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分享 下的所有文章

(Q&A) 醫療人員該如何評估是否該轉換跑道?

 

問:作為醫療人員,在工作上該如何評估自己是否該轉換跑道?(31歲 男)

 

答:(蔡依橙)從醫療換到其他行業,這種人生大轉彎,都是很個人化的問題,但大致的思考流程不變,以下請參考:

 

 

剛創業時,就遇到辦公室漏水,研究原因、找水電、修繕都得自己來。幸運的是,房東人很好!

剛創業時,就遇到辦公室漏水,研究原因、找水電、修繕都得自己來。幸運的是,房東人很好!

 

 

想清楚自己對人生的要求

 

在社會地位、收入、安全感、成就感的評估中,我們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想要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安全的生活。那麼,其實繼續當個醫師是不錯的。最多,就考慮「換醫院」即可。

 

真要換跑道、換行業,一定是你有更重要的價值想去追求,例如:成就感、人生的意義。

 

但這些價值的追求,如果用換跑道當成手段的話,其實您要付出的代價,比想像的多,像是:大幅減少的收入、較低的社會地位、家人的不諒解、破產的可能性。

 

一時缺乏成就感,真的需要付出這麼多去換嗎?

 

 

成就感可以來自其他領域

 

如果這份醫療工作,薪水還行,只是感到有點重複與厭倦,您可以考慮從其他領域獲得成就感。

 

例如:自願擔綱科內教學工作,讓自己跟年輕人接觸,並看著他們成長。

 

例如:逐步鍛鍊體能,以馬拉松完賽為目標。

 

例如:讓自己學會架一個自己看來都滿意的網站,並開始學習在網路上塑造個人品牌。

 

 

教學真的很有趣。圖中兩位住院醫師,後來都有 SCI 文章發表。這樣的經歷,也促使我後來走向教育業。

教學真的很有趣。圖中兩位住院醫師,後來都有 SCI 文章發表。這樣的經歷,也促使我後來走向教育業。

 

 

許多新思惟之友們都是這麼做的,在醫療工作以外,給自己一些興趣、嗜好、目標,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也維持自己的學習動能與競爭力,隨時準備把握更好的機會。

 

 

延伸閱讀

 

(Q&A) 換工作的迷思、去留問題的停損點該如何設定?

(Q&A) 現行醫療體制下,未來是否還在?

(Q&A) 如何尋找自己的天賦和熱情,並轉換為不錯的收入?

(Q&A) 自學與創業?跨領域?研究投稿的目的?

(Q&A) 給「想創業的醫學生」的建議。

 

 

Power

(Q&A) 如何從有權力壟斷資源者身上,盡可能學到最多?

 

問:如何從有權力壟斷資源者身上,盡可能學到最多?(33歲 男 精神科主治醫師)

 

答:(蔡依橙)好問題。我們先從「有權力的資源壟斷者」的特質來分析,並建議對應方式。

 

Power

如何從資源壟斷者身上學習,是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資源壟斷者的三類型

 

資源壟斷者有三種:「開明專制共榮辱」、「他吃肉你喝湯」、「吃人不吐骨頭」。你很難事先知道,所以幾乎都先得做點事情,看其反應,才會知道。

 

最典型的場景,是住院醫師訓練,你能不能考試,掌握在科部主任跟各主治醫師手上,這些人得罪不起、且全權分配資源,卻又是你必須學習的對象。

 

所以,你的應對行為,分成三步:觀察、試試看、放棄或加碼。

 

 

觀察

 

先看看以前幫過他的學長、學姐,後來落得什麼下場。

 

例如:幫他把 study 生出來,後來論文也有掛名?過程有沒有分享與教學?還是凹完就被當免洗餐具丟了?掛名的話,是真的跟年輕人分享第一與通訊,或者給你一個無關緊要的作者序?或者根本就沒有名字?幫他做事,當被其他派系的人踩的時候,這權力者的態度是?

