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黃世宜

作品

(Q&A) 對下一代的教育,如何做最適當的取捨?

 

問:如果我們無法確定自己從以前教育環境得到的觀念是否是適當的,那對於教育下一代要怎麼取捨?(29 歲 男 住院醫師)

 

答:(黃世宜)其實,教育觀念並不存在所謂的適當或正確。

 

作品

 

 

教育的不確定性

 

因為教育觀念事實上針對不同的時空,不同的階級,不同的需要,等等太多太多因子,去決定是否合適。

 

換句話說,「無法確定」在教育這一個領域,幾乎是唯一可以確定的真理。比如:現在提倡的某一個教育觀念,對某一個階級或族群來說(如:台灣青壯年醫師家庭的孩子),可能很適當,但是可能對台灣勞工階級的孩子來說卻並不恰當。

 

 

用開放彈性的態度來取捨

 

所以,既然沒有所謂的解決教育問題的標準答案,何妨用另一個開放彈性的態度來取捨決定,對自己下一代教育的態度。

 

所謂開放彈性,我建議就是多元思考,儘量思考不同的教育概念,然後從中選擇。取捨的選擇基準,則應該以您下一代本身的學習動機、特質、興趣、目標為考量中心。換句話說,完全以您孩子的個別需要為主,而不是讓您的孩子去適應跟隨一種被大家認定為「正確適當」的教育理念。因為所謂「正確適當」的教育理念,可能根本不適合您的孩子。

 

 

花時間摸索 隨時調整

 

我常常以挑選皮膚保養品來比喻教育觀念的取捨。名牌不是最好的,要根據您的膚質去選擇。如果出現過敏不適應的情況,就要馬上調整,因為孩子的心靈就像皮膚一樣脆弱稚嫩。一般來說,都會花上不少時間摸索,所以一起加油囉!

 

 

baby

(Q&A)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怎樣的陪伴才不會有遺憾?

 

問:現在待的醫院一個月要值三班 overnight 的班,再加上每週有一次夜診,要查一晚的洗腎室夜班,回家時寶寶也睡了。這樣加起來一個月會有 1/3 無法晚上回家時和寶寶互動,這樣對於他的養成教育是不是不好?(我老公也是醫師,待在醫學中心,我們白天上班時會送寶寶去保姆家,晚上下班時再接回,若無值班,六日自己帶!)

 

很猶豫是否要離開醫院去洗腎診所,才能多陪孩子一些?但可能去當二診醫師還是得包很多天的夜班洗腎室?萬一洗腎室倒了怎麼辦?有時看醫院裡的 NP 們即便沒值班也都很晚下班,想必她們應該也都有像我這樣的問題,還是其實與孩子的相處是重質不重量?

 

如果現在離開醫院去診所,以求多陪孩子,但也許等他上國小或國中,漸漸不再需要我那麼多時間的陪伴時,我到時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但又覺得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是無法重來的,總之真的是很猶豫啊~希望能聽聽講師們的意見!謝謝喔~(主治醫師 31歲 女)

 

答:(黃世宜)我完全可以理解您的感受!首先,我想跟您說,還是以您自己不要後悔的決定為主!

 

baby

用快樂,陪伴小孩成長。

 

為什麼?

 

因為許多父母,尤其是女人,容易為了家庭付出而犧牲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因為壓抑了自己內心的夢想,而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容易流露出倦怠或無奈,而這一些負面的情緒,其實對孩子並非是好事。即使人陪在一旁,但心卻猶豫掙扎,孩子是能感受到父母的壓抑與犧牲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父母對孩子陪伴的意義。

 

所謂的陪伴,不是一個不快樂抱著缺憾的軀殼陪伴,而是充滿信心與希望、所謂心靈的陪伴。我看了您的描述,以您與您先生的工作形態,還有您倆為孩子的付出,晚上下班有接回來,假日自己帶,說真的,已經非常非常不簡單,是非常盡心的父母了。

 

相信我,孩子需要的是您快樂的陪伴。您倆的努力,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而無形的、屬於心靈的感受,比壓抑的、有形的、看似全天候照顧卻只是繞著孩子轉嘮叨發脾氣還要可貴。所以千萬千萬,不要再去自責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還不夠。

 

在我眼中,目前為止即便是醫療工作如此忙碌,但您倆依然如此盡心盡力要做到最好,所以完全沒有錯過孩子的成長,是世界上最棒的父母!在此為您倆喝彩。加油,一起努力。

 

 

網路疏離

(Q&A) 網路世代,關心的事物、對象,是否陌生人多於朋友?

