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rciou 的所有文章

期待未來全新的新思惟活動

 

作者:Mentor Graphics, Technical Marketing 陳昇祐 經理

 

 

01_innovarad_chensy_SPEAK_20150111_0159

 

 

從網路講堂認識新思惟

 

《新思惟網路講堂》收掉,頗感惋惜,這是我進入新思惟的首堂課,還一起玩了留言王大賽得獎,獲贈書一本,相當好玩,對蔡醫師和新思惟團隊有較多認識,隨後參加《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學到很多,實際應用在出國開會的效果相當好,四月將參加《新思惟論壇:跨界》,非常期待。

 

閱讀更多 »

從 PTT 到新思惟,改變生活,也看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北港媽祖醫院 中醫部 王志豪 醫師

 

 

01_innovarad_wangch_Meed2014-541

 

 

改變生活的開端

 

在大學時期就是蔡校長部落格的粉絲,一開始在 PTT 醫學生版看到其「時間管理技巧」系列文章,改變了我的許多生活習慣,學會將事情分門別類並且按部就班的完成,偶爾回顧自己所完成的事情總是覺得驚奇,原來自己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那麼多事!

 

閱讀更多 »

IC

(Q&A) 想請問蔡校長對 Coursera 的看法?

 

問:想請問蔡校長對於 Coursera 的看法,之前有空的時候曾經花點時間挑的一個課程上,但是有時候時間不夠就沒有把整個課程上完。想聽聽蔡校長對於這個媒介學習的看法。(37歲 男 一般外科醫師)

 

 

答:(蔡依橙)放心,你並不孤單。

 

 

IC

線上學習,是趨勢。我們都在學習與適應。

 

 

課程沒上完,是常態。

 

在一個小型的統計中,Duke 提供的 bioelectricity Coursera 課程,12700 名學生,只有 350 位最終完成了全部 course。也就是 97% 的 dropout rate,3% 的 course completion rate。即使統計更多的 Coursera 課程,平均來說,course completion rate 也多在 10% 以下。但,這並不代表 Coursera 是失敗的,也不代表你的學習是失敗的。

 

 

學習,不再要求「學完」,而是學到「需要的」。

 
我們想想自己看維基百科查資料的經驗,就說學一個新病 Fitz-Hugh-Curtis syndrome 好了,您一定看完概論後,就直接跳到 treatment 那邊,思考外科有什麼角色可以介入,而我則發現維基百科上頭沒有 CT 影像,於是看完概論後,直接跳到 Google 去找「Fitz-Hugh-Curtis syndrome CT」的圖片。   我們都沒有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但我們都學到自己要的重點了。   所以,course completion rate,就像 article completion rate 一樣,我們真去統計每篇維基百科條目的 article completion rate,一定很差,大概 3% 以下吧。但維基百科對我們重不重要?當然重要!我們有沒有學到東西?當然有!所以,重點是您有沒有學到您想學的東西,這個過程愉不愉快。只要有學到東西,您也開心,那就沒問題囉。

 

 

Coursera、edX 與其他線上課程

 

至於小弟對 Coursera 以及 edX 的看法,我認為這是趨勢,而且是世界頂尖大學鞏固領先地位的重要行動,屬於戰略投資,即使沒賺錢,也不得不做。這些平台的出現,就像 TED 影片上網,以及羅輯思維對中國年輕人的意義一樣,他們使嚴肅知識更普及,讓有心但沒有資源的年輕人,更容易看到寬廣的世界,能讓人類文明變得更好,這是毫無疑問的。(延伸閱讀:TED 上網前 Chris Anderson 的思考TED 上網後 Chris Anderson 的總結

 

 

跟不上,好挫折,怎麼辦?