 

這可以大致得知,到底這位權力者是屬於哪一類的,你可以做第一階段的趨吉避凶。

 

但這不是絕對。因為人與人相處看緣分,也許以前被修理的學長姐,資質真的太差,貢獻其實非常少,所以才不歡而散,或許你冰雪聰明,人品又好,一合作就變成飽受栽培的大弟子。

 

 

試試看

 

住院醫師嘛,就是體力好些,他要你幫忙整理資料,你覺得想跟這個人學,那就幫他整理。別人做 70 分,你就做 90 分,impress 他,看看他的反應。

 

如果他給你稱讚、並且看了你的工作後,與你分享自己的經驗,那這樣的良性互動就啟動了。你可能遇到一個「開明專制共榮辱」的前輩。

 

但如果你作得累死,甚至寫出來的論文都給他掛,但連個謝謝也沒有。你應該是遇到「吃人不吐骨頭」的千年老妖。

 

 

放棄或加碼

 

經過幾次小規模或大規模的付出,你應該可以從權力者的回饋中,知道他的屬性與分類。建議,「開明專制共榮辱」的,就盡量學,你付出總會有相等回報,值得!「吃人不吐骨頭」的千萬要閃,這種人出事的時候,連跟你不相干的事情,都會推你出來背黑鍋,很可怕。

 

至於「他吃肉你喝湯」的,就看你覺得這湯好不好喝?你會不會因此茁壯?如果會,那就繼續。如果不會,就停損吧!

 

 

近期課程

 

 

(Q&A) 如何正確、快速、有效的整理知識與累積經驗?

 

問:如何正確、快速、有效地持續整理知識與累積經驗,讓個人與師長們都能夠教學相長,學以致用?

 

答:(蔡依橙)很多時候,我們在網路上看到好評論、好新聞,轉貼到 facebook,與朋友一起分享。但過陣子,想找卻找不到了?

 

於是,我們開始希望,如果能有系統的整理知識、整理任何看過的東西,該有多好。

 

很多人推薦使用 evernote,但我的使用經驗並不是很理想,手機到晚上也常沒電,個人目前並不是很推薦這樣的方式。

 

所以,我乾脆都不記錄了!(喂)

 

不是真的不記錄,而是讓 Google 跟網路替我記錄。

 

因為我所閱讀的資訊來源,是挑選過的,用心經營的網路媒體,他們在 Google 的權重上都很高,只要輸對關鍵字,都可以找到。

 

例如:我很久以前看過一篇 Mr. Jamie 所寫的,有關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的文章,使用「mr. Jamie mvp」打進 Google,就能在第三個結果看到。

 

01_mvp

 

 

又如:我記得好像看過一篇,facebook 重新改寫 php 執行引擎,讓效率大幅提升,過程曾經把三個工程師關在房間裡頭,直到突破技術瓶頸為止。使用「facebook php 工程師 關 三人」去搜尋,就能找到「facebook 的駭客之道」一文。

 

02_facebook

 

 

我現在的作法,就是拼命的閱讀,記住關鍵字,然後把整個網路,當成我的 evernote。

 

而 facebook 分享,並與朋友們討論,就是我「教學相長」的方式。

 

 

(Q&A) 台灣缺乏品牌,請問培養品牌的教育內容?

 

問:台灣缺乏品牌,我最想知道培養品牌的教育內容(已買相關書籍),台灣加油!

 

答:(蔡依橙)成功的品牌,是一種形象、是一種信賴、是一種可靠感。所以,我們應該從「負責」開始教育小孩。例如:

 

(O) 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每一個決定,都形塑了一部分我這個人「一生」的形象。

(X) 考上公務員後,國家就應該要照顧我。

 

(O) 請問還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

(X) 我下班了,你改天再來吧。

 

(O) 這雖然完成了,但過程中還發現什麼什麼可以作得更好,我來試試看。

(X) 我都照你交代的工作完成了,你還要怎樣?

 

品牌的打造,是以「顧客的信賴」為目標,需要自發與積極。但台灣的教育體系,是以「服從」與「完成長輩交代的事情」為主流,這樣的思考,自然只能做低毛利代工品牌,聽命歐美、準時交貨。

 

我們,從自己開始做吧。

 

 

洪盈盈醫師於放射線醫學會口頭報告

教年輕人寫論文:完成那些他們以為做不到的事

 

講者:蔡依橙 醫師

 

周曉竺 醫師 @ 超級學術大道比賽

為增進科學簡報技巧,舉辦「口頭報告:超級星光大道」,五位評審聆聽周曉竺醫師報告中。

 

在醫學中心擔任主治醫師的四年間,我帶了不少住院醫師寫了相當多論文,光 SCI 就有十篇,非 SCI 的加進來就更多了。

 

