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peilun 的所有文章

(Q&A)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工作與教育?

 

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工作與教育?(女 38歲 麻醉科醫師)

 

答:(蔡依橙)您是指給自己的教育、給年輕醫師的教育,還是給小孩的教育呢?

 

給年輕醫師的教育,以及給小孩的教育,在其他文章我們約略有提過,請參考:

 

給實習醫師們一小時的啟發

技藝傳授:把住院醫師當未來的自己

教年輕人寫論文:完成那些他們以為做不到的事

(Q&A) 如何在自我教育與教育小孩之間取得平衡?

(Q&A) 工作占據大量時間,想找假日父母的家庭教育出路?

 

這邊我們以「給自己的教育」做進一步說明。

 

 

工作的分類

 

工作分兩種,有例行性的,跟啟發性的。

 

以您來說,插 endo、放 CVP,這種就是例行性的,做到不想做、做到有點煩。啟發性的,就像是困難插管、複雜病人麻醉、嬰幼兒麻醉,偶爾做一次,每個又都不一樣,過程總能啟發我們多念點書、找點資料的事情。

 

啟發性工作:總醫師時,將 8Fr 管子放進一個反覆嚴重發炎已纖維化的攣縮膽囊,寬不到 3cm,且仍遵守經肝臟的最安全路徑。不過作了十幾個後,就變成例行性工作了 XD

啟發性工作:總醫師時,將 8Fr 管子放進一個反覆嚴重發炎已纖維化的攣縮膽囊,寬不到 3cm,且仍遵守經肝臟的最安全路徑。不過作了十幾個後,就變成例行性工作了 XD

 

重點就是,例行性的要快,避免佔掉太多時間。至少要壓到 80% 以下。永遠要有 20% 左右的工作,令你覺得有挑戰性,樂於學習。

 

8020

 

因為例行性的工作其實往往是我們的薪水支柱,所以還是得做,建議 80% 以下,越低越好。

 

 

當啟發性工作佔比甚高時……

 

啟發性的工作,能持續讓我們成長、自我教育,對人生的完整性幫助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啟發型工作到達 80% 的高比例時,挫折感會越來越大,同時薪水也可能開始下降。這部分需要調適。

 

我的方法是,用突破後的成就感,去對付沒有答案時的挫折感。薪水下降的時候,要思考自己現在所做的各種突破,是否有長遠高額報酬的可能。

 

例如:您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超音波疼痛介入治療,健保給付低、導致收入低並佔去你很多時間。但如果未來這樣的技術可以讓你開業做自費,而你也有打算開業,那目前的薪水損失跟技術突破,就應該視為初期投資。這樣會比較容易協助您調整自己不平衡的情緒。

 

 

實現夢想的路,不那麼累。

 

既然是投資 (超音波疼痛介入技術),就有個目標可以把他實現 (開設自費門診或自費診所),而實現的過程中,就會有動力去補足其他需要的技能 (行銷、定價、客戶體驗、顧客關係經營),兼顧工作、自我教育、收入的策略,就這樣完成了!

 

 

(Q&A) 如何專注?如何避免上網就黏到臉書?

 

問:專注,是自我學習基本要素,可是現實狀況,就是等你坐到書桌上時,腦袋裡總會有一些雜事影響你,要是打開網路,狀況更慘烈,開始收信回信,打開臉書之類,時間就沒了,所以除了對事情的熱情跟興趣外,想請教各位講師有沒有其他專注的秘訣?蔡醫師,您的時間管理系列後續,有沒有打算繼續寫?(敲碗~~)(男 35歲 市政府中堅幹部)

 

答:(蔡依橙)……狀態顯示為倒地不起。先回答專注好了。

 

這幾年,facebook 真是令人又愛又恨,為了跟這些網路服務和平共存,我有以下技巧:

 

時間管理技巧系列,快四年了,好像真該繼續寫了……

時間管理技巧系列,快四年了,好像真該繼續寫了……

 

 

  1. 瀏覽器的首頁,不可以設為 facebook。我目前是設 Business InsiderBBC 中文網新頭殼。這些網站黏力都不如 facebook,尤其用英文又有一些語言障礙,可以避免自己一開 Chrome 就魂飛魄散 XD 真黏上去,也學會看國際資訊,不錯。

