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d

(Q&A) 怎麼克服心魔,面對孩子非主流的特長?

 

 問:怎麼克服心魔,面對孩子非主流的特長?

 

答:(黃世宜)

 

 

20140729_02

沒有範本,就自己行動。

 

 

心魔之所以魔,不在於魔,在於心。

 

把心魔看做可愛神奇的小魔女,那麼看待教育時,就會輕鬆點。換個角度,接納自己所有矛盾與彷徨,然後再慢慢面對現實、觀察現實、根據現實條件,排出各種可能,然後具體地逐步解決問題,把計劃履行,那麼,情況就會慢慢好轉,逐步實現夢想。

 

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非主流」特長產生畏懼懷疑的原因就是,我們缺乏足夠的成功範本。不像「主流」模式,都已經有固定的成功套路與例子可供借用,但「非主流」並沒有。沒關係,既然沒有,我們就自己行動,自己幫孩子規劃,自己幫孩子安排,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己的成功範本。自己的成功模式,自己創造。

 

克服心魔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動」。

 

 

(Q&A) 爸媽應該怎麼幫助孩子,找到特長「適性發展」?

 

 問:爸媽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找到特長「適性發展」?

 

 

 

 

答:(黃世宜)

 

1. 心態上:

 

父母本身心態首先要放輕鬆,順其自然。

 

很多家長會給自己設定目標,為了想發現孩子的興趣,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您的情緒跟期待他們都可以感受得到,孩子很容易一方面為了想贏得父母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到茫然。

 

我完全可以理解家長想去幫助孩子的渴望與急切,但是,過度的期盼往往造成所有人的壓力。您可以給孩子最大的幫助,就是「信任」與「放手」。

 

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觸探不同的可能。

 

2. 行動上:

 

許多家長以為,信任放手就等於放牛吃草,全然不管的意思。其實完全不是。我在這裡必須要特別強調:信任放手是心態上。但在幫助孩子找出興趣的過程,是需要行動,而且是謹慎、費盡心機的長期行動。

 

是的,檯面下謹慎而費心機的長期佈局。這包括,盡量提供充分並多元的資源、不預設立場、不預設回收值、謹慎評估計劃能給孩子多少教育資源與時間心力、從旁暗中觀察孩子的個性與專長、不隨便批評孩子的表現等等,這會是一段非常費心機的長期作戰計劃。

 

 

素養教育 / 教養深度對談

 

 

協助您的孩子找出屬於他自己的方向,並提早做上路的準備。

(Q&A) 如何避免「害怕小孩將來失敗」這種想法呢?

 

問:在台灣的產業結構不像瑞士,各行各業間的歧異非常巨大。「讓小孩隨性發展」就像摸彩, 萬一興趣以後沒辦法當飯吃,其結果不難想像。比如在台灣成為鐘錶匠的生活品質必定遠遠比不上瑞士,藝術家或作家除非超頂尖,其他大概都死在沙灘上,更不用提職業運動之類。正因為這樣的歧異(可能也是社會集體價值觀型塑所致),所以如果小孩能夠上醫科、電機, 就盡量鼓勵他朝那邊發展,避免落入許多行業收入微薄且不被尊重的結局,所以起源是「害怕小孩將來失敗」(因為這個社會有太多悲慘的實例)。我的問題是:如何避免這種想法呢?

 

答:(黃世宜)其實會有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然的。不但自然,甚至應該要讓孩子一同理解,在台灣選擇職業的嚴峻,然後跟孩子一起想辦法。千萬不要試圖壓抑這樣的擔憂,因為這是面對事實。

 

 

20140716_08

協助您的孩子找出屬於他自己的方向,並提早做上路的準備。

 

 

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勉強自己避免這樣的想法,坦誠接受自己內心所有關於人性的感覺。只要是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不受傷害的。然後,認識真相之後,把準備面對選擇的作戰時間拉長,並且,讓孩子一起參與這一項作戰。

 

以瑞士為例,坦白說,瑞士的父母也一樣看不開。在瑞士,醫師以及電機這兩個行業,也是屬於相對高薪並且社會地位受到尊重的階級。所以我觀察,在瑞士孩子面臨職業選擇時,瑞士父母也會面臨相同的喜悅驕傲或擔憂無奈,不見得比台灣父母看得開。

 

那麼瑞士父母是怎麼與孩子一起作戰的呢?

