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育 下的所有文章

phd

(Q&A) 自己的或下一代的教育,都值得重視與討論。

 

問:《新思惟網路講堂》的團隊您們好,我是一個小兒科醫師,有家庭小孩,先生也是醫師,目前仍在大醫院,但之後也不一定有位子,我當年因某些原因,沒有拿次專即先離開至診所,打算等穩定再繼續進修,想請教的是進修的問題。

 

請問這樣的環境背景,會建議再花個 4-5 年(因要兼顧診所的工作)回醫院拿次專,還是念研究所?本來想念法律研究所跳脫醫療框架,但因家人都在國外,且最近的台灣令人失望,和家人討論過,若是有需要到國外去生活,念法律在當地找工作的難度比較大,家人當初是建議直接到美國念統計,不要在國內念研究所,把時間拿來準備 GRE,(家人是非醫療行業,只是單純看好美國統計市場),因國外缺統計人才且待遇不錯,也剛好可以帶著小孩,給他美語的環境。

 

但因短時間可能也出不去(經濟來源是一個問題,有聽說除了申請的學校之外,政府也有些獎學金可申請,但還沒研究),故打算先在國內念研究所,目前是考慮中國的生統研究所(生統或流病),念生統是想說是否在診所也可使用健保資料庫做 DRY LAB 寫 PAPER,不知這想法是否異想天開?想請教您們醫師念生統或流病在國內外的發展性如何,還是有建議其他方面的研究所?

 

整理一下我的問題

  1. 再花 4-5 年拿小兒次專值得嗎?還是念研究所?
  2. 醫師念生統或流病在國內及國外的發展性如何?還是有其他建議?

 

謝謝您們,很高興有這樣的網路平台能夠交流,的確,自己的或下一代的教育都值得重視與討論,幫助很大!謝謝!

 

答:(蔡依橙)從您的提問來看,您已經有「教育是投資」的概念,也就是說,目前所做的進修,應該要有「目的性」,已經進社會一陣子的人,因為青春年華不再,自我教育的投資在方向上一定要更精準,這是絕對正確的。

 

 

小兒次專

 

首先有關小兒次專,我個人認為意義不大。首先,您拿次專,如果是想回 center 工作,用較少的收入,換一個名氣,我猜機會不大,因為在您的問題中,想走的並非這條路。其次,如果您拿次專,是想讓自己開業患者更多,收入更好,取得經濟獨立,我認為也不值得。

 

您做這行久了,一定知道,其實一個患者決定來看您,只有一開始可能會看一下診所玻璃牆上的描述,知道你是那個醫院訓練出來的(不管是專科或次專、不管當到主任還是總醫師),之後,就是根據這次看病的互動,以及吃藥後的結果,決定要不要繼續來看、要不要推薦其他人一起來看。

 

所以,花五年時間,把自己操得沒日沒夜兼值班,還有醫院盯論文跟急重症醫糾壓力,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好投資。之所以您看不開,應該還是醫療教育給我們的傳統價值觀,認為次專講話就比專科大聲、center 比診所大聲、有論文比只看病大聲。

 

您基層院所待久了,應該知道,去掉 lab、影像、biopsy、外科,其實面對患者、掌握病情、抓住顧客心理的能力,您是比 center 的次專教職醫師來得好的。

 

 

開業還有幾年光景

 

目前健保也在走下坡,但「最近幾年」應該會是開業的最後時機,拼十年,還有機會經濟獨立。我幾個朋友最近都開診所,不管自費或健保,只要有想過,現在都活得很好,對您來說,努力增加開業收入,或許是往經濟獨立,最快速的一條路。

 

 

研究所

 

接著,有關研究所。台灣的高等教育,有很多苦澀的現實,包括政治、資源、人際、潛規則等,並不容易。我因為入學前已經規劃好:畢業條件能達到,有足夠的臨床盟友能協助我畢業,所以順利。但許多朋友,困在學術巨塔中,辦休學,或花掉大把時間在通車與社交上,卻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未來。

 

phd

入學前規劃好,走向畢業之路就順利些。

 

我認為,在報考前,您有幾件事情可以先做的:

 

  1. 旁聽:有視訊的去聽視訊,有課程的直接進去聽。老師問,你就說:「我對這門課很有興趣,之後想報考研究所,先來適應環境。」先花幾個小時試試水溫,而不要先考試、準備科目、繳學費,最糟的是,頭洗下去,等到上課後,才發現與自己想像不同。
  2. 詢問:先問問看該研究所的校友,請他們吃個飯,幾百元一個人,你就能問到就讀的經驗,比學費便宜許多。

