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學中心 下的所有文章

蔡依橙

(Q&A) 如何獲得如國際級強者般的能力?

 

問:小弟去年次專科考試沒考過,痛定思痛後努力收集考試相關資料,終於在今年極低空掠過筆試及口試。但是看到其他大型醫學中心強者們的筆試成績及口試時表現出來的深厚學養及自信,深感汗顏!由於本院雖號稱醫學中心,但規模實在極小,科內雖有號稱學會大老的主任及老 VS 們,但實在無法由大老端得知最新資訊及任何讓自己強壯的方法。請問如何在封閉且資源不足的小型醫院中,學習並且獲得有如國際級強者般的能力?(背景:北部小型醫學中心臨床研究員 (F2),訓練尚稱紮實,本次專科該會的都會了,不該會的也大概都不會,delay 一年後終於在今年考過次專科。)(32歲 男 醫師)

 

答:(蔡依橙)你需要一個更浩瀚的知識來源。以下是你該做的,也是我年輕時候做過的基本功。

 

 

我這個學門,有哪些重要的雜誌?

 

這部分,請用醫院圖書館購買的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找到你的學門,用 impact factor 排序下來,一本一本的點進去看這雜誌的首頁,以及目錄,有興趣的就翻翻內容,並做一個 Word 大表,記錄下自己觀察的細節。

 

 

蔡依橙

2005 年,我花了一個晚上完成的大表,第一頁。

 

 

以放射科來說,大期刊就是 Rad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以及 European Radiology。我最有興趣的心臟影像次專,則是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用各種方式,刺激自己閱讀。

 

接著,決定一本你最對味的,到網站上訂閱 Table of Content。每個月收到 email 時,就閱讀目錄,並連上線上全文,閱讀幾篇自己有興趣的。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惰性,用電子閱讀會偷懶,那就請刷卡買紙本雜誌,用「實體雜誌每個月到達你信箱」的這個動作,產生「不看不行,要對得起自己的錢」的罪惡感,逼自己至少會從頭到尾翻一次,並看圖。

 

 

蔡依橙

訂閱實體雜誌,是為了用空間、重量與視覺,逼自己一定要看。

 

 

多接觸,才有「愛」。感情都是從認識、常有交集、深入了解開始的,就讓你自己,跟一本國際期刊產生「愛」吧。

 

 

期刊是社群,是高手的社群。

 

我住院醫師時期,選定了三本:Rad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以及 Radiographics,但後來發現,impact factor 高的 Radiology 離 clinical practice 太遠,所以後來的閱讀其實是以後兩者為主。

 

這個過程,可以讓你知道世界最前端的進步,全世界的高手是哪些?他們在想些什麼、研究些什麼?

 

 

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參加國際學會。

 

經過一年持之以恒,你應該能理解:你最喜歡那個領域,是癌症還是生理?是重症還是常見疾病?是影像還是離子平衡?接著,就是到大池塘去看大魚的時候了。

 

請根據過去的經驗與想像,開始評估自己應該去那個國際學會見見世面,想聽哪些領域,想看到那個領域裡頭的強者。

 

說一個我曾經去過的:「全世界最大,五萬人同時與會,科學最先進、廠商技術發表最多」的 RSNA,每年固定在芝加哥天寒地凍時舉辦。

 

 

蔡依橙

RSNA 2011 由 I-Chen Tsai, MD, PhD

 

 

重點在於「事前的準備」

 

因為機票不便宜,請假的機會也難得,出發前,我用了很多天,看完 program book,並擬訂了我自己的「會議行事曆」,解決以下事項:

 

每天早上幾點到會場?怎麼去?shuttle bus 的路線跟時間是否配得上?通常我都是 7:00 或 8:00 就到,所以乾脆也不吃飯店早餐,直接在會場買麥當勞。

 

每個小時要到那個會議室聽什麼主題、為什麼?是因為題目還是因為講者?主要吸收的內容將是什麼?如果課程開始十分鐘後,內容不如預期,第二順位與第三順位是什麼?該去哪間教室?用這樣的準備,把整天的 schedule 填完。

 

 

蔡依橙

出國機會寶貴,請事先規劃,掌握每分每秒學習!

 

 

聽課要聽,Poster / e-Poster 也要看。

 

國際學會通常到五點左右就沒課了,接著可以到 Poster 與 e-Poster 區,一個人靜靜的自修,看看其他國家的與會者,程度到哪裡,別人怎麼呈現自己的專業與經驗。體力還行的話,我會待到九點關門,搭最後一班 shuttle bus 回去。中間有點累,洗個臉,或者找個地方趴睡一下,也是可以的。

 

 

蔡依橙

其實跟我一樣拼的年輕人,這世界上很多啊。晚上九點的 RSNA

 

 

這,就是變強之路。

 

我的心臟影像底子就是這樣打起來的。跟你一樣,我年輕決定作心臟的時候,台灣沒有人做,沒有人可以問,也沒有人很有經驗。所以,我們要藉由更大的平台:世界級的期刊、世界級的學會,讓全世界的高手,都變成你的老師。

 

我是這樣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

 

 

新思惟近期課程

 

 

(Q&A) 給「想創業的醫學生」的建議

 

問:身為ㄧ個未來想要創業的醫學生,有什麼技能/經驗/……是可以再這個階段先培養的嗎?蔡校長說,創業後需要的技能,我們事前只能準備15%。所以,我希望能夠將那15%準備完全!(男 25歲 醫學系學生)

 

答:(蔡依橙)從我已經走過專科醫師訓練、國際學術舞台,一直到開始自己的創業,回頭看我醫學生的日子,有以下建議給您。

 

