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調台大實習期間宿舍 蔡依橙醫師

善用時間與資源,最大化學習效果:以實習教育為例

 

講者:蔡依橙 醫師

 

外調台大實習期間宿舍 蔡依橙醫師

外調台大實習期間的宿舍。

 

實習期間,每半個月就換一科,除了換科頻繁,工作也都必須配合患者、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時間,所以,空閒時間非常零碎。很多人認為實習就是走馬看花,但我卻從中學到非常多。在這樣高度碎片化的時間中,我們該如何去最大化學習品質?

 

 

提前做好準備

 

雖然每一科都只有半個月到一個月,但現代醫學會發展成這麼多專科與次專科,一定有其歷史與道理,雖然我很早就決定要走放射科,但即使去心臟科、血液科、一般外科,我一樣是做好準備。

 

去每一科之前,我會去醫學書局或圖書館,翻閱該科的重量級教科書,一定會看的,是「目錄」跟「序」,讓我迅速了解這個學門在當代醫學的現況:分成哪些疾病、哪些是論述的主力、常用哪些工具去診斷與治療、這本書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果喜歡的學科,像心臟科,我就買一本大部頭教科書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空閒時間回宿舍可以翻。如果比較沒天分的領域,像是血液科,我就買小本的 manual,帶在身上。

 

(我是都用買的,總覺得實習一個月九千元的收入,全存了也不會變富翁,乾脆用來投資自己;加上讀書喜歡思考、喜歡畫線做筆記,借圖書館的不好意思。如果你不畫線,其實借閱也是不錯的方法。)

 

 

迅速理解該學門的架構

 

這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現代醫學」的架構,因為我們的實習教育,往往是 clinical-work-oriented,而非 systemic-knowledge-oriented。像是心臟科,所排的上課可能是心電圖教學、X 光判讀,對一個什麼知識經驗都沒有的實習醫師來說,很容易以為心臟科主要的工作就是心電圖與 X 光,那真是可惜!你必須強迫自己去閱讀目錄,才知道心導管才是心臟科的殿堂,超音波則是最方便的透視工具。

 

也因為理解到「從工作去學習」的極限,所以 run 心臟科時,我找朋友壯膽,在工作完成後,一起去導管室,並詢問總醫師,我們可不可以穿公用鉛衣站在旁邊看。只要不打擾工作,一般都會得到蠻正向的回覆。

 

 

保有世界觀

 

另外,不同的醫療體系、不同的給付,就會看到不同的疾病。因為翻過書、看過目錄,我發現台灣醫院的臨床工作,絕大多數以「冠狀動脈疾病」為主,「心肌疾病」相對少見,但在教科書的篇幅並非如此。這樣的過程,讓我永遠保持警覺,世界上也許有很多我們不常處理、不常看到的疾病,而我們看到的,可能都是經過社會經濟與醫療體系,高度選擇後的結果。

 

而即使 run 血液科,這種我比較沒有天分的科,還是會有個小手冊在身邊,聽到什麼關鍵字,至少可以閱讀個幾句,瞭解大概。畢竟,你總要知道這個學科在做些什麼,他所處理的各種疾病,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不喜歡的話,原因是什麼?

 

 

最大化學習效果

 

同樣的,我到一般外科,上一台 Billroth II operation,就會開始想,Billroth II 有幾種作法呢?那 Billroth I 是什麼呢?如果切得比 Billroth II 更多的時候,又是什麼手術呢?因為我又是打算作放射科,就會在拉勾的同時,讓腦袋思考一下,這患者做完之後,CT 要怎麼看,才知道他做過 Billroth II 手術。在我學到這些的同時,同梯的實習醫師,可能只覺得自己浪費了五小時的生命在拉勾。

 

同樣是被 call 去做一台心電圖,我會詢問護理站與患者,為什麼需要做心電圖?是術前例行?是胸口不舒服?是最近有抽血報告異常嗎?做出來的結果,我會列印兩張,一張夾病歷,一張自己先判讀,不懂處,在明天查房時詢問資深前輩。

 

 

實習教育的現況是……

 