 

如果您的學習時間是零碎的,參與這些 online courses 的挫敗感與疲倦感,自然會大些。我的建議如下:

 

  1. 改選其他方式進修,例如尋找好的資訊來源,藉由紙本或手持裝置閱讀。時間零碎,有讀就好,只要來源不錯、方向正確、自己喜歡,學習效果就不會差。我自己過去十年的主要學習方式,包括國際視野、專業知識、跨界學習,都是這樣完成的。(延伸閱讀:另一位外科醫師的學習困擾

 

  1. 真遇到好 course,決定要拼完一個學期,建議利用社群力量鞭策自己。像是柯紹華學長,就在一陣吆喝下,與三五好友,成立了 edX 的共學社團。如果你需要呼朋引伴,也歡迎到「新思惟之友 (InnovaRad: Radiating Innovations)」,尋找願意一起進修的朋友。

 

 

其實,新思惟網路講堂,就是這樣生出來的。

 

我們持續在協助醫療人員,高效學習,突破自己。不過,一直有朋友提到,即使新思惟國際的小班工作坊大型研討會,都只需要一天時間,但工作的壓力、請假的困難,都讓他們無法報名課程。

 

 

這個網路講堂,就是我們為忙碌的各位所量身打造的。用手機就可以讀,每週會提醒你讀,用大量的問答讓知識吸收更容易,一有問題又可隨時提問(延伸閱讀:新思惟網路講堂設計概念)。而且,在這裡沒有評量、沒有傳統課程的規劃,去掉挫折感與壓力。畢竟,人生的挫折感與壓力,已經很大了,不是嗎? XD

 

 

BRT_politics

(Q&A) 如何跟小孩聊政治議題?

 

問:如何跟小孩聊政治議題?幾歲適合?如果父母本身偏左派或偏右派,在教小孩的時候,似乎難以避開自身意識型態的強大影響力。除了鼓勵小孩瞭解各種立場、學習獨立思考以外,自己的核心價值應該還是會很想推銷給小孩吧。怎樣做比較好呢?我本身的價值觀大概是:自己要先變強,有餘力則去幫助弱勢。希望把資本主義的優點發揮出來,好處要分給弱勢者,要阻止壟斷和裙帶資本主義。(33歲 男 精神科醫師)

 

答:(蔡依橙)什麼時候聊都適合,只是方法不同。從他們自己的切身經驗聊起,才有效果。

 

 

BRT_politics

帶小孩搭 BRT,就是個很好的政治體驗:為什麼公車可以有專用道?什麼叫做優先路權?為什麼大眾運輸可以有這樣的特權?為什麼可以免費?錢從哪裡來?當然,台中 BRT 也有他特殊的政治故事跟考量。

 

 

想讓孩子看透世界,就不能避談政治。

 

我們都希望小孩在世界上活得好。活得好的意思,就是能成就自己、過個有意義的人生,並且避免被系統犧牲的悲劇。所以,讓他們看穿這個世界的運作,而非無感於政治,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您會有這樣的焦慮,是因為台灣仍然是個轉型中國家,不像美國有驕傲的獨立與自主傳統,我們從各種各樣的殖民政權,一路走過來,解殖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ex: 這個與這個),「不要講政治」的小警總還沒徹底消失。

 

但是,我們小孩面臨的世代,除非發生嚴重的倒退,否則他們面臨的,應該是局部更細膩但架構更全球化的政治現實。如果不從現在開始教他們思考,未來成為被奴役的一群,機會大增。

 

 

其實我們都會變

 

從問題中的自述來看,您的政治立場其實還蠻主流的,很符合現在的政治氛圍以及您的年紀。人家說:二十則左、三十則右。這說明了您是個會觀察、會思考,頭腦清楚的人。

 

回頭想想,隨著人生走過的歷程,以及所擁有、所在意的事情不同,我們自己也是持續在改變,既然如此,那就跟綠角所說的「指數型投資不需要也不應該選擇最佳進場時機」一樣,跟小孩聊政治,「不需要也不應該選擇最佳開始時機」。

 

 

用他身邊的故事開始談

 

以我自己來說,小孩大的也不過七歲,講權貴資本主義、保守主義、小政府,這不可能成功的。想談,還是得從他身邊的故事出發。例如,如果要他思考「自由競爭」的觀念,我是這麼做:

 

看著學校的刊物,有同學書法得獎。我說:「你看這個小朋友,書法得獎了耶。」

 

