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思惟 下的所有文章

待人接物

好學生待人接物該是什麼樣?Google 創辦人不一樣。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好學生是怎麼樣待人接物?

 

也許我們心中會浮現一個類似「小叮噹中的王聰明」的孩子:上課安靜聽講,勤抄筆記,回家認真複習;下課路上遇到老師躬身行禮,被稱讚的時候要謙虛地說「沒有啦」,拿到梨子收下來留給弟弟。

 

 

卓越人士的學生時代

 

在我的「學與業」研究中,最近開始進行「卓越人士的學生時代」探討計畫。我想知道,那些卓越人士是如何度過他們的年輕時代。他們的思維、行動和選擇,都可能是我們教育的重要參考。

 

第一站,我從 Google 兩位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下文稱為佩吉)及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下文稱為布林)開始。[註]

 

 

待人接物

佩吉和布林的家庭對他們的人格影響極大。台灣的父母,是將孩子載往補習班的路上,或是引至發明創造的路上呢?

 

 

不溫不良不恭不讓

 

在我閱讀兩人的記載之中,首先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從小的表現,若在台灣包準會被當做壞孩子。無論對父親或對老師,他們可從來沒表示出所謂「晚輩式的恭敬」,對平輩更是如此。

 

佩吉不是個愛聊天講話的孩子,但他從小就極為好辯,和父親就有許多知識上的深刻對話,常常針鋒相對,直指核心。

 

布林也有相同的特質,熱愛智力較勁,無論針對什麼主題,都希望找到一個說法或方案比別人更好,或是發現別人想法中的錯誤。他常常和老師辯論,最後證明老師的觀點是錯的。

 

有趣的是,佩吉和布林兩人不會因為這樣的特質而交惡,反而因為彼此熱愛探究的特質而成為同伴,兩人後來也始終維持這個風格。佩吉和布林總是不斷互相戲謔、鬥嘴,並和任何樂於加入戰局的人爭辯,但從不自滿與頑固。

 

 

待人接物

佩吉和布林在年少的時候,花許多時間討論及閱讀,沒有邊界。圖為某高中圖書館。

 

 

思想自由沒有邊界

 

布林的思考是有名的直接而快速,他有想法會立刻表達,毫不猶豫和任何人對話及互動。在他讀書的時候,常常不敲門就進指導教授的辦公室,劈頭就說自己的新概念,在任何聚會當中他都是最先被注意到的那個。

 

佩吉沒有像布林那樣衝,他通常深思熟慮,在會議上不見得發表意見,甚至常常不被注意到,但他總是深入思考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當他深入思考後,也總會爭取發表他的意見。

 

但關於思想與談論事理,他們的共通點是:沒有邊界。他們聊電腦、哲學,以及任何想得到的事。這樣的模式發軔於他們與父母家人的相處模式。他們從小探究與討論各種課題,家人從來不會說「不要問那麼多」、「先把要考的東西讀熟再說」。

 

佩吉和布林兩人的自主性在研究生時代極為顯著,也展現在空間利用與安排上。他們原本被分到不同的研究室,但後來佩吉搬進布林的研究室。布林堅持使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不用學校分配的椅子,而且他們用樂高做成一個電腦架。他們在研究室掛滿盆栽以及藤蔓,並安裝了幫浦和自動澆水系統,幾乎成了熱帶叢林。

 

 

如果佩吉和布林生長在台灣?

 

如果佩吉和布林生長在台灣,可能不會被視為「好學生」。或者,可能早年的時候被父母「調教」,被師長「糾正」成接近「王聰明」的模式。他們是聰明人,為了生存、為了得到接納,想必也可以順利地改變自己。但如此,他們後來是否還會直探事理的本質,進行沒有框架的創造發明?

 

在佩吉和布林的學生時期,他們不被卡在「尊卑」的框架之中,他們直接的目標是學習,他們最重視的是事理。而幸運的是,他們身處的環境,並沒有那些容易被得罪、會受傷被冒犯的大人。因此,他們可以沒有顧忌地成長發展。

 

[註]:賴利.佩吉的名字應是勞倫斯:Lawrence,「Larry」是 Lawrence 這個名字的常見暱稱。相關課題,請參考:給兒女取什麼英文名字?看似小事,請別大意。

 

系列下集:好學生興趣志向該是什麼樣?Google 創辦人不一樣。

讀者提問:(Q&A) 在台灣環境中,孩子如何能順應心性來待人接物?

 

 

科技幫助學習外語

市面上「學習外語的科技產品」是否值得花錢投資?

