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世宜 下的所有文章

foreign language

(Q&A) 如何增加自己和小孩的外語能力,不要讓小孩排斥?

 

問:如何增加自己和小孩的外語能力,不要讓小孩排斥語言的重要性?

 

答:(黃世宜)首先,必須要釐清一個大前提就是,成人和孩童學習外語的方式與技巧,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加強親子外語能力,必須分開進行討論。

 

 

foreign language

成人學習外語最大的障礙是時間的調配

 

 

成人學習外語的方法:

 

重點如標題,成人學習外語注重有策略的方法。

 

因為,成人學習語言的模式已經定型,而且還有工作和家庭要兼顧。所以成人有必要根據專業安排,進行有方法的外語學習,比如有規劃的專業語言課程,或接受有專業建議的自學方案等等。

 

一般來說,成人學習外語最大的障礙是時間的調配,否則很容易因為工作壓力或家庭忙碌而一天打魚三天曬網,功效有限。建議每日但少量的學習頻率,跟天天運動健身是一樣的概念,不用多,一天十分鐘到十五分鐘就有效果。每日學習的內容,可自己分成:聽、說、讀、寫這四種選項,根據自己當時的心情與需要,自己選擇安排。比如今天十分鐘收看一則 CNN 新聞。明天十五分鐘寫一封英文電郵給朋友,都是很棒的方法。

 

 

孩童接觸外語的環境:

 

重點如標題,要幫助孩童創造儘量自然的外語學習環境。

 

跟成人學習外語的方法剛好相反,對於孩童,我們要儘量創造自然無壓力的語言環境,充分利用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自然語感和好奇欲望,來誘發孩子主動學習外語的動機。比如聽日文歌曲,迪士尼卡通,或全英文語境的遊戲互動,旅行遊學,都非常合適。

 

但是切記,家長雖然必須用心創造這樣的環境讓孩子去摸索接觸,但千萬不要加入考核驗收的心態,比如說,不斷追問是不是遊學回來真的英文成績有進步,或要求孩子在其他大人面前表現怎麼唱一首日文兒歌等等,千萬不要。因為這樣會讓孩子對學習外語感到焦慮,而無法真的放開自己的天生語感跟好奇欲望去認識另一種語言。
人的語感和好奇心是會隨著年齡遞減的,所以要把握住孩子學習外語的黃金關鍵,充分利用孩子學習外語的優勢:語感和好奇心。

 

 

怎樣讓孩子不排斥語言的重要性: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延續上面第一個問題。要知道,孩子的天性是需要對外界溝通的。換句話說,孩子天生就了解語言對他們的重要性,並且天生就懂得運用本能去學習語言,渴望理解這個世界,接觸這個世界。

 

但是,為什麼我們做師長的,還是發現為數不少的孩子,竟然會排斥學習外語呢?這是因為,後天給他們壓抑與限制,傷害了本來孩子學習語言的本能與天賦。

 

所以我們做師長的,要儘量避免給孩子後天的壓抑。那麼,有哪一些原則可以避免後天人為對孩子語言學習動機的傷害?

 

  1. 不要做人為的衡量與比較:

如在孩子面前計較語言考試的成績,還有所花費的語言學習費用等等。如:「我花這麼多錢給你補英文,怎麼今天看到外國人都說不出一句話?」這樣無心的碎碎念,都會對孩子本身原有想學語言的動機造成傷害。

 

  1. 不要把自己學習外語的經驗與方法套用在孩子身上:

不管是失敗或是成功的經驗,切記,我們都要記住,孩子雖然是自己生的,但是擁有一個獨立的靈魂。孩子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思考模式,是自由的個體。

 

如果家長或教師強加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非達到自己所設定的水平不可,那可是會大大斲傷孩子本身學習語言天生的語感與動機。

 

所以,請千萬不要說:「媽媽以前英文很不好,所以你要用功一點,爭氣一點,幫媽媽完成留學出國的夢想。」或「爸爸都是這樣背單字的,你怎麼都記不起來啊!這麼簡單耶!」諸如此類的話。

 

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都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學習語言的壓力,很容易造成孩子排斥學習外語的心理。

 

 

(Q&A) 如何兼顧孩子的自由發展與同儕競爭力?

 

問:如何兼顧孩子的自由發展與同儕競爭力?

 

 

 

 

答:(黃世宜)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如何管理時間。並且,是家長跟孩子雙方都要一起參與,共同學習怎樣分配時間、規劃時間,才能把孩子自由發展與同儕競爭力兩者之間,做最大的平衡。

 

 

1. 親子共同學習時間的調配與規劃:

 

不可否認,孩子如果放太多時間在發展個人興趣時,的確有可能忽略了學校的功課。另一方面,家長本身也有工作和家務要應付,還要督促孩子怎樣兼顧兩者,往往搞得大家都苦不堪言。

 

所以我的建議是,把您和孩子預期達到的目標具體化,包括計劃自由發展什麼興趣?打算花多少時間?預期達到怎樣的進度?同樣的,也把學校同儕之間在意的學業,也做一樣的評估:預期目標?所需時間?預期進度?