「對啊。」

 

「你覺得他為什麼得獎?」

 

「因為她寫得很漂亮。」

 

「那你喜歡寫書法嗎?想去比賽嗎?」

 

「……(搖頭)」

 

「所以人家有練習、有努力,得獎是不是應該的?」

 

「對啊。」

 

「如果你不喜歡,也沒有練習,也沒有努力,去比賽會得獎嗎?」

 

「不會。」

 

「那如果有一天你有喜歡的事情,很努力學、很努力練習,比別人都作得好,是不是就有機會得獎?」

 

「是啊!」

 

 

這不是給他亂種「希望的種子」,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種子。至於「社會公平」的概念,我接著這麼說。

 

「這個小朋友是去參加書法比賽,成績好所以得獎。可是啊,如果在班上,老師教國語的時候,只有考試成績好的同學可以聽,考不到 90 分的小朋友就不能聽,這樣可以嗎?」

 

「不行。」

 

「為什麼?」

 

「因為如果沒有上課,他們就不懂了啊。」

 

「所以以後考試,是不是就更不會寫,成績就更不好?」

 

「對啊。」

 

「那跟書法比賽為什麼不一樣?書法比賽要努力練習才能得獎,可是國語考不好,老師也應該要繼續教?」

 

「不知道。」七歲的孩子,差不多到這裡就開始跟不上了。

 

 

是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先讓他知道兩種情況的不同之處。過一兩年,再跟他講什麼是國民教育、人民基本權益,而什麼是個人性向發展。過幾年,他會發現之間的界線模糊,再跟他帶入「哪些事情是國民教育」的教育理論,以及「是誰決定哪些事情是國民教育」的政治權力概念。

 

不避諱的談,不強求的談,一年講得比一年深,這與我們自己對政治的學習,是一樣一樣的。

 

 

「教育」,而不是「控制」。

 

有些人會擔心,跟小孩講政治,他們可能不會照我們說的做,日後甚至可能會採取與我們不同的立場,甚至質疑我們,與我們的立場敵對。

 

這當然有可能。但不教小孩思考政治,這樣的事情,發生機會更高,因為他可能會在脫離父母的獨立過程中,將政治立場捲入,刻意採取相反的立場,把這樣的姿態定義作「成熟」。

 

家人第一,立場第二,我們該從自己開始,告訴他,其實政治立場是可變的、是自由的,只要自己會想,且想清楚就好,不一定誰要聽誰的,誰一定要跟誰一樣。

 

這不只是你我與小孩之間的議題,其實在我們這個世代,與上一輩之間也同樣發生。

 

 

世代與經驗,會決定政治立場。

 

我的許多朋友,從小父母親就規定,票一定要投國民黨,「因為國民黨照顧我們軍公教幾十年,全家都靠各種補貼與福利走到今天」,但小孩打死就是不聽,因為他畢業後面對的社會環境,已經是個被掠奪殆盡的低薪時代,簡單用腦也能想到,資源是有排擠效應的,稅金拿去發福利,就不能用來打造一個讓他更有機會的社會。

 

即使你把他押到投票所,他也不會照你的意思投。

 

相對的,也有二二八受難家庭,從小跟孩子說,一定不准投國民黨,「我們有幾個遠親,在白色恐怖時期冤死」。但誰知道,念了私校、到了國外求學,認識了權貴同學變麻吉,回台後,一起經營兩岸特許事業,頻繁往返中國,深深體會到「有關係就能過得滋潤」,與其白白丟掉性命,不如乾脆合作打拼。

即使你把他押到投票所,他也不會照你的意思投。
所以,就跟所有的教育議題一樣,我們教他思考、陪他長大,但政治上要有什麼立場,就讓孩子決定吧。

 

 

教小孩思考、陪他長大

 

 

dots_world_map_by_snowfleikun

(Q&A) 如何找到想鑽研的領域→面對醫療不確定性→觀察國際趨勢?

