q&A) 面對十二年國教,可以替孩子們做什麼準備?

 

問:台灣的教育越改越亂,面對目前的十二年國教制度,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替孩子們做什麼準備?應該讓小孩念私校嗎?或者公立私立沒差?

 

答:(黃世宜)根據我所了解的,目前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基於對十二年國教制度的疑慮,而選擇了私校中小學。

 

很現實的一件事,就是私校的學費較為高昂。所以身為父母,所該做的準備就是子女教育經費的規劃。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儘管有越來越多家長選擇私校,但公立學校也依然有它的優點,比如提早接觸社會的多樣面貌,學費壓力較輕等優點;此外,往年為人所詬病的公立學校師資,隨著近十年來新血的加入,新的教育概念引進,在教學方法上相對地,也有了不錯的進步,不見得是完全不能期待的。

 

我建議家長所能做的準備是:

 

 

1. 教育經費的事先儲蓄與規劃:

 

不管要做哪一種決定,金錢依舊是最大的考量,教育尤其如此。經濟充裕的家庭,往往能更自由地根據孩子的特質和學校優缺點,做出更合適的選擇。所以建議,先為孩子做好足夠的教育經費預算。

 

 

2. 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充分觀察孩子的特質與各類學校的優缺點,再做選擇:

 

選擇學校要考慮各種主客觀因素。除了事先搜集各校資料,打聽實際情況,如果有機會參觀那更好。除了考慮學校本身的條件與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觀察並思考,學校本身是否適合您孩子的個性與興趣。比如有一些孩子本身對外語學習有興趣,如果孩子本身的興趣在公立體制下無法得到機會發展,這時就可以考慮某間以外語學習掛帥的私校。

 

因此,究竟是要選擇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其實答案因人而異,就看您和孩子的共同選擇。唯一我要提醒的只有一點:教育經費準備越充足,選項就會越多元適性。

 

 

(Q&A) 是否有教小孩的經驗分享?

 

問:獨立思考及邏輯分析,以自己的經驗來說,要有很長的時間及經驗累積才有感覺。但當自己有所了解後,想要教自己的小孩這些。請問講堂主人是否有些教小孩這些事的經驗分享嗎?謝謝^^

 

答:(黃世宜)其實,如何教導孩子自主獨立(Autonomy),在歐洲教育界,已經有不少相關學術研究,但是很有趣的是,我們也發現,在亞洲國家,由於與歐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統,所以衍伸出來的孩童自主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說,歐洲式的孩子自主教育,有兩個特點:

 

1. 強調早期幼兒階段的自主訓練:

 

跟亞洲相比,歐式教育從幼兒階段就已經開始倡導,比如在幼稚園階段,就已經開始鼓勵學校和家長,從教學方法的細節、一般生活習慣中,逐步進行早期個人自主的養成。如:教師鼓勵幼兒勇於表達自己的需要跟情緒(教學方法的細節);又放手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置物櫃,自己收拾餐具等等(一般生活習慣),這都是養成自主的早期基礎。

 

2. 從生活與遊戲中,打下幼兒自主訓練基礎。思想邏輯訓練隨後根據個別成長情況,才逐步加入:

 

我所觀察到的歐洲思辨教育,很出我意料之外的是,它的早期萌芽並不是靠大量智育知識來填充,相反地,是靠大量地遊戲、運動、勞作、音樂、娛樂嗜好,盡量的讓孩子本身的感情愛好得到出口。

 

換言之,歐洲訓練一個成人的獨立思考以及邏輯分析,是首先尊重他幼兒時期所有的直覺,尊重孩子這些無法用知識邏輯去解釋的喜怒哀樂反應,並鼓勵孩子坦白面對這些情緒,並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詞彙勇敢表達出來。

 

這跟台灣幼兒啓蒙教育早期即加入大量知識,以期待孩子及早進入邏輯思考的過程,兩者間有很大的差異。

 

 

(Q&A) 當學生學習缺乏興趣,如何引起學習動機?

 

 問:當教導的對象,對學習沒有興趣,該怎麼讓學生產生興趣?

 

答:(黃世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時,建議可以按照下列步驟刺激學習動機:

 

 

  1. 溝通了解:

 

主動了解為何學習停滯,不再產生興趣的原因。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往往背後有許多成因。

 

因此,主動了解溝通,找出問題所在,非常重要。這一部分往往也是最基本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學生可能因為許多原因不敢盡情講真話,所以在進行了解的時候,必須要注意一下溝通技巧,讓學生相信,講真話不會被傷害,這樣您才能真正抓住學生缺乏興趣的真相。

 

 

  1. 調整目標:

 

當您透過充分討論與溝通、理解為何學生缺乏興趣的原因之後,根據所掌握的因子與條件,重新調整教學目標,設計新的教學計劃。

 

目標合理,有具體步驟可以實現的教學計劃,是推動學生學習動機的最大利器。

 

學生不想學,往往是因為看不見未來,自己找不出逐步達成目標的具體方法,加上老師又不能幫上忙指點迷津,就乾脆打算放棄。所以,我建議在每一次教學之前,都自行寫一份合理可行的教學計劃。一個知道路該怎麼走的老師,學生自然產生信心與希望,願意跟著老師一起走下去。

 

關於教學計劃的寫作方式,是一個大學問。未來歡迎繼續提問,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1. 不斷檢驗:

 

調整過的教學計劃,會經過一段檢驗和再調整的時期,學生的學習動機才會慢慢帶上來。這一段時間,需要不少的耐心與持續的溝通,先給您打預防針,這一段過程,將會比較辛苦,但也會非常值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