 

講者:黃世宜 老師

 

現在市面上學習外語的科技產品(如:iPad)和軟體很多,是否值得花錢投資?

 

坦白說,站在專業語言教師的立場,不管是從實務還是理論角度來看,我的態度是相當保留。原因如下:

 

 

「科技幫助外語學習?」目前未有定論

 

開發科技產品和各種軟體,用科技數位來學習外語,是目前外語教學可以說最夯的趨勢。雖然這一類時尚流行的教材教具不斷出現,但坦白說,學習效果如何?目前學界還缺乏直接有利的研究證據,來支持「科技確實能幫助外語學習」的觀點。

 

除了缺少研究學理證據,目前筆者根據自身以及與其他語言教學同行交流討論的經驗,發現私下反對科技產品及軟體的教師越來越多。因為我們在實務上發現一些問題:

 

  1. 學習者使用科技產品學習時,注意力往往不易集中。

一開始花太多時間操作科技產品或熟悉新的軟體,還不如把那個時間拿來直接親自聽說讀寫,更有成效。而且容易分心,比如突然一封電郵或是上 Facebook。(筆者自首)

 

  1. 科技產品缺乏人與人的直接交流。

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還是以人的交流為主,遲早有一天必須脫離機器親自用外語溝通,不能永遠依賴機器。

 

筆者聽一位在巴塞爾高中教書的同事說過一個例子。

 

在巴塞爾,有一間高中曾經做過一個 iPad 實驗課程。讓一個班的孩子,都用 iPad 進行學習,不只有外語而已。起初,報名自願參加實驗課程的孩子都非常開心,覺得用 iPad 上課很酷,又可以免費得到一台,在同齡之間非常得意。

 

但是沒想到,過了一個學期,有一些孩子自己選擇退出實驗計畫。原因是,缺乏人際接觸。很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些孩子自願離開,而不是家長要求。是這一些孩子自行發現,iPad 讓他們失去了跟同齡朋友聊天哈拉、跟老師鬥嘴的樂趣,整天只對著 iPad,開始無法透氣,覺得日子很無趣。

 

這一個例子很有意思,提供了我們很多思考點:科技是否真的可以取代人與人的交流?人與人面對面的表情,手勢,眼神,在語言溝通裡是否重要?學習外語的目的與意義是否可以用科技全部取代等等。很顯然的,有一些孩子,最初的科技熱情已經開始消褪了,重新選擇了直接面對人群的做法。

 

 

科技幫助學習外語

 

 

消費者無法判斷教材是否適合

 

科技產品所規劃的外語學習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去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判斷?

 

這一點也是我們學界和教師最擔心的。

 

根據我們的觀察,外語教學市場總是充斥了太多眼花撩亂的教材教具,消費者還沒有辦法去判斷哪一個教材教具適合自己。特別是,有許多網站和軟體,本身內容就有不少錯誤,規劃也違反教學由簡入繁的基本原則,非常不適合自學者,會讓自學者有挫敗迷惑,越學越難越學越痛苦的感覺,最終只好放棄。在這一種情形下,筆者反而建議,應該由專業教師或語言學習顧問,來進行科技數位教材的評估和篩選,經過推薦之後,再選用會比較合適。

 

 

教材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最後必須提醒各位特別注意一點: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材,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教材;沒有最完美的學習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比如,有一些人本身對科技有天份,任何新產品或是軟件都能很快上手,而有一些人,就是注定與機器八字不合(筆者再次自首);又有些人,需要與人面對面接觸才有歸屬感,但對機器沒有信心,又有些人,認為完全不需要教師,教師會給他壓力等等…實務上筆者遇過許多不同個性不同特質的學習者,也因此一個被 A 稱讚的教材,在 B 口中,卻可能只是浪費錢的廢物,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

 

所以,筆者建議,在決定花錢投資一項科技產品或軟體之前,最好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思考:多想想是否適合自己?並且,可能的話,盡量爭取試用階段,等試用之後再決定。

 

 

statistics

統計資料

 

 

statistics

 

 

在新思惟的小班工作坊中,有一門課程叫作《醫學論文 與 寫作 工作坊》,課程中有一部分,是教各位做「統計與製圖」,用清晰的視覺化,讓學術文章更容易被接受。

 

所以,用視覺化的統計圖表,來呈現網路講堂的各項數據,也是很合理的。

 

以下是《新思惟網路講堂:我們來談教育》曾做過的有趣統計,一起來看看吧!

