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創業 下的所有文章

cars

(Q&A) 每天工時 12 小時以上,如何兼顧工作之外的生活?

 

問:當每天工時 12 小時以上(不含值班)時,如何兼顧醫院之外的生活?(30歲 女 外科醫師)

 

答:(蔡依橙)簡短兩句話,那種獨特的生命回憶又回來了。半夜三點,在沒有人的醫院走廊,流著汗快走,去處理病危患者。因為實在是睡太少了,已經沒有什麼情緒,標準化的說著該說的話、做著該做的事。卑微的願望是,希望晨會之前,還能睡兩個小時。

 

明白說吧,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

 

 

cars

最累的那幾年,週末去參加家族聚餐,開車都會睡著……

 

 

壞消息

 

壞消息是,含值班,每週工作超過 100 小時的醫師,「根本沒有」醫院之外的生活。因為 physically 你就已經被綁在醫院裡頭,即使出去,大概也只有時間吃飯,而且很大的可能,你會在開車去的路上,因為停紅燈而睡著。這樣的生活,連社交飯都吃不好,遑論進修、交朋友、學新東西。

 

如果一個學弟問你:「學姐,我外頭有家族事業要顧,每週一百小時得忙,要如何兼顧住院醫師訓練?」我想,大家都會給他白眼吧!XD

 

 

好消息

 

好消息是,我們活在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藉由網路,你可以稍微延伸你的觸角,不用因為行動範圍被限制,而完全被剝奪思想的自由。在訓練的過程中,還是能夠保持對世界的敏銳度。

 

有幾件事情,是你可以做的。

 

1. 買台「大螢幕手機」。每天走來走去,能坐下來的時間有限,平板跟筆電都不是零碎時間的好朋友。銀幕小,眼睛跟頸椎退化都快,建議 5 吋以上比較理想。續航力不用擔心,反正開刀房都有電腦,帶條線,隨時可以 USB 充電。價格從 500022000都有,隨便挑。

 

2. Medscape註冊帳號,並訂閱你有興趣的頻道電子報。例如:general surgeryplastic surgery。追蹤專業領域新聞,可以培養我們看事情的高度與視野,又能結合現在的訓練。別以為英文網站的東西枯燥乏味,其實很多是有關商業、醫療創新、廠商策略等,學習面向甚廣。(放射科朋友,可以追蹤 AuntMinnie。)

 

3. 設定 Google 快訊假設你對達文西有興趣,那就設「da Vinci surgery」,這樣全世界任何網站有達文西的消息,都會 email 通知你。

 

4. 改變 facebook 的使用習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多添加「言之有物」的朋友、減少「負能量多、愛抱怨」的朋友,增加人際網路質量。多看視野宏觀、發人深省的文章,並多與人留言討論,三言兩語也好,增加「弱連結」人際網路。互聯網時代,創造知識交融與噴發的,多數是弱連結。(因為「強連結」出現不易,且很吃環境。增長速度與多元性都不如「弱連結」。)

 

行有餘力,還可以將「文章質量佳」的來源網站,加進 feedly,並不定期閱讀。但我猜,您工作的忙碌程度,前四步的東西看完,大概時間也沒了。所以這點可以以後再做。

 

我住院醫師時代,就開始大量利用數位資源了,所以,我很確定這些都可以作得到,也對我們有幫助!

 

 

cell_phone_google_alerts

最近創業了,所以對趨勢與政策要多點瞭解,我也訂閱了「創業」的 Google 快訊。

 

 

近期課程

 

 

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工作人員合照

自學創業

 

講者:蔡依橙 醫師

 

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工作人員合照

 

決定離開臨床醫療,開始自己的事業已經一年了,很幸運的,我們還在,而且規模略有擴張。很多朋友問,我離開醫院前,作了哪些準備,在此一併整理回覆。

 

 

管理學的道理

 