 

問:社群網站上,美食、旅遊、無病呻吟可以換來大家的關心;相對的,如果是一些旁聽演講心得、或是學習分享,往往就乏人問津。是這個世代對時事、學習特別冷漠嗎?但同時間,PTT 上面卻有蠻多質量不錯的文章,甚至是願意幫助一些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提供職涯分享。不是很奇怪嗎?寧可花時間與不認識的網友分享,也鮮少貼文在自己的塗鴉牆跟真實朋友分享。(25歲 男 露天拍賣交易安全部研究員)

 

答:(黃世宜)您的問題我分兩方面來回答:

 

 

網路疏離

 

 

1. 這個世代對時事、學習是否特別冷漠?:

 

關於這一點跟閱讀習慣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

 

資訊網路電子螢幕取代傳統紙張書報的閱讀方式,人的眼睛接受訊息的頻率跟容忍長度已經不像以前這麼長。比方說,美食旅遊的照片或是輕鬆短小的笑話漫畫,就容易被肉眼接受並轉載。

 

同樣的,時事、學習等嚴肅主題,因為需要長篇論述或評析,所以文字篇幅較長,比如手機要滑兩三頁才讀得完,所以就很容易干擾閱讀的意願。但是,觀察一下,如果這一類時事學習主題撰寫的時候,儘量控制在手機不用滑就可以讀完整篇的精簡長度,或是加上簡潔標題排版或吸睛圖片,那麼就能提高閱讀率或轉載率。

 

 

2. 為何 PTT 上面卻有蠻多質量不錯的文章,願意幫助一些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

 

關於這一點,我認為跟網路隱私有關。歐洲有一位作家曾說過:匿名的人,敢說真話。以 PTT這樣的平台來說,全用暱稱,不知真實身份,可以放心盡情書寫,分享所有的感覺,無形中也幫助了許多陌生人;不像臉書可從背景資料還有交友名單推測,因此在發表文章也容易多所顧忌。

 

或者我們也可以說,不同的網路社群平台,各有不同的書寫風格,各有不同的資訊接收和傳送方式,為這個資訊世代平添不少多彩多姿的風景。

 

 

體能

(Q&A) 每天舟車勞頓早出晚歸,如何維持充沛夠用的體力?

 

問:已重頭爬文,發現還沒人問「如何增強鍛練體力」。「想作的事情好像沒體力作」,大部分人下班、下課、帶完小孩後,常覺得累到只想倒頭大睡。除了熱情(passion)、求知慾、或是特殊堅持等精神面的意志力外,若能改善體能,或可提升生活及學習品質,甚至能與小孩同樂或作為身教。想知道講者們在經常通勤演講、舟車勞頓早出晚歸的狀態,如何維持充沛夠用的體力?(33歲 女 科技業)

 

答:(黃世宜)關於怎樣在繁忙的行程中還能維持體力改善體能,我個人的小撇步是這樣的:

 

 

體能

 

 

1. 儘量利用零碎機會多步行:

因為我本人不會開車,只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所以步行就是我在繁忙工作中培養體力的運動方法。我會儘量利用所有的零碎機會來讓自己多多走路,比如前往火車站或買菜,或避免使用電梯、改走樓梯等等。

 

 

2. 利用零星時間閉目養神:

我本人經常得搭單程超過一小時的火車,到外地工作或上課。尤其因為我住在比較鄉下的地方,所以很少直達火車,經常在搭三十分鐘後得下車轉搭。

 

是的,生活忙碌,常常覺得很疲倦。於是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儘量趁通勤的零碎時間,什麼都不要想,閉上眼睛先休息一下,即使只有短短十分鐘,這樣就會有不錯的效果喔。

 

 

3. 清淡、健康的飲食:

我個人發現,吃多油膩食物或甜點,會比較容易產生倦怠感。所以我會儘量攝取營養均衡的自然輕食,而飲料方面,則以最簡單的水為主,或無糖綠茶,對體力維持也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我自己還特別喜歡切一片新鮮檸檬,放在日常飲用水中。對我來說,檸檬似乎特別能夠提神,補充體力之外也能避免感冒。

 

 

國際觀

(Q&A) 如何培養自己及下一代的國際觀?

 

問:什麼是老師心目中的「國際觀」?而「國際觀」重要嗎?如果重要的話,該如何培養自己及下一代的國際觀?(28歲 男 中醫師)

 

答:(黃世宜)其實坦白說,我個人並不相信「國際觀」這樣一個概念的存在。因為國際觀本身是政治權力論述下的產物,而台灣論述體系下的國際觀定義又是如此妾身未明而曖昧,所以我認為在台灣討論國際觀就是一件國王的新衣,明明沒穿,但大家又得嚷著好看。

 

 

國際觀

 

 

此外,個別國家根據周遭國際政治的權力運作關係,所提出的國際觀概念肯定不同,以台灣來說,所謂的國際觀念就是以美日中為中心所開展,而並不是站在全球佈局的高度去設想。這一點,從在台灣強勢外語學習以美日語為主可看出,尤其在台灣,甚至還出現只要講話夾帶美語、或是與美式娛樂沾邊,就視同有國際觀等等相當奇特的社會現象。

 

我認為真正的國際觀,應該是先培養好自己的母語,必須先有對自己母文化和母語的自信心,才能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國際觀的確重要,但不應該僅僅限定于少數強勢文化的皮毛仿效和強勢語言的學習,如此表面的單向模仿,對自身內化多元文化胸襟、提升國際眼光是沒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