 

 

 

 

謝宇程 黃世宜 蔡依橙 thumbnail

活動辦法

 

 

謝宇程 黃世宜 蔡依橙 thumbnail

 

 

 

我們來談教育新思惟網路講堂)

 

擔心給小孩的教育不夠國際化?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給孩子最能適應未來的教育?

 

進入台灣的技職教育學習前,該知道什麼?歐美的台灣留學生,回頭審視「學習」的文化差異,認為關鍵是什麼?

 

擔心學習的過程,視野不夠遠大?擔心台灣醫療對外開放時,自己的競爭力跟知名度不夠?

 

首次新思惟網路講堂,我們來談「教育」

 

黃世宜、謝宇程、蔡依橙,與你一起,用文字、用很長的一段時間,互動、討論、彼此分享。

 

 

新思惟網路講堂

 

好的講堂,策展人規劃「好議題」,主講人「暢所欲言」,觀眾「隨時提問」,甚至「分享獨特經驗」。

 

新思惟網路講堂,讓這樣的精彩對話不受時空限制,隨時加入、隨時發問、隨時看到深度討論。

 

 

新思惟過去成績

 

讓我度過這幾年下來收穫最豐盛的周末,也改變我近三十年來的錯誤觀念。

 

幸而有新思惟,教育裡面不教、不能教、沒人教的事,他今天破天荒的做了。

 

感謝主辦單位,這不只是「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也可以說是「那些法律教育沒教的事」,甚至是「那些教育沒教的事」。

 

蔡醫師對社會與醫界趨勢的發展,有著極高的敏銳度,……而蔡 P 所籌組的課程,某種程度來說也像是種團體心理治療,會場中的互相分享、正向激勵、討論思辨,讓每個參與者又重新燃起某些想法、對自己進一步的省思與審視,思考下一步該如何突破困境。

 

 

你將能學會……

 

  • 如何在短期內,自學精通新技能,同時也提高外語表達能力,並獲得多國工作邀約?
  • 人均 GDP 達 80000 美金的瑞士,與人均 GDP 約 20000 的台灣,給我們怎樣的思考與衝擊?
  • 國際化浪潮將至,我們又如何在現實彷徨中,為自己和孩子搭建最合適的救生艇?
  • 面對制度的不合理與殘酷,怎樣協助孩子在挫折與壓抑中,發現孩子的學習特質?
  • 幫助孩子轉換負面情緒,成為解決問題的正向行動力?
  • 一個考不上國中,來自平凡家庭的孩子,怎樣成為首席設計師,監製「一支 1600 萬台幣」的手錶?
  • 當體制拒絕孩子,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尋找自己的舞台?在這裏,我們與您分享一個個感動。

 

 

黃世宜

 

專長:國際溝通、外語學習、教育輔導

現職:

瑞士高中(Lycée Denis-de-Rougemont)漢語教師

瑞士中學漢語協會副會長

經歷:

台灣大學會計系二一退學

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

日內瓦大學比較文學碩士

瑞士弗利堡大學多語與外語教學所研究生
長住歐洲的台灣 Facebook 名人約 2000 人追蹤

 

 

謝宇程

 

專長:具大量訪談經驗,深切感知台灣教育現況的研究型作家!

現職:

研究型作家 (教育趨勢與現況)

學與業小棧 站長

經歷:

芝加哥大學 社會科學碩士 (政府與民間溝通機制研究:倫敦個案探討)

國立台灣大學 工商管理系 工業管理組

TEDxNTNU《教改,叫誰改?》演講

撰寫並出版《做自己的教育部長

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機要副研究員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 助理研究員

 

 

蔡依橙

 

專長:自學突破、高等教育、團隊領導

現職:

新思惟國際 執行長

亞洲心臟影像醫學會 先天性心臟病研究小組 顧問

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 畢業 / 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

台中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 主治醫師 (專長:心臟、血管、胸腔、介入性治療)

秀傳紀念醫院 影像醫學部 部主任 &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影像醫學部 部主任

台中榮總全院醫師票選 教學績優主治醫師

Walter Berdon Award for the outstanding Clinical Paper

Moderator of cardiac CT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Asian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

ASCI Best Young Presenter Award

101 創意世代創意人

 

 

 

參與講堂

 

加入講堂:已截止,請參閱《謝幕:網路講堂道別信》一文。

 

 

《新思惟網路講堂》設計概念

 

策展人:蔡依橙

 

 

00_Meed2014-502

 

 

這是新思惟國際,第一次「網路講堂」的企劃,這個平台,是針對以下問題,我們所提出的解決方案。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