其中幾位特別傑出,像是:林雁婷醫師,一個人有兩篇 SCI 系列文章;奇美的吳宛玲醫師,外訓三個月,打過大量的胸腔、心臟、血管 CT 報告,又完成了 AJR 一篇;或者蔡欣宇醫師,在住院醫師期間,就到國內外會議多次發表得獎,後來還把這些科學簡報的技術開成課程

 

怎麼做到的,以下分享。

 

 

老師自己要夠強

 

如果一個老師,自己連完成一篇 SCI 都有問題,動動嘴巴就想叫年輕人寫一篇掛你名字,這種其實不算教學。多數時候不會成功的,本質上,只是在等一個不世出的武學奇才來幫忙抬轎。的確偶爾會被你捕獲,順利協助升等,但就我個人的長期追蹤,後來這些關係都會以互相怨懟收場,因為「不世出的武學奇才」不笨,他們很快會發現這之間的不公平交易關係。

 

這是個連咖啡豆都講公平交易的年代,很難想像人均 GDP 兩萬的台灣,竟然很多人是這樣在經營論文數目。資源的分配錯置,應該就是國家進步遲滯的根本原因:「有能力的沒權力,有權力的沒能力。」

 

做為一個老師,你教人,自己總要有寫過文章的經驗,瞭解學術界怎麼評估一篇文章的好壞,才知道怎麼去幫年輕人。這是基本要件。

 

 

循序漸進動機最珍貴

 

記得我們怎麼教小朋友吃飯嗎?一開始就叫他自己拿筷子捧整碗吃飯,不會成功的。你總要先幫他鋪好報紙、圍好餐巾,然後從湯匙使用開始,而且會從磨好的、他喜歡的食物,像是蘋果泥,引誘他吃,然後才能漸漸的提升難度。

 

所以,我建議讓年輕人從國內學會開始,由我們先給主題,病例報告也行,讓他們先學會寫摘要,通常不過 250 字,彼此折磨不會太久。又因為國內學會幾乎每投必中,成就感容易取得,很適合做為起步。

 

因為台灣還沒流行電子壁報,所以如果在「口頭報告」與「紙本壁報」間選,我建議要求年輕人上台口頭報告 (請看這篇的 2011 年部分),練習表達力、組織力,並實際體驗,站在台上的感覺是什麼。有些年輕人喜歡這種感覺,之後研究寫作會更有動力!

 

洪盈盈醫師於放射線醫學會口頭報告

洪盈盈醫師於 2011 年 RSROC 年會報告,後來整理發表於 KJR,impact factor = 1.55。

 

下一步,就是把報告主題寫成文章,這個階段,主要是讓他們學習「寫作的形式」,懂得每一段應該寫什麼?怎樣描述才會受審閱者注意?圖片怎麼處理、圖說怎麼寫?不要期待學生寫出來的東西要上多好的期刊,殘酷的事實是:「最後能登多好的期刊,取決於老師對主題選擇的洞見 (vision)。」

 

我們是來教學的,不是來搜刮年輕人當樂透彩券的。

 

 

給出引導的方向而非責罵與批評

 

學生的初稿一定會不好的,從摘要一直到全文,你看了絕對不會滿意 (不然他當老師就好了)。這時候,你可以面露不悅,但不要在言語上太過失格。

 

你可以說「嗯,這樣可能不會被接受。」「嗯,這樣的內容,掛我的名字上去,我會感到有點壓力。」但不要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簡直丟我們醫院的臉」,別懷疑,後者就是在我起步時,曾被長輩當面指責的真實內容。我們,要讓世界更好,試著從我們自己開始,讓這樣的難堪話語不再出現。

 

該怎麼做呢?你可以找一篇好的範例,印出來,請他拿回去研究:人家的文章,「每一段」放進了什麼?跟你的有什麼不一樣?約好三天後,拿著寫滿筆記的論文來跟你進行下一步的討論。

 

現況不好,我們要指引他,什麼叫做「好」,方向有了,這路該讓他自己去走。如果現況不好,作老師的,只是原地鞭打、羞辱他,年輕人永遠不會知道該往哪裡修正的,只是徒增對你、對學術界的憎恨。

 

 

一個教好就會有一堆來跟你學

 

其實住院醫師的程度都不錯,畢竟能在台灣考上醫學系,也經過了很多場考試戰役。只要作到以上所說的,很快你的第一個學生就會有成績,當其他的年輕人,看到跟你學的人有結果,陸續就會有一堆人來拜師學藝,而你也將教到更聰明、更有才華的學生,擁有更好的教學成績

 

 

讓自己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