 

  1. 即時通訊軟體,不可打擾工作。所以我的 facebook messenger、LINE、微信等,都設成 LED 通知,但無震動、無聲音。facebook 聊天室也從來都是關閉的。放心,如果有人要送你兩百萬,絕對會電話通知到你的,不會因為沒看 LINE 就錯失機會 XD

 

  1. 以「非同步通訊」為溝通主力。以我來說,Gmail 是聯繫主力,電話只討論急事。如果電話接起來,但發現是不急的事,我會在電話中說:「請您把企劃與相關資料,email 給我,我會仔細看過並回覆。」讓合作夥伴知道,我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打擾」,我做決策與回覆,都很認真。

 

  1. 重要的事,「約時間談」,好過「直接拿起電話」來打。與講師或朋友們談正經事,不管是電話或 Skype,我都是先在 email 跟伙伴約好時間,然後才談。因為約好時間,大家都有思考跟準備的餘裕,討論更深入、更切入重點。直接拿起電話來打,可能會打斷人家高品質的連續工作時間,真開始講了,又要花一段時間前情提要,很沒有效率。

 

「時間管理技巧」我剛去看,已經四年了!雖然裡頭的原則跟行事曆,我都仍然持續在每天的生活中使用。但這四年的世界,變化好大,的確是有增加的必要,

 

時間管理技巧:Part 1 前言、資源規劃與80/20法則

時間管理技巧:Part 2 切細夢想、捨棄的藝術與「口袋行事曆」

 

不過,最近新思惟國際剛上軌道,網路講堂也熱鬧,暫時還是以這邊為主,哪天您在這領域有了心得,歡迎您寫 2014 年的新版本,與大家分享!

 

 

(Q&A) 該如何辦好一場研討會?

 

問:該如何辦好一場研討會?(男 31歲 醫學中心 骨科資深住院醫師)

 

答:(蔡依橙)先回想過去自己參與研討會的經驗。

 

因為覺得鈴聲太突兀,所以我們改用舉海報控制時間。

因為覺得鈴聲太突兀,所以我們改用舉海報控制時間。

 

想想,過去的研討會,為什麼無聊?為什麼不好?然後用企劃去修正這些錯誤。

 

例如:繼續教育老講技術,但我們都開始擔心生涯。於是,我們直接探討生涯

 

例如:人類的專注力很短暫,每個演講者都一小時,總是睡成一片。於是,我們把演講縮短成 30 分鐘,加上 10 分鐘互動提問。

 

例如:「研究」老是找某些大老講,年輕人興趣不高。於是,我們找中生代、年輕世代來講,更貼近初學者的實際困境

 

企劃是根本!在邀請講者、規劃人力之前,大架構必需要先出來,可以避免之後浪費時間在溝通上。

 

實際執行面,建議您參考小弟過去的兩篇文章:

 

 

如果還有細節上的疑問,歡迎繼續提問討論

 

 

(Q&A) 我參加完國際學會,反而更惶恐,怎麼辦?

 

問:蔡醫師之前建議住院醫師要多參加國際性醫學會增長見野,可是我最近參加完卻覺得更恐慌了,覺得自己英文表達能力欠佳、台上演說結束時各國的同業十分踴躍舉手提問,我卻連想問的問題都擠不出來(連我以為英文應該很差的日本 R 都霹靂叭啦 comment 了一長串啊)。當然我知道要加強語言能力,加強本質學能,可是怎麼好像書也唸了卻都沒有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或跳脫框架的能力呢?(女 30歲 醫學中心 外科住院醫師)

 

答:(蔡依橙)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手藝精良的高手,乾淨俐落的開完一台刀,或做完一台 intervention,預後良好,患者人生如同再造,年輕的自己,覺得「自己怎麼差那麼遠」的那種感覺嗎?