 

我觀察到,在瑞士,這一個「面對真相的作戰時間」是拉長的。換句話說,他們在孩子幼兒期,就已經放手讓他們摸索,接觸不同的興趣、遊戲、活動。到了小學階段,不僅僅是家長,包括學校,也會開始安排不同行業的訪問參觀活動,讓孩子們提早認識這個世界的多種行業和運作方式。這樣子,讓孩子本身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可以一邊找自己的興趣,一邊思索自己的能力跟夢想之間的差距,也給家長有足夠的時間心理準備,陪伴孩子找到他自己的方向。

 

所以我給台灣父母的建議就是,「協助您的孩子找出屬於他自己的方向,並提早做上路的準備。

 

 

(Q&A) 「成績低下」帶來的挫折,何去何從?

 

問:意圖衝撞僵硬的填鴨教育,但又需面對環境(師長)、同儕(同學)的不理解與嘲笑,還需調適因為「成績低下」帶來的挫折。這種未來,該何去何從?

 

答:(黃世宜)您的問題所要表達的心境,天啊,我太懂了,非常了解。

 

因為我本身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從小到大,我數理成績都很低下,想走文學,但是整個環境跟體制,都不支持,師長同學也不理解,甚至還因此被霸凌。

 

但,還是走過來了。而且,現在看看自己,做的是喜歡的工作,雖然生活並不儘如意完美,但一直都有勇氣堅持下去。而當年譏笑我的那一些人,早就已經被我掃進時間的灰塵中,完全無法影響我。

 

坦白說,我仔細回顧當時的心情,在那最挫折的時候,是怎麼找到自己的方向的?其實,印象中,我當年其實根本還沒有智慧靠自己找出因應之道。

 

還記得,僅僅就是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軟弱與失敗,然後不放棄,再爛再多麼被人瞧不起,都無視別人的眼光,非常厚臉皮,不過就是從零點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自己過,如此而已。

 

記住,再複述一遍:自己的人生自己過,如此而已。

 

 

幫孩子找出他自己的方向

(Q&A) 在國內的教育,有哪些是我可以幫孩子補強的?

 

問:在國內的教育,有哪些是我可以幫孩子補強的?孩子的方向要怎麼幫忙他尋找?

 

答:(黃世宜)

 

 

20140716_06

幫孩子找出他自己的方向

 

 

1. 如何補強孩子教育以因應國內的教育?

在開始討論這一個主題之前,請先拿出一張紙,一支筆,列出以下問題,試著釐清:

 

孩子本身的年齡段?目前正接受的國內正規學校教育?孩子本身的特質?家長本人的期待?預期達到的目標?手邊的資源有哪些?預計所花的補強時間?等等這樣的問題,先把您跟孩子所面臨的情況先做一個自行教育評估表。

 

然後,歡迎您持續跟我們討論。因為每一個孩子需要補強的重點,都非常不一樣,根據家庭學校和個人特質,教育專家會提供不同的個別化建議。加油!期待您的回應與分享。

 

 

2. 孩子的方向要怎麼幫忙他尋找?

孩子得靠自己找出他自己的方向。我們首先能盡力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具備安全、多元、肯定這三大基本條件的成長環境,然後,放手讓他們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自行摸索。適合孩子摸索尋找的基本環境,應該是這樣的:

 

  • 安全的:比如經濟上的穩定支持,身體基本的健康安全(如運動本身確認安全性)確保孩子在摸索興趣的時候,不受到身體或物質上的傷害或中斷。
  • 多元的:盡量讓孩子接觸不同領域的遊戲或活動。讓孩子以「遊戲」的心情去摸索多元領域的可能,非常重要。
  • 肯定的:家長不預設立場,不加入個人偏好與價值判斷,始終以肯定正面的態度來支持每一個摸索,即使孩子的摸索不如預期,也不否定任何一個嚐試與挫折。

 

以學鋼琴為例,家長如果抱持「鋼琴曾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希望孩子能幫我實現」或「學鋼琴都已經學五年了,現在中斷很可惜浪費錢」這樣的心態,都會讓孩子主動摸索的意願退縮。記住,我們是要幫助孩子找出他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要他走我們夢想未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