創業,是個非常大的主題,也沒有書可以讀。很多管理學的書,在你一點經驗都沒有的時候,聽來就像「屁話 大道理」,頭頭是道,但空洞乏味。不是說管理學不好,而是因為這是一門實踐的學問,道理其實是歸納出來的,完全沒有經驗的人不能理解,所以實用性很低。

 

閱讀上,我建議從 Mr. Jamie 開始,他的網誌整理了非常多的資訊,將國外的最新創業觀念統計數據引進台灣,並加入自己的看法與觀點,讓我學到很多。創業前,你至少要知道什麼是 MVPpivotproduct-market fit,相關資金控管思考能力的文章,也非常重要。

 

簡單說,我建議你把 Mr. Jamie 網誌上,「所有的文章」全部唸完。我沒有誇張,就是「所有」。看完後,你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這絕對是重要的起點。

 

啊,你問 Mr. Jamie 是誰?嗯,得到一個關鍵字,就去把他弄懂,是創業的重要能力,這功課留給你作囉。

 

 

專業人才創業的典範

 

第二個你需要「全部唸完」的,是 XDite 的 smalltalk 網誌中,所有有關「創業」的文章。這是一個年輕人,從出社會拿到第一份薪水開始,就持續尋找創業可能。他的文章中,很真誠的分享了許多職場上人家不會公開跟你講的事,例如:怎樣讓自己的薪水提高?怎麼做好創業前的準備?怎麼報價?怎麼安排人力。

 

雖然他是網站開發者,但所說的經驗跟道理,都可以應用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微型創業上。這麼說好了,如果你不能從其他職業者的創業經驗,去歸納、整合進自己的知識體系,那我建議您還是領薪水就好。因為這表示,您對跨領域知識的吸收與應用,還需要很多鍛鍊,偏偏,這卻是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技能。

 

 

內部創業練練兵

 

如果你想磨練這樣的跨領域學習與思考能力,在醫療環境裡也能做的。以我來說,開使用電腦斷層做先天性心臟病時,沒有任何書籍可以看,所以,我是自己下載有關醫學物理的論文,瞭解電腦斷層各種參數與物理特性,然後打電話給書商,請他寄給我台灣最多人買的「兒童心臟科」、「先天性心臟手術」的教科書。做為一個放射科醫師,我整合醫學物理的新知識,並閱讀兒科、心臟外科的書,發展出全新的技術體系。

 

也就是說,從嘗試理解別人所做的事情開始。假設你是個胸腔內科醫師,能不能直接閱讀胸腔外科的教科書,瞭解各種手術的困難點。假設你是個麻醉科醫師,能不能閱讀心臟外科的教科書,理解哪些動作會使得患者血壓瞬間降低。

 

這其實就是「內部創業」的訓練,學習理解上下游供應商的各種困難,並有效溝通、管理流程,達致更好的結果。

 

 

用觀察深化思考

 

當你作了以上功課之後,對於商業模式,以及價值創造應該開始會有些概念。最後的終身學習,是觀察生命中所有的商業模式,並思考他們為何成功、為何失敗?

 

為什麼我今天看電影,會想去老虎城的華納威秀?為什麼逛百貨,卻會想去新光三越?這些選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他們怎麼在不知不覺中,讓你快樂消費?

 

同樣的,當你去 UNIQLO去香港迪士尼看連勝文參選謝金燕的跨年表演,都可以嘗試做深度思考,逐漸訓練自己「看透事情」的能力。

 

你可能會懷疑,這樣碎片化的大量知識與思考,最後真的能夠彙整成一個適合創業的知識體系嗎?

 

可以的!想想我們念醫學系的時候,大量的共筆與考古題,其實就是碎片化的知識與思考,但全部的東西進到大腦,我們自然會為他產生關連,逐漸融會貫通。事實上,這個網路時代,最需要的能力,就是從碎片化的資訊中,萃取出完整的思想體系,進而採取行動。

 

原來我們在大學時代,已經徹底訓練過了!我可以,你一定也可以!