 

困難的 trans-sternal CT-guided biopsy

困難的 trans-sternal CT-guided biopsy

 

 

如果能這麼強就好了

 

那時候的我,想著:「如果能這麼強就好了,唉,技術差好遠啊。」我們恐慌,擔心這樣每科只待幾個月的訓練,是不是真的足夠。

 

但是,一台一台的跟、一台一台的看,看過越來越多不同流派的高手,漸漸的,我們發現,其實這些我們也會做。而且因為我們看遍每個刀房,知道截長補短,多餘的動作可以省略,關鍵的細節綜合互補。

 

所以,恐慌是正常的,那是我們面對實力差距時,鞭策自己的力量。而且,只要你開始前進,距離就只會縮短,到達終點的速度,往往比你預期還快。

 

 

訓練自己「靠自己」

 

我們之所以出國會害怕,是因為我們奴性久了,習慣有人帶、習慣有人告訴我們怎麼去看事情、怎麼去評斷事情。但是,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總有一天你會變成主治醫師,要獨當一面,對任何新手術,你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跟意見,當然有可能會錯,記得持續接收新知,驗證並調整自己的想法,就行。

 

我開始做心臟電腦斷層時,一開始也是個小毛頭,總覺得外國大師們說的就對,跟就是了。但國際學會去了幾次,也看了許多論文,發現他們彼此雖然都是朋友,但在新領域的看法南轅北轍,時常在會議或期刊上,唇槍舌戰。

 

既然你們這些大師,看法都不一樣,表示也沒有誰一定對啊,那我也要有自己的看法。

 

 

持續不斷的改進,就好!

 

一開始,我覺得,先天性心臟病就是要用 non-gating 技術作,因為劑量低、效果夠好。所以發表了一篇研究,結論說,「用 non-gating 技術就對了」。

 

但是隔一年,我發現 gating 技術才能看到冠狀動脈,而冠狀動脈對手術很重要,輻射劑量雖然是兩倍,但「很低的劑量」的兩倍,其實還是很低,也在可接受範圍,所以我又發表了一篇研究,結論說,「gating 才是該用的技術」。

 

出去演講,還真的有人問,「你 2006 年 12 月叫我們 non-gating,2007 年 8 月又說要用 gating,搞得我好亂啊, 到底應該用哪種呢?」

 

我的回答是:「隨著不同時空、新的 CT 技術,以及對知識的更深刻認知,目前我是用 gating 的,未來或許技術更進步了,又會有新的建議。這是一個持續進化的過程。」

 

 

多看、多聽、多想,就會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沒有問題可問,只是因為你看得還不夠多、不夠廣,只要拼命看、拼命聽,自然會開始有不同意見的。

 

就像是,你對台灣政府的各種「奇異恩典」,總有點意見吧。這也只是因為,這領域,你看多、看久,生存在其中。

 

有自己的意見時,不用擔心可能會是錯的。因為,即使國際大師,也是在不斷的錯誤與辯證中前進。

 

 

人生有如腳踏車

 

人生有如腳踏車,看似穩定前進,卻是動態平衡,在不斷「可控制的跌倒」中,交替前進。

 

 

暑假作業

(Q&A) 暑假作業可以怎麼出,兼收自由多元與深入學習之效?

 

問:今年剛調到新學校,暑假派了兩篇作文當暑假作業,沒想到被家長說我作業派太少。我認為放假可以從事更多元的活動,不一定要寫紙筆作業,有同事說我應該收起我的教育理念,我的研究所教授則說我應該認清楚理想與現實,學校的教務主任還說我便宜行事,後來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心裡一直有疙瘩,希望講堂的老師們給我更專業的建議,畢竟作業量的多寡見仁見智,怎樣才能夠面面俱到呢?(32 歲 女 教師)

 

答:(謝宇程)您好,感謝提問,更感謝提問中挾帶的小故事。

 

家長告狀真的是太過度了,但這也是現今在台灣社會下某些人的心魔:不相信溝通、不會溝通、只相信利用權力、但又害怕權力 ── 也許家長也擔心直接與老師協商會讓老師不悅,讓兒女被老師「盯上」、「洩忿」。

 

另一方面,確實有許多家長沒有能力,也沒有充分的教育思維、或至少沒有時間引導他們的孩子,利用暑假進行任何學習,更不用說深度和多元。如果老師能提供一個有彈性的暑假作業架構當作引導,也許可以皆大歡喜,或是達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如果是我,會出以下的作業。

