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習慣 下的所有文章

探索生活

(Q&A) 歐洲式「學齡前」教育,有些什麼特點呢?

 

問:兩個小孩,一個即將滿 3 歲,一個即將滿 3 個月。在這裡也獲得許多,但版上文章討論的教育內容多針對較大年齡的孩子,請問有關「學齡前」教育,有些什麼樣的叮嚀呢?(36歲 女 主治醫師)

 

答: (黃世宜)學齡前教育的重點,顧名思義,就是學校之外的生活。換句話說,生活包括了生活感知、生活習慣、生活安全等三方面,就是學齡前教育的重要目標。

 

探索生活

讓「學齡前」孩子探索生活

 

 

(一)生活感知

 

也就是情感教育。這一段時間的孩子尚無法用繁複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往往訴諸情緒與直覺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我的建議是,在這一段時間,讓孩子儘量抒發自己的情緒與感性部分,不要試圖壓抑孩子的表達,藉著大量的遊戲與運動(如:美術勞作、音樂、玩球),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概念,就是,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感覺,要懂得欣賞自己的感知,這樣可以打下孩子未來獨立思考的基礎。

 

比如,當孩子看到一部喜歡的卡通而開心地大笑,就讓他盡情大笑,然後接著問他是看到什麼?為什麼笑得這麼開心?用引導式的問題,讓孩子慢慢認識自己的情感與愛好。有了學齡前的認識自己,用感性打下信心的基礎,在學齡後才能用理性的知識慢慢加高批判邏輯的積木,成就自己獨一無二的城堡。

 

 

(二)生活習慣

 

為自己負責的生活習慣,往往是學齡前教育經常被忽略的重點。但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生活習慣,如守時概念,自理概念,都會影響到學齡後的知識學習。一個懂得守時跟自理的孩子,在以後上學之後,就會懂得自己規劃合理的功課與休閒比例,也不需要家長和老師督促,自己會漸漸學習為自己學習負責。

 

具體實施細節,可以讓學齡前孩子練習自己吃飯,自己練習穿鞋子,自己練習穿衣服,自己養成定時上床起床的習慣。這一些都是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但其實都屬於教育的一部份。

 

 

(三)生活安全

 

學齡前的孩子非常稚嫩,一方面要放手讓他們自己來嘗試自理,但一方面仍要注意基本安全,尤其您的孩子才三歲左右。比如雖然讓孩子自行進食,但最好在旁邊看著,而不是完全讓他一個人吃,以避免噎到或嗆到的危險發生。又比如放手讓孩子玩球,可以跟孩子解釋不可以在樓梯口或是巷口玩球,讓孩子理解可能發生的危險,並學習自己評估並且預防危險發生,這也是學齡前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寫到這一邊,您可以發現,在學齡前階段,我完全沒有強調知識的學習,完全以生活為重點。這是因為生活本身其實是更豐富更基礎的教室,打好學齡前的生活認知,對學齡後的知識學習銜接有直接關鍵的幫助,而這也是歐洲學齡前教育的特點。

 

 

素養教育 / 教養深度對談

 

 

(Q&A) 小孩好習慣,如:守時、勤勞、專注力……等等,如何養成?

 

問:如何養成小孩好習慣? e.g. 守時、勤勞、專注力、儉樸等等。

 

答:(黃世宜)可以根據目標,設計一個很簡單的、易於執行的、日常反覆發生的小動作,讓孩子漸漸養成習慣。提醒家長注意幾項原則:

 

 

(1)把生硬死板的習慣,儘量柔性,並且簡單化、儀式化,一決定就不隨意更動,免得造成孩子的壓力或無可適從:

 

如守時,早上按時起床準備上學,可以跟孩子說:「每一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都會先抱抱你跟你說早安!」就像一個小小的溫馨的儀式,孩子會非常喜歡這樣的親暱,會主動讓這樣的習慣進入他的生活模式之中,比「每天你都要給我在七點準時起床!」這樣的命令,更能讓孩子信服。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是一個家庭,並不是一個軍營,一支軍隊。對孩子不需要用到管理模式,而只需要用到全心的愛。

 

 

( 2 ) 拆解成容易執行的具體小步驟:

 

儘量讓你希望孩子達到的事情,拆成幾個孩子能夠理解、容易執行的具體步驟,一步步執行它。再拿之前準時起床的例子,跟孩子解釋,這一個習慣的內容步驟就很簡單:「先起床,接著爸爸媽媽抱抱。」

 

如果跟孩子講一堆:「拜託你快點起床好嗎?你是不知道我還要趕去上班嗎?老闆會生氣要扣我薪水你知道嗎?」對孩子來說,「上班」、「老闆」、「薪水」,都是他完全並不理解的世界,他是沒有辦法,把這一些完全陌生的抽象人事,放在他的行為模式中。

 

 

(3)不建議獎賞和懲罰,目標是達成積極自主,而非仰賴消極的獎賞和懲罰:

 

許多專家會建議適當用獎賞或懲罰,尤其是獎賞這一部分。我個人的看法是看情況,儘量不要使用獎賞或懲罰來制約習慣的養成,除非萬不得已。因為生活習慣是屬於個人自主負責的一部份,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是為了他能夠成為一個懂得自主自律的成人,而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想得到獎賞而逼使自己屈從規則的順民。

 

 

(4)身教:

 

家長本身,就是孩子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模仿對象喔!所以如果您希望孩子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己最好也能同步達到。所以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加油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