 

 

(Q&A) 用經營管理原則來思考:人生是一種創業、教育是一種投資。

 

問: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該建議怎麼樣的觀念呢?很多家長都是又想要給孩子快樂自在的學習環境,卻又很在乎成績的矛盾之中。(37歲 男 補習班老師)

 

答:(謝宇程)關於「教育觀念」,也許教育學的專家可以搬出一大堆理論,但這是否能有效地和台灣的父母對話,我不太肯定。

 

 

用經營管理的概念和父母溝通教育觀念

 

要和當代的父母達成有效的溝通,也許得用特別的切入點,例如:經營管理。大部分的父母是在公司任職,在公部門上班的人常也做些投資,會對經營管理概念術語有一定熟悉度,易於理解。而且教育和經營管理,還真的有點像。

 

教育也是一種投資,投資心力、時間、還有自己。將那些初階的經營管理原則,用在思考教育上,也許反而撥雲見日。以下提幾個概念,也許您可以和家長朋友們分享。

 

 

供需法則:遠遠逃離一窩蜂吧!

 

每一本經濟學原理課本,第一個重要觀念幾乎必定是:供需法則。我聽過一個女性投資家半開玩笑地分享投資祕訣:當在菜市場聽到其他婆婆媽媽在聊該買哪支股票,她回家立刻賣出。當每一個街角都有葡式蛋塔的時候,蛋塔店老闆就該糟了,無論他工作多努力,向顧客腰彎得多低。

 

 

供給增加,價格自然下跌,蔬果市場每天都在見證這件事。

供給增加,價格自然下跌,蔬果市場每天都在見證這件事。

 

 

所以,當所有的父母,一窩蜂給孩子補什麼習,進什麼學校和系所,經濟學第一章,已經告訴您:趕緊轉身吧。

 

 

「削成本」或是「特殊化」

 

策略大師麥克波特的《競爭策略》,是我大學時的一門課,也是我少數讀了「原典」的課程。十八周的課,上到最後一節才發現,全部的想法只有一句話:「所有的策略,追根究柢只有兩種-削成本,或者特殊化」。

 

用在教育和人生策略上也一樣。隨著世界愈來愈平,「人力銀行」愈來愈發達,我們只有兩條路:與眾不同,不然,就必然面對不好的工作條件:危險、僵固、高工時、低工資。

 

 

「比較優勢」與「核心競爭力」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所提出的重要原則「比較優勢」告訴我們一件重要的事:「在哪裡跌倒,就在別的地方爬起來。」法國比英國更適合種葡萄釀酒,英國就不釀酒,做紡織業來和法國換葡萄酒。

 

在教育的選擇中也一樣,我們不能放棄追求優秀,但是我們追求優秀並不是用來「勝過別人」。我們該追求一個別人不擅長、不想做、沒想到的事,將它做好,成為「核心競爭力」。讓別人在他的領域上優秀,最後大家合作交換,人人都是贏家。

 

 

人生不是三十歲之後才需要管理及策略。

人生不是三十歲之後才需要管理及策略。

 

 

分清楚「短線獲利」與「長期發展」

 

金融禿鷹要掏空一間公司,一切都短線操作-製造短期假象,炒高股價,然後撒手放空,一走了之。如果是踏實經營自己的事業,我們不會這麼做。我們會忍受短期的辛苦寂寞,爭取更可長可久的優勢,例如品質、信任。

 

在教育的選擇和經營上亦然。我們對於教育也可以炒短線,爭取考試第一名的風光,爭取進入明星高中的風光,爭取錄取熱門大學的風光,爭取擠入外商公司的風光,爭取月薪比別人高五千元的風光。或者,我們爭取的是一個長久的事業,讓自己快樂、做出卓越的成績,並且為社會貢獻價值?

 

不同的時間視野,有利短期不見得有利於長期,我們得有所取捨,也要有不同的策略方案。人生就是創業,人人都是自己的 CEO。人生就是個投資,而且不可逆,誤投的人生賺不回來。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