 

問:請問有哪些方法可以去嘗試,找到自己想鑽研的領域?要怎麼面對醫療不確定性的焦慮?在診所要怎麼觀察國際趨勢而不跟國際脫節?感謝!(29歲 女 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答:(蔡依橙)以下分述之,請參考。

 

dots_world_map_by_snowfleikun

如何面對變動劇烈的世界,是每個人都有的焦慮。( by sNowFleikuN via CC BY 3.0)

 

 

想鑽研的領域

 

這很簡單,喜歡做什麼、做什麼會開心,就是有熱情的領域。

 

喜歡逛購物網站,看衣服、買東西,那就逛,並且一邊問自己:為什麼我的中醫診所介紹頁面不能做成這樣呢?為什麼這些購物網站會讓人黏住呢?因為顏色配置和諧嗎?因為給人一種美好生活的感覺嗎?哪些元素可以有這樣的效果?

 

而我的介紹頁面,能不能用一樣的概念來做,讓大家知道我的專業,很想來診所諮詢我?

 

喜歡出門露營,那就多去,並且一邊研究:我喜歡戶外活動的原因是什麼?讓我感到開心而且一再出門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喜歡動一動嗎?是因為平常都待室內,戶外活動可以提供更多差異化的生活體驗嗎?是因為可以認識不同的人嗎?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去嗎?

 

我的中醫就診經驗,能不能打造成這樣?讓患者有差異化的就醫經驗?讓他們感受到像是專家朋友的關心?

 

這樣做的話,不只能盡量的去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藉由深度思考,更能察覺許多細節,回過頭來,幫助自己吃飯用的專業!

 

 

醫療不確定性

 

不確定您說的是「醫療的不確定性」還是「醫療產業的不確定性」。

 

醫療的不確定性,指的是:一樣的病、一樣的患者、一樣開刀給藥,但有些人就是活,有些人就是救不起來,而且沒辦法事前知道。

 

這個不確定性是沒辦法消除的,所以:一來話不要說死、二來小心有奧客特質的人、三請保醫療責任險。

 

我是找那種「和解也會賠」的,避免訴訟花掉太多情緒與時間的成本。為了避免廣告嫌疑,需要的話,可以 facebook 私訊給我。我會跟你說我實際評估過後,買的是哪一家。

 

「醫療產業的不確定性」,請見拙文:(Q&A) 現行醫療體制下,未來是否還在?

 

 

觀察國際趨勢

 

關鍵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台灣的教育太強調「正確」,但這世界上其實沒有「正確的」。

 

所以,中文的資源,我建議《羅輯思維》,也歡迎加入我們一群愛好者,最近新成立的討論區。除了「有種、有趣、有料」的視頻,還有每天微信的 60 秒語音可聽。如果您很介意在手機安裝中國軟件,也可以到這邊來補聽。這可以補足一些我們教育上的盲點與誤區。

 

另外,《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融合了美國與香港的立場,但又兼顧台灣讀者,是個不錯的期刊,雙週一期,資訊量也不至於太大,我們團隊經討論後,選為目前唯一訂閱的雜誌。這可以讓我們知道世界的重要趨勢。

 

如果你開車或搭捷運通勤,建議使用手機訂閱 NPR Planet Money,這是個非常受好評的 PodCast,我挑了一集跟醫藥有關的給您試聽:Meet The Drug Dealer Who Helps Addicts Quit,這期在講,毒品、治療毒品的藥物、毒販、醫師處方、藥廠、政府之間的複雜關係。其實,美沙酮就是「不會嗨的海洛因」,但為什麼這東西會由政府找藥廠研發,黑市甚至也賣?這類藥物,背後的資源投注與研發機制,以及後來的經銷機制,都很有趣。

 

如果開車,建議不要用 iPhone 或 Android 的原生軟體,因為那真的不好操作,太危險了。建議使用 DownCast (iOS) 或 BeyondPod (Android),花點小錢買軟體,方便接受世界知識,當學費,也當買個行車保險。

 

先學會思考與國際關係的背景,以後聽 BBC Global News時,就能很快的知道國際趨勢的走向。

 

PodCast_beyondpod

我的 hTC One X+,安裝 BeyondPod 後,所訂閱的頻道。多年篩選下來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