我想說的是,「實習」的現況是,你不能期待人家準備好一整套完整的教育給你,更不是排一大堆課幫你上就有用的。實習的本質是,組織給你一點點夠生活的錢、要你幫忙一些勞力工作,換來一張「門票」,這門票讓你在裡頭,以參與者的身份學習。所以,你要善用這個「參與者」的身份,用組織可以接受的方法,到各個你想看的地方學習。

 

這世界,沒有人欠你什麼,但其實每個人都願意幫你些什麼。重點,就是你怎麼讓人家願意幫你,而你又怎麼讓這些經驗帶來的學習效果最大化。

 

 

近期課程

 

 

三峽隊 陽明十字軍 朋友

社團學到的事情 會影響你一輩子

 

講者:蔡依橙 醫師

 

三峽隊 陽明十字軍 朋友

1997 年,沒有數位相機的年代,與朋友們一起出隊。

 

從加入大學社團到現在,已經將近 20 年了。回顧這 20 年的路,社團影響我很大。

 

 

社團 = 社會的模擬器

 

就以很多朋友關注的「新思惟國際」來說,我們 評價 一直 很好大型研討會,其實就是過去「第一屆全國人文醫學營」的進化版,在大三那年,我接任「陽明十字軍」總領隊,與朋友們,從無到有,規劃了一個協助各種不同領域學生交流的大型活動。募款、組建團隊、專案管理 (當年不是這個時尚的名字,而是叫盯進度)、流程確認、領導。

 

我一直認為,社團是最好的領導訓練!因為,你連錢都沒得給人家,只有「共同的理念」以及「給對方成長的機會」,這兩個東西,能夠叫得動人,而且人家還可以不理你!如果在這麼有限的資源下,還能推動組織往你想要的方向,那可真領略了「領導」的本質。

 

 

帶領團隊

 

至於我們有名的小班工作坊,重視互動高效教學,則是從「陽明十字軍」出隊過程學來的,一支隊伍約 15 人,報名約半年後,就要遠離城市,挨家挨戶家訪,三次的訓練,要讓一群學生能問問卷、量血壓、衛教,同時學會彼此合作,就很頭大了。更別說,還要避免成員記錯時間、遲到、中途退出,說實在的,並不簡單。

 

是的,以成年人的角度回頭看,這些都是扮家家酒,但,能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用小規模的人力與物資,練習團隊合作、溝通談判、領導組織,我認為投資報酬率非常高,深深具有「教育」的意義。

 

 

人際互動學習

 

而且,在這些合作過程中,因為沒有金錢的糾葛,你更能學著去觀察不同個性的人。在組織中,哪些人其實只是保守,而不是反對你的意見;哪些人看似朋友,但卻應該小心;哪些人願意跟你合作,是因為他有明確的自我價值,剛好跟你同路,但如果哪天價值不同,千萬不要強求。

 

這 20 年,我們也都學會了,人在金錢與權力下,會改變,在年輕時,學會觀察金錢與權力之前的人性,更是重要。如果你有一個自己的組織,該怎麼設計制度與組織文化,讓人性中,好的面向被發揮,避免各種道德危機事件發生。

 

這些訓練,都讓我在後來的工作中,如魚得水,不管是帶住院醫師工作、寫論文,或者是領導 55 人的大型團隊,均游刃有餘。

 

 

傳統 vs 現代

 

很多人覺得,花太多時間在社團沒有用,我的年代,應徵工作時,社團經驗多甚至是減分效果,「老師們」會覺得這孩子沒有定性、不專心上課、只愛玩。但 20 年過去,我們都清楚看到了,單打獨鬥升學、順從長輩工作的年代已經過去,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或輔佐者或跟隨者都行),整合群體智慧並持續創新,才是永續競爭之道。

 

數以萬計的優秀工程師,台灣與美國都有。可是,只有美國長出了 Google、facebook、Tesla、Amazon、Apple。

 

讓你的孩子去學習領導與被領導,瞭解了這些,他終能創造工作,而非求一個工作!