 

 

診所與健保資料庫

 

診所做健保資料庫,目前的困境,是診所沒辦法取得 IRB,所以你沒辦法成為獨立研究者,一定要找「有管道取得 IRB 與資料的人」合作。但如果核心關鍵在別人手上,往往咱們就只能淪為代工,就算你有幸拿到資料、跑出結果,因為 IRB 是合作者的名字,你還是沒辦法用自己診所的名義發論文。

 

相對的,如果你有好朋友在大醫院,而且願意平等對你,那就直接開始吧,也不用念研究所了。之後來報名 健保資料庫工作坊,花一天上課,幾週的時間實作努力,就可以囉。(工商服務時間)

 

 

統計工作在美國

 

至於念統計去美國,如果您有可靠的線,評估過後也覺得可行,可以考慮。但如果靠統計吃飯,只會算簡單 大概是不行的。多變項迴歸、odds ratio、類神經等可能都要略懂。更重要的,要擔任「能創造價值」的工作才會有高薪,例如:data scientist,能評估賣場消費行為並提出適合貨架擺設建議。或 marketing analyst,能從公司的巨量資料中取得下次行銷的重點…等。

 

以美國 100 Best Jobs 的排名,Market Research Analyst 排第 15平均月薪約台幣 30 萬。如果沒人脈,剛去大概會從低標開始做,考量美國物價以及「畢竟不是自己的國家」,就看您能不能接受囉。

 

 

第一代移民的辛苦

 

除非您有 USMLE,而且願意重新訓練,不然台灣的「醫師證書」去美國是沒有用的。我遇過蠻多亞洲醫師去美國工作,因為年紀大了,USMLE 考起來太辛苦,只好降格以求,心臟科醫師去那邊做超音波技術員,外科醫師做基礎研究助理,幫開小鼠手術。或者,電影也有演的,中國當紅心臟外科醫師,去美國實驗室做工,並幫有錢產婦開車當司機

 

我們的年紀,已經到了「夢想必須用現實來支持」的時候。畢竟,苦到自己還好,苦到孩子就真的辛酸了。

 

我們還是可以 take risk,但記得要 take calculated risk。

 

 

近期課程

 

 

(Q&A) 如何正確、快速、有效的整理知識與累積經驗?

 

問:如何正確、快速、有效地持續整理知識與累積經驗,讓個人與師長們都能夠教學相長,學以致用?

 

答:(蔡依橙)很多時候,我們在網路上看到好評論、好新聞,轉貼到 facebook,與朋友一起分享。但過陣子,想找卻找不到了?

 

於是,我們開始希望,如果能有系統的整理知識、整理任何看過的東西,該有多好。

 

很多人推薦使用 evernote,但我的使用經驗並不是很理想,手機到晚上也常沒電,個人目前並不是很推薦這樣的方式。

 

所以,我乾脆都不記錄了!(喂)

 

不是真的不記錄,而是讓 Google 跟網路替我記錄。

 

因為我所閱讀的資訊來源,是挑選過的,用心經營的網路媒體,他們在 Google 的權重上都很高,只要輸對關鍵字,都可以找到。

 

例如:我很久以前看過一篇 Mr. Jamie 所寫的,有關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的文章,使用「mr. Jamie mvp」打進 Google,就能在第三個結果看到。

 

01_mvp

 

 

又如:我記得好像看過一篇,facebook 重新改寫 php 執行引擎,讓效率大幅提升,過程曾經把三個工程師關在房間裡頭,直到突破技術瓶頸為止。使用「facebook php 工程師 關 三人」去搜尋,就能找到「facebook 的駭客之道」一文。

 

02_facebook

 

 

我現在的作法,就是拼命的閱讀,記住關鍵字,然後把整個網路,當成我的 evernote。

 

而 facebook 分享,並與朋友們討論,就是我「教學相長」的方式。

 

 

蔡依橙醫師演講

(Q&A) 如何克服上台演講的恐懼?如何訓練口才?

 

問:如何克服上台演講的恐懼?如何訓練口才,才能像蔡 P 這麼強?