 

親子間一起做時間調配與規劃時,切記充分溝通,並且不要壓抑自己真正的需要。比如,母親明明已經很忙,無法在工作之外還要全程參與教育孩子的課外活動和學業,在一起分配時間就應該明白跟父親和孩子講清楚自己的情況。如果壓抑犧牲自己,往往造成彼此關係緊張,最後往往影響時間調配的正常運作,功虧一簣。

 

 

2. 根據孩子的年齡與個性,漸漸把時間規劃的主導權,轉交給孩子,讓孩子學習如何自主安排時間:

 

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根據每一個孩子的個性與特質,家長應該漸漸放手,讓孩子自行規劃個人興趣與學校課業之間的比例。因為,放手讓孩子學習如何自己管理時間,是家長能給孩子,這一輩子最重要的禮物之一。孩子遲早必須面對自己的人生,而人生往往正是個人興趣和現實生活之間的交戰與矛盾。

 

 

素養教育 / 教養深度對談

 

 

road

(Q&A) 怎麼克服心魔,面對孩子非主流的特長?

 

 問:怎麼克服心魔,面對孩子非主流的特長?

 

答:(黃世宜)

 

 

20140729_02

沒有範本,就自己行動。

 

 

心魔之所以魔,不在於魔,在於心。

 

把心魔看做可愛神奇的小魔女,那麼看待教育時,就會輕鬆點。換個角度,接納自己所有矛盾與彷徨,然後再慢慢面對現實、觀察現實、根據現實條件,排出各種可能,然後具體地逐步解決問題,把計劃履行,那麼,情況就會慢慢好轉,逐步實現夢想。

 

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非主流」特長產生畏懼懷疑的原因就是,我們缺乏足夠的成功範本。不像「主流」模式,都已經有固定的成功套路與例子可供借用,但「非主流」並沒有。沒關係,既然沒有,我們就自己行動,自己幫孩子規劃,自己幫孩子安排,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己的成功範本。自己的成功模式,自己創造。

 

克服心魔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動」。

 

 

(Q&A) 爸媽應該怎麼幫助孩子,找到特長「適性發展」?

 

 問:爸媽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找到特長「適性發展」?

 

 

 

 

答:(黃世宜)

 

1. 心態上:

 

父母本身心態首先要放輕鬆,順其自然。

 

很多家長會給自己設定目標,為了想發現孩子的興趣,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您的情緒跟期待他們都可以感受得到,孩子很容易一方面為了想贏得父母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到茫然。

 

我完全可以理解家長想去幫助孩子的渴望與急切,但是,過度的期盼往往造成所有人的壓力。您可以給孩子最大的幫助,就是「信任」與「放手」。

 

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觸探不同的可能。

 

2. 行動上:

 

許多家長以為,信任放手就等於放牛吃草,全然不管的意思。其實完全不是。我在這裡必須要特別強調:信任放手是心態上。但在幫助孩子找出興趣的過程,是需要行動,而且是謹慎、費盡心機的長期行動。

 

是的,檯面下謹慎而費心機的長期佈局。這包括,盡量提供充分並多元的資源、不預設立場、不預設回收值、謹慎評估計劃能給孩子多少教育資源與時間心力、從旁暗中觀察孩子的個性與專長、不隨便批評孩子的表現等等,這會是一段非常費心機的長期作戰計劃。

 

 

素養教育 / 教養深度對談

 

 

協助您的孩子找出屬於他自己的方向,並提早做上路的準備。

(Q&A) 如何避免「害怕小孩將來失敗」這種想法呢?

 

問:在台灣的產業結構不像瑞士,各行各業間的歧異非常巨大。「讓小孩隨性發展」就像摸彩, 萬一興趣以後沒辦法當飯吃,其結果不難想像。比如在台灣成為鐘錶匠的生活品質必定遠遠比不上瑞士,藝術家或作家除非超頂尖,其他大概都死在沙灘上,更不用提職業運動之類。正因為這樣的歧異(可能也是社會集體價值觀型塑所致),所以如果小孩能夠上醫科、電機, 就盡量鼓勵他朝那邊發展,避免落入許多行業收入微薄且不被尊重的結局,所以起源是「害怕小孩將來失敗」(因為這個社會有太多悲慘的實例)。我的問題是:如何避免這種想法呢?

 

答:(黃世宜)其實會有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然的。不但自然,甚至應該要讓孩子一同理解,在台灣選擇職業的嚴峻,然後跟孩子一起想辦法。千萬不要試圖壓抑這樣的擔憂,因為這是面對事實。

 

 

20140716_08

協助您的孩子找出屬於他自己的方向,並提早做上路的準備。

 

 

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勉強自己避免這樣的想法,坦誠接受自己內心所有關於人性的感覺。只要是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不受傷害的。然後,認識真相之後,把準備面對選擇的作戰時間拉長,並且,讓孩子一起參與這一項作戰。

 

以瑞士為例,坦白說,瑞士的父母也一樣看不開。在瑞士,醫師以及電機這兩個行業,也是屬於相對高薪並且社會地位受到尊重的階級。所以我觀察,在瑞士孩子面臨職業選擇時,瑞士父母也會面臨相同的喜悅驕傲或擔憂無奈,不見得比台灣父母看得開。

 

那麼瑞士父母是怎麼與孩子一起作戰的呢?

 

我觀察到,在瑞士,這一個「面對真相的作戰時間」是拉長的。換句話說,他們在孩子幼兒期,就已經放手讓他們摸索,接觸不同的興趣、遊戲、活動。到了小學階段,不僅僅是家長,包括學校,也會開始安排不同行業的訪問參觀活動,讓孩子們提早認識這個世界的多種行業和運作方式。這樣子,讓孩子本身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可以一邊找自己的興趣,一邊思索自己的能力跟夢想之間的差距,也給家長有足夠的時間心理準備,陪伴孩子找到他自己的方向。

 

所以我給台灣父母的建議就是,「協助您的孩子找出屬於他自己的方向,並提早做上路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