 

 

陽明大學校門

大學時代:自己的視野自己定義

 

講者:蔡依橙 醫師

 

 

陽明大學校門

我念的大學,後面的大建築物是圖書館,我在學時還沒有。

 

 

我成長的年代,是科舉聯考的年代,所有人都跟你說,上大學之前就是拼命唸書。

 

 

大學之後

 

我畢竟不是 Neo 那種 the One,所以 18 歲以前就真的是照著長輩說的做。但上了台北唸大學,我想,這總該是我自己決定「人生怎麼學習」的開始了吧!

 

上大學,所有的老師都跟你講,通識教育的重要,因為我們該是個「人」,然後才是個「醫生」。但當年的陽明大學,通識課程不像現在這麼豐富,選了幾堂有趣的課程後,感覺到不足,就開始自己設定學習的路徑。

 

 

完整的大學生

 

為了想看醫療的社會面向,我去陽明公衛所與醫管所旁聽,不缺課、所有的閱讀都跟上。為了想看純人文的教育是怎樣的,我去了藝術學院 (後改名台北藝術大學),跟著上研究所、甚至博士班的課,學習藝術史與表演理論。為了學習課本沒教的台灣史、建築、政治、經濟,每週有兩天,騎著野狼 125,到敦南誠品,付費聽誠品講堂

 

為了知道其他學校的傑出大學生是怎麼樣的,也想知道我在一個更大的池塘競爭,能不能脫穎而出,所以我到課外活動組看了傳單跟海報,參加民間機構辦的青年幹部甄選培訓,因為培訓資源有限,數百位大學生,只能挑出 30 位,在履歷篩選後,全程錄影的面談、籃中演練、情境模擬中,順利通過,並接受每週一天晚上的培訓。過程中也認識了很多不同專業的朋友。

 

 

探索的過程

 

對現在的大學生來說,這些或許不足為奇,但當年的氛圍跟現在並不一樣:「安分守己」還是主流價值,網路要用電話撥接,資訊傳遞緩慢而沒有效率。

 

就說「去藝術學院」上課這件事情好了,嘴巴上說要去其他學校旁聽的人很多,但真的去找資料的人少,敢每週坐在完全不熟的老師同學間,發言、討論、自我介紹、破冰、跟著閱讀、交作業的人,全陽明大學,也就我一個。

 

那其實是一連串自行尋找資訊、設定方向、實際執行並克服恐懼的過程。

 

 

大學生活給我的心靈資產

 

回想起來,這是大學教育給我最重要的心靈資產。而大學教育作了什麼?它給我一個學籍,讓我有個理由住在台北,自由出席的大堂課,甚少點名,期中期末考以外的時間,在台北的各個角落,自由來去。

 

自己設定的學習,永遠比老師設定的,更有動機、更有熱情、更有啟發。

 

另外,我想說的是社團。我認為,參加大型的社團,去學習與人互動、貢獻專業、團隊領導,是很珍貴的機會。因為他成本低、容許錯誤、而且實際上就是一個小社會。到現在,新思惟國際所策劃的大型研討會,與小型工作坊,都有著我大學時代所辦活動的架構。

 

 

 


 

 

 

回覆:《大學時代:自己的視野自己定義》

 

主講:黃世宜

 

看來,要走出自己的路,就是要敢於獨特。

 

 

師範大學

 

這一部分我再補充:但基本上我也是師範大學的異數。前途已經一目了然,但我不願意。還記得當時我除了英語系本科的課程之外,也自行跑去上國文系的課,還有美術系的課,研究崑曲歌仔戲、西方美學和藝術批評,都去上。然後也去中山大學上法文課。

 

還記得,有一次獨自上課回來,回到宿舍,因為宿舍門沒關,在走廊上聽到一個室友在講我,她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正準備出門聯誼。我聽到她跟其他人笑著說,在大學就是要認真找男朋友,應該要多多參加聯誼才是,說我很呆,讀這麼多書,是要準備當老處女嗎?