 

 

謝老師出作業,同學們請歡呼 XD

 

親愛的同學們:

 

暑假作業的內容與規則如下:以下二十項作業,最少選擇五項,最多可以全選。暑假作業總分 100,歡迎你依自己的喜好興趣,自己安排各項作業的配分。

 

例如,你可以選擇:第 5 項 40 分 + 第 8 項 10 分 + 第 9 項 15 分 + 第 14 項 5 分 + 第 16 項 20 分 + 第 17 項 5 分 + 第 18 項 5 分。

 

注意,你選擇配分愈高的項目,應該是你有興趣,願意投注較多心力的項目;配分少的,可以是嘗試性質,可以花較少心力。此外,歡迎同學之間合作,但請不要找家長幫忙。

 

 

暑假作業

透過暑假作業引導學生多做戶外實際觀察,深度思索問題,也是件好事。圖為花博園區。

 

 

二十項作業如下:

 

自然領域

  1. 請讀自然科學相關的讀物,從其中找到一個問題,蒐集資料或做小實驗進行驗證。
  2. 在暑假期間,請觀察一種生物,記錄你觀察到的事情,引發你好奇的問題。
  3. 接續上一項,針對引發你好奇的問題去蒐集資料找答案。
  4. 接續上一項,你找出的答案,有沒有哪一些你不太相信,或是有互相矛盾的說法?想一個驗證的方法,甚至將它做出來。

 

語言領域

  1. 選一本英文讀物,讀完它,找出其中不認識的單字、片語、佳句,將它們學起來。
  2. 用英文寫信給你的家人、朋友、老師,依你的意願,看你想寫幾封就寫幾封,想寫什麼也依你決定。
  3. 開始學一個英文之外的外國語,從單字、發音、單詞開始,能學多少學多少。請優先用網路上的免費資源。
  4. 請找一項最近發生的、讓你有感觸的時事、新聞事件,寫成一分報告,也包括你的感觸。

 

社會領域

  1. 請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問題,設計一個問卷,採訪20個人以上的意見。整理成一個報告。
  2. 閱讀(網路或紙本)報紙、雜誌,找出十篇(或更多)你不認同的文章,寫出你為什麼不認同,並加以佐證。
  3. 找出一個你父母煩惱的事,研究它的前因後果,幫他們找出解決方法,進行嘗試,然後寫成一份報告。
  4. 至少看五部非美國、非日本、非卡通、非科幻的電影,從每一部電影找出三件讓你感動或驚訝的事。

 

體育藝能

  1. 運動至少二十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請提供運動前後的自拍照。
  2. 學一首歌曲,唱歌或樂器都可以,儘可能做最好的呈現,錄起來上傳 youtube。
  3. 做菜(包括甜點)至少 20 道,每道請提供照片和檢討。
  4. 做至少五項藝術作品,作品包括影片、繪畫、雕塑、美工品,或攝影「集」。

 

自由安排

17~20 做幾件很酷的事,是否酷,由同學們鼓掌聲音大小判定。

 

 

暑假作業

電影也是可以學習的教材,但也許可以引導學生開始透過電影學習。

 

 

學習,應該自由彈性且充實忙碌。

 

稍加說明,我很相信學習這件事應該自由,我支持提供最大的彈性,但我也相信要讓年輕人日子過得充實,甚至有點忙碌。

 

最後,評論一下你所描述的那些學校老師和那位教授。我真的不奇怪也不責怪某些學校教師,將教育理念收在櫥藏室的深處,我也不驚訝有些非常聰明、非常英明教授們總是擅於清楚切分理想與現實,而且總是選取現實。愚者在各種目標之間想棄保,智者在各種目標之間求兼顧,古今舉世皆然。

 

每次看到這樣的人,我都再一次確認我自己不想變成什麼樣子,不希望社會變成什樣子,而且不由自主地產生更大的決心,更硬頸項、不識相地努力對接理想與現實。也許我也還沒有做得夠多、夠好,但期待我們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