 

答:(蔡依橙)上台演講的恐懼,是從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寫入」的。我們被要求:乖乖坐好、不要亂動、不要講話、不要打斷老師、不要打斷別人。當被管束久了,就開始懼怕在眾人面前講話。

 

這個過程,在我的女兒很清楚的看到,幼稚園的他,上台分享週末見聞、期末朗讀,一點都不害羞,但進入小學後,才半年,就不太敢主動舉手發言了,除非在非常熟悉的環境。

 

這不是公立或私立小學的問題,而更多是整個教育文化的問題。今天即使找到很棒的老師,他能持續讓孩子具有勇氣,但中年級呢?高年級呢?國中呢?高中呢?大學呢?職場呢?

 

必須承認,這就是台灣的現況。

 

怎麼辦?只能靠自己文藝復興啦。讓自己多去聽演講、參加活動,有問題就逼自己舉手,感受腎上腺素沖洗全身的感覺,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你會發現腿開始不會軟、心跳不再那麼快、講話結巴開始少。

 

而您現在看到的我,是經過 400 場國內外演講訓練出來的,如果我還整天腎上腺素沖洗全身,那要 R/O pheochromocytoma 才對 XD (按:這是一種會分泌高量腎上腺素的腫瘤)

 

總之,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不斷嘗試!

 

蔡依橙醫師演講

 

 

(Q&A) 我很好奇這個講堂生成的過程。

 

問:我很好奇這個講堂生成的過程。

 

答:(蔡依橙)果然是做歷史的,看事情都有縱深!XD

 

公開的部分,就如「設計概念」這邊所說的。但歷史專家如您來問,肯定沒辦法這樣打發 XD 以下分享一些我們當初企劃的歷史場景。

 

其實我們本來是想出書的,但現在的書市很險峻(請見:出書沒有你想的那麼好賺、台灣出版業的前途、出版社要有成為新媒體的自覺)。

 

如果做為大策略的一部分,只求傳播,不求賺錢,還可以當贈品送人,這樣的話不錯(如候選人、藝人、學者),但如果純在作者端考慮,會發現這是一個投資風險很大的領域。書局經營很辛苦,而盤商與出版社也有他們該賺的,加上退書成本、終端售價不高,一個剛起步的團隊,走這條路有點危險。

 

後來想出電子書,找上了 LeanPub平台,很喜歡他們家的低抽成(只抽 10% 作者保留九成),以及即時更新、隨時更新,連定價都可以更新的作法。但 markdown 寫作模式,對我們這種非技術出身的人有點困難,我真的試過,但放棄了。

 

有興趣研究 LeanPub 的朋友,可以參考 XDite 這篇:[電子出版] Rails 101 的兩年來的一些數據。為了深度理解這個平台,我買過 XDite 的電子書。

 

後來真是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某一天,在處理網站的時候,忽然想到,我們可以用會員制的網站來處理,增加實體書沒辦法有的互動與更新,加上實體書一起發行,達到讓各位讀者在手機、平板、電腦、捷運通勤、高鐵上都能看的狀態。

 

在企劃微調的過程中,團隊也發現,這個新模式其實比較類似我們所辦的「小班課程」與「大型研討會」,而不像是傳統意義上的「書」,或者「電子書」。

 

EDU_Meed2014-236

 

所以,就有了《新思惟網路講堂:我們來談教育》。

 

回頭一想,這個問答,很有「史觀」討論況味呢!

 

 

(Q&A) 台灣缺乏品牌,請問培養品牌的教育內容?

 

問:台灣缺乏品牌,我最想知道培養品牌的教育內容(已買相關書籍),台灣加油!

 

答:(蔡依橙)成功的品牌,是一種形象、是一種信賴、是一種可靠感。所以,我們應該從「負責」開始教育小孩。例如:

 

(O) 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每一個決定,都形塑了一部分我這個人「一生」的形象。

(X) 考上公務員後,國家就應該要照顧我。

 

(O) 請問還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

(X) 我下班了,你改天再來吧。

 

(O) 這雖然完成了,但過程中還發現什麼什麼可以作得更好,我來試試看。

(X) 我都照你交代的工作完成了,你還要怎樣?

 

品牌的打造,是以「顧客的信賴」為目標,需要自發與積極。但台灣的教育體系,是以「服從」與「完成長輩交代的事情」為主流,這樣的思考,自然只能做低毛利代工品牌,聽命歐美、準時交貨。

 

我們,從自己開始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