 

 

「理所當然」

 

的確,作為一個讀師範的大學女生,等畢業,當老師,嫁人。好像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我總覺得那一種「理所當然」令人窒息,所以我依舊我行我素,研究探索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社團也是這樣。當時跟辯論社、女同志社的朋友都聊過,還打了幾場辯論賽,但幾經思考摸索,最後都沒有決心加入。反而,在很偶然的機緣裡,才真正定下心來長期為一個社團付出,自己的社團自己創:高師大流浪動物社。

 

 

新社團

 

起初,只是跟幾個朋友,跟合作社外面徘徊的狗狗貓貓玩熟了,餵著養著,竟然幾個人就很勇敢地,草創了第一屆高師大流浪動物社。基本上我們也是窮學生,所以都是自掏腰包在生活費之外,自費帶狗貓看獸醫、買飼料,因為本社吃力不討好,所以社員好像沒有超過五個人。

 

在流浪動物社期間,我學到很多,包括怎樣用最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關心與行動力,怎樣變得更勇敢,接人家不敢接的事。比如,我們本來只照顧校內的流浪動物,後來名聲大概傳出去了,於是開始有人把動物棄養在高師大校園內,就擺在我們女生宿舍門口。還記得有一次一下子就收到一箱五隻成年大黑貓,甚至還收過一隻大烏龜。除了得為這一些丟來的小棄兒想辦法安排去路之外,我們也開始接到校外民眾打來的電話,說某某處有流浪狗群,要我們趕快去處理,云云。

 

 

工業區的野狗

 

有一次,聽民眾告訴我們,高雄市郊,有一處居民稀少,只有工廠的社區,那邊有一群流浪狗非常之兇,有可能會被撲殺,叫我們去看看,看能不能挽救些什麼。

 

於是,我跟我們社長,兩個女孩子,她騎一輛淑女小綿羊,我在後座,就這樣出發察看現場。
還記得那一天是星期六下午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刻,工業區的確相當淒涼,沒有任何人。社長說,她有點怕,我說,我也是。但是她還是繼續騎下去。

 

突然,一群齜牙咧嘴的野狗衝出來,追著我們狂吠~~

 

 

難忘的回憶

 

啊!啊!啊!

 

我們兩個一路尖叫,社長卯起來拼命加速往前狂飆,而坐在後座穿短褲的我,好幾次都看到那兩排尖森狗牙逼近我的小腿,又在最後一刻拉遠…

 

後來成功擺脫瘋狂的狗群,到了繁華的高雄市區。社長把車停在路邊,脫下安全帽,我們彼此相視大笑,大聲喘氣,有那麼一點歇斯底里,一點自嘲,又有一點放鬆。

 

社長說,想不到這小綿羊還蠻厲害的!

 

我說,以後招新社員要招騎野狼的男生啦,有汽車更好!

 

這是我在大學最美好最珍貴的回憶。

 

 

近期課程

 

 

蔡依橙 醫師 演講

蔡依橙 醫師 主講與問答

 

蔡依橙 醫師 演講

 

蔡依橙醫師簡介

 

受教育

大學時代:自己的視野自己定義

社團學到的事情會影響你一輩子

善用時間與資源,最大化學習效果:以實習教育為例

住院醫師訓練: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要淹沒在工作裡

 

閱讀更多 »

暑假作業

(Q&A) 暑假作業可以怎麼出,兼收自由多元與深入學習之效?

 

問:今年剛調到新學校,暑假派了兩篇作文當暑假作業,沒想到被家長說我作業派太少。我認為放假可以從事更多元的活動,不一定要寫紙筆作業,有同事說我應該收起我的教育理念,我的研究所教授則說我應該認清楚理想與現實,學校的教務主任還說我便宜行事,後來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心裡一直有疙瘩,希望講堂的老師們給我更專業的建議,畢竟作業量的多寡見仁見智,怎樣才能夠面面俱到呢?(32 歲 女 教師)

 

答:(謝宇程)您好,感謝提問,更感謝提問中挾帶的小故事。

 

家長告狀真的是太過度了,但這也是現今在台灣社會下某些人的心魔:不相信溝通、不會溝通、只相信利用權力、但又害怕權力 ── 也許家長也擔心直接與老師協商會讓老師不悅,讓兒女被老師「盯上」、「洩忿」。

 