醫學生時期的 call 機,用當年的數位相機拍。畫素低,對焦差。現在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拍的照片也比當年我特別買的數位相機好很多,一台取代當年的兩台。這樣的進步幅度,怎麼可能預知重要的事?XD

醫學生時期的 call 機,用當年的數位相機拍。畫素低,對焦差。現在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拍的照片也比當年我特別買的數位相機好很多,一台取代當年的兩台。這樣的進步幅度,怎麼可能預知重要的事?XD

 

 

創業項目無法預知,但熱情會帶你去。

 

我大六的時候,剛進醫院,才知道放射科在幹嘛的,於是立定志向我要作個放射科醫師。那時候的我,不知道心臟電腦斷層,也不知道我後來能開展的各項突破,更不知道我對教育有興趣,當然也不可能知道這家公司會叫做「新思惟國際」。

 

所以,你如果真的想創業,除非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熱情跟目標,不然在這個時間點,「對什麼事情都有熱情,都想試一試」,是個不錯的策略。

 

 

趨勢無法預知,但熱情會帶你去。

 

但大二開始的我,就迷上了網路,從 撥接上網 + BBS 開始,有了個人板、電子郵件、寫自己的部落格、架自己的網站、facebook 一路過來,那時候純粹就只是玩,覺得這真有趣,可以在網路上有個自己的言論空間,後來這些技能發展了將近 20 年,就成了「新思惟國際一開始開課的骨幹。

 

那時候玩網路,可沒大道理,說什麼「網路是趨勢,我們要接觸」,純粹就是感受到了網路上好玩跟「黏」,就這樣一路被黏。

 

勇敢的去感受生活,喜歡的事情就去做,當別人指責你「貪玩、不務正業」時,逼自己做更深入的思考,思考所做的每件事情的意義,喜歡,就繼續下去。或許,其實你正站在浪潮上,只是你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

 

 

需要的技能無法預知,但協同合作一定要。

 

回頭看,我非常感謝社團以及在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工作的經驗。

 

社團,讓我知道,當「沒有錢的時候,憑什麼大家要聽你的」。熱情應該怎麼管理,組織應該怎麼決定方向。

 

「沒有額外給付的活動,為什麼大家要聽你的?」對領導者,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沒有額外給付的活動,為什麼大家要聽你的?」對領導者,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醫學中心,讓我知道一個巨型的組織一定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巨型組織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當我有了自己的公司,我會避開巨型組織作得比我好的領域,也會避免在公司還小的時候就出現巨型組織的各種問題。

 

區域醫院,讓我更理解社會真實運作的規則,畢竟公立醫學中心有多重目標,盈餘並非唯一指標,他們還有上級機關、國家政策、政治角色需要去平衡。私人區域醫院就簡單多了,大家在一條船上,共負盈虧,業績下滑太嚴重,就是沈船。

 

單一目標有單一目標的險境,多重目標也有多重目標的困難。如何跟你的同仁、上司、平輩溝通價值、危機應對,這就不容易。

 

創業,也是在這些狀況中擺盪。我很慶幸自己曾經受過這些訓練。

 

 

baby

(Q&A)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怎樣的陪伴才不會有遺憾?

 

問:現在待的醫院一個月要值三班 overnight 的班,再加上每週有一次夜診,要查一晚的洗腎室夜班,回家時寶寶也睡了。這樣加起來一個月會有 1/3 無法晚上回家時和寶寶互動,這樣對於他的養成教育是不是不好?(我老公也是醫師,待在醫學中心,我們白天上班時會送寶寶去保姆家,晚上下班時再接回,若無值班,六日自己帶!)

 

很猶豫是否要離開醫院去洗腎診所,才能多陪孩子一些?但可能去當二診醫師還是得包很多天的夜班洗腎室?萬一洗腎室倒了怎麼辦?有時看醫院裡的 NP 們即便沒值班也都很晚下班,想必她們應該也都有像我這樣的問題,還是其實與孩子的相處是重質不重量?

 

如果現在離開醫院去診所,以求多陪孩子,但也許等他上國小或國中,漸漸不再需要我那麼多時間的陪伴時,我到時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但又覺得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是無法重來的,總之真的是很猶豫啊~希望能聽聽講師們的意見!謝謝喔~(主治醫師 31歲 女)

 

答:(黃世宜)我完全可以理解您的感受!首先,我想跟您說,還是以您自己不要後悔的決定為主!

 

baby

用快樂,陪伴小孩成長。

 

為什麼?

 

因為許多父母,尤其是女人,容易為了家庭付出而犧牲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因為壓抑了自己內心的夢想,而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容易流露出倦怠或無奈,而這一些負面的情緒,其實對孩子並非是好事。即使人陪在一旁,但心卻猶豫掙扎,孩子是能感受到父母的壓抑與犧牲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父母對孩子陪伴的意義。

 

所謂的陪伴,不是一個不快樂抱著缺憾的軀殼陪伴,而是充滿信心與希望、所謂心靈的陪伴。我看了您的描述,以您與您先生的工作形態,還有您倆為孩子的付出,晚上下班有接回來,假日自己帶,說真的,已經非常非常不簡單,是非常盡心的父母了。

 

相信我,孩子需要的是您快樂的陪伴。您倆的努力,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而無形的、屬於心靈的感受,比壓抑的、有形的、看似全天候照顧卻只是繞著孩子轉嘮叨發脾氣還要可貴。所以千萬千萬,不要再去自責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還不夠。

 

在我眼中,目前為止即便是醫療工作如此忙碌,但您倆依然如此盡心盡力要做到最好,所以完全沒有錯過孩子的成長,是世界上最棒的父母!在此為您倆喝彩。加油,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