另一方面,確實有許多家長沒有能力,也沒有充分的教育思維、或至少沒有時間引導他們的孩子,利用暑假進行任何學習,更不用說深度和多元。如果老師能提供一個有彈性的暑假作業架構當作引導,也許可以皆大歡喜,或是達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如果是我,會出以下的作業。

 

 

謝老師出作業,同學們請歡呼 XD

 

親愛的同學們:

 

暑假作業的內容與規則如下:以下二十項作業,最少選擇五項,最多可以全選。暑假作業總分 100,歡迎你依自己的喜好興趣,自己安排各項作業的配分。

 

例如,你可以選擇:第 5 項 40 分 + 第 8 項 10 分 + 第 9 項 15 分 + 第 14 項 5 分 + 第 16 項 20 分 + 第 17 項 5 分 + 第 18 項 5 分。

 

注意,你選擇配分愈高的項目,應該是你有興趣,願意投注較多心力的項目;配分少的,可以是嘗試性質,可以花較少心力。此外,歡迎同學之間合作,但請不要找家長幫忙。

 

 

暑假作業

透過暑假作業引導學生多做戶外實際觀察,深度思索問題,也是件好事。圖為花博園區。

 

 

二十項作業如下:

 

自然領域

  1. 請讀自然科學相關的讀物,從其中找到一個問題,蒐集資料或做小實驗進行驗證。
  2. 在暑假期間,請觀察一種生物,記錄你觀察到的事情,引發你好奇的問題。
  3. 接續上一項,針對引發你好奇的問題去蒐集資料找答案。
  4. 接續上一項,你找出的答案,有沒有哪一些你不太相信,或是有互相矛盾的說法?想一個驗證的方法,甚至將它做出來。

 

語言領域

  1. 選一本英文讀物,讀完它,找出其中不認識的單字、片語、佳句,將它們學起來。
  2. 用英文寫信給你的家人、朋友、老師,依你的意願,看你想寫幾封就寫幾封,想寫什麼也依你決定。
  3. 開始學一個英文之外的外國語,從單字、發音、單詞開始,能學多少學多少。請優先用網路上的免費資源。
  4. 請找一項最近發生的、讓你有感觸的時事、新聞事件,寫成一分報告,也包括你的感觸。

 

社會領域

  1. 請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問題,設計一個問卷,採訪20個人以上的意見。整理成一個報告。
  2. 閱讀(網路或紙本)報紙、雜誌,找出十篇(或更多)你不認同的文章,寫出你為什麼不認同,並加以佐證。
  3. 找出一個你父母煩惱的事,研究它的前因後果,幫他們找出解決方法,進行嘗試,然後寫成一份報告。
  4. 至少看五部非美國、非日本、非卡通、非科幻的電影,從每一部電影找出三件讓你感動或驚訝的事。

 

體育藝能

  1. 運動至少二十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請提供運動前後的自拍照。
  2. 學一首歌曲,唱歌或樂器都可以,儘可能做最好的呈現,錄起來上傳 youtube。
  3. 做菜(包括甜點)至少 20 道,每道請提供照片和檢討。
  4. 做至少五項藝術作品,作品包括影片、繪畫、雕塑、美工品,或攝影「集」。

 

自由安排

17~20 做幾件很酷的事,是否酷,由同學們鼓掌聲音大小判定。

 

 

暑假作業

電影也是可以學習的教材,但也許可以引導學生開始透過電影學習。

 

 

學習,應該自由彈性且充實忙碌。

 

稍加說明,我很相信學習這件事應該自由,我支持提供最大的彈性,但我也相信要讓年輕人日子過得充實,甚至有點忙碌。

 

最後,評論一下你所描述的那些學校老師和那位教授。我真的不奇怪也不責怪某些學校教師,將教育理念收在櫥藏室的深處,我也不驚訝有些非常聰明、非常英明教授們總是擅於清楚切分理想與現實,而且總是選取現實。愚者在各種目標之間想棄保,智者在各種目標之間求兼顧,古今舉世皆然。

 

每次看到這樣的人,我都再一次確認我自己不想變成什麼樣子,不希望社會變成什樣子,而且不由自主地產生更大的決心,更硬頸項、不識相地努力對接理想與現實。也許我也還沒有做得夠多、夠好,但期待我們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