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 下的所有文章

實習期間的醫院宿舍

(Q&A)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呢?

 

問:請問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呢?人生中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蔡依橙)近 20 年我所學會的,就是:

 

「其實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除非我們去試、去找、去走。」

 

大學的我,非常徬徨,徬徨到每天都很憂鬱,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無聊的大堂課,為了點名才偶爾出席,直到參加社團當幹部、當社長,發現一群朋友,可以一起打造出全新的企劃,並完成他。

 

我以為這是我想要的,但很快的,大家都進醫院,朋友都離開社團了……。

 

 

實習期間的醫院宿舍

實習期間的宿舍,當年數位相機品質差,所以照片看起來比較雜亂 (咦)

 

 

進了醫院,才發現其實醫學頂有趣,我尤其喜歡北榮 combine meeting 時,胸腔放射科陳名聖主任與吳美翰醫師,看著片子就能知道患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但又帶著謙虛風度的樣子,那時的我,拼命唸著 CXR 與 chest CT 的書,想當個 chest radiologist。

 

我以為這是我想要的,但很快的,我發現放射科的訓練什麼科都有,也不是只有 chest,就這樣沒日沒夜忙了四年,學了一堆知識技藝。

 

也因為這一連串的「隨波逐流」,我逐漸的從 chest radiology 走到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從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變成領導科部 55 人的行政主管;從國際學者,變成微型創業的企業主。

 

住院醫師第三年時,與你一樣,我也曾有一樣的疑惑,於是,我寫信給一位我經常書信來往的學術偶像,「What’s the ultimate goal of life? What’s yours?」

 

平常學術的討論他都很快回覆。但這封他沒有回。我想,他也不知道答案吧……

 

十多年後的現在,你問我一樣的題目,我想給你的回答是:

 

人生,是 prospective 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會多有趣,所以,用現在知道的事情,去定義「自己最想要的人生」、「自己最重視的事」,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Retrospective 來說,我認為「把事情作得好、作得漂亮、作得風情萬種」是我最想要的人生、也最重視的價值。只是,這答案是你問我後,我才想出來的。十年前的我,沒有這樣的概念。

 

 

近期課程

 

 

(Q&A) 家長要成績、學生要玩樂,在學習上如何找到交集點?

 

問:身為一個教師,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教育現在的中學生呢?一邊承受家長對於成績的要求,另一邊要面對學生對於學習的不在乎。(37歲 男 補習班老師)

 

答:(謝宇程)謝謝您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到底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學生和家長的期待有沒有交集點?真的是一個要成績,一個要玩樂,兩者總是鬥爭衝突嗎?我不這麼悲觀。

 

家長需要的是成績這個數字本身嗎?或者家長期望的是孩子未來的快樂、幸福、地位、受尊重…而他們誤以為成績是引向這些目標正確的而且唯一的路。

 

學生真的對任何的學習不在乎嗎?或者,是我們對他們想學習的事物不在乎?是否我們沒有認真看待可能更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

 

 

父母不能永遠為兒女駕駛,兒女總有一天要為自己掌舵,但是雙方的目標卻不會是矛盾衝突的。

父母不能永遠為兒女駕駛,兒女總有一天要為自己掌舵,但是雙方的目標卻不會是矛盾衝突的。

 

 

並不是家長總是錯,學生永遠對。而是家長和學生都該對現況有更廣的理解,看清楚彼此的真正意圖,也許會發現彼此可以有共識。

 

 

父母需要了解社會環境的新局與趨勢

 

現在,經濟、產業、社會的形勢和過往不同,而且快速變化;學校的教育制度與方法沒有跟上(有在緩慢地轉變中),許多家長更沒有意識。對您的補習班而言,這也許是一個做大事的契機,更是一個獲利機會。

 

在我的前一本書《做自己的教育部長》之中蒐集了各種現象,說明了現在求取高分、成績排名,不是追尋美好人生唯一的路途。我在新思惟的文章,和我接下來將出的書,也持續在討論:所以,怎麼辦?

 

其實您可以開辦給父母的講座,為他們提供跟得上時代的教育策略。這就看您如何定義自己的事業,您經營的私人教育機構,也可以是教育啟蒙基地。

 

 

親子對話找出認同的交集

 

關於受教育這件事,若是追到根柢,父母和子女目標應該相近,不可能絕對衝突,父母希望子女有好的人生,兒女本身難道不這樣希望嗎?重點只在於方法、過程,而這些都是可以權衡、溝通的。

 

您的補習班除了可以開辦針對父母的講座,也許可以模仿《爸媽冏很大》這個節目,扮演父母與兒女溝通對話的橋樑,讓雙方了解彼此的真心話,基於共同的目標,找到彼此能接受的手段。

 

上述教育前瞻的講座、親子對話,其實都是我正在準備規劃的服務,預備明年初出書後推出。好事不怕更多人做,若新思惟的朋友們要借用我的商業方案,歡迎。(眨眼)

 

 

親子的溝通橋樑,不只小時候要搭,長大後也要保持堅固及暢通。

親子的溝通橋樑,不只小時候要搭,長大後也要保持堅固及暢通。

 

 

教育和人生,權限與責任不可分割。

 

年輕人的成長過程,常經歷一種吊詭-子女最終承受生命的結果,對生命重要事務卻少有決定權。這種承受後果卻受制於人的無力感,常常導致子女對一切事務的消極態度。

 

在不變的情勢之下,可以依社會共識找出最佳目標,依經驗畫出最佳路徑,衝得快的就勝利。但是在變動的環境下,今日的最佳目標,三十年後可能崩壞,甚至可能消失;今日的最佳路徑,可能沙漠化、沉入海中、被峽谷阻斷…。

 

在一個快速變遷的情境下,子女的受教過程是要不斷地快跑搶先嗎?或者,更應該全盤了解局勢,並且練就因應變局的能力,無論游水爬樹都能快速學習的信心?

 

父母需要體認到,未來的局勢和今日不同,愛子女的方式需要和過去不同,孩子過人生的方式要和過往不同,想要「為兒女全盤安排妥當」,註定會帶來不妥當的人生。

 

 

One_piece

(Q&A)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呢?

 

問:請問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呢?人生中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黃世宜)

「雖然人的生命是由幾千個時刻與日子組成的,這許多的時刻與日子都可以縮減為一天的時光:這就是我們了解自我的時候,在我們面對自我的時候。」

– Jorge Luis Borges

 

所以,我從來沒有預先設想過,未來要有怎樣的人生。

 

 

One_piece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呢?

 

 

因為成長過程常常受到挫折,經常面臨洗牌,發現人生好像沒這麼好預想,常常有著變化,所以到後來,我都不敢去預先設想,什麼才是我的理想人生了。經過這幾年國外的浮浮沈沈,我發現對我來說,最理想的人生就是「把握每一個現在」。把現在的事情做好,問心無愧,健康活著,懂得愛人,享受被愛,就行了。

 

我心思滿簡單,除了對語文有興趣有天賦之外,其他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屬於四體不勤,手腳遲鈍的那種魯蛇。而就個性來看,也有許多缺點,比如粗心大意,糊塗健忘等等,我很早就發現,我是那一種沒有辦法靠自己天賦存活的人,一定要認識自己的缺點,承認自己哪裡不行,接著用信心與行動來改變當下的困境。

 

所以,對我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我,面對自我,在每一個當下。」

 

 

在咖啡館工作

所謂的打工度假

 

講者:黃世宜 老師

 

 

在咖啡館工作

 

 

其實先進國家也是地球人,整個事情大家用基本人性去想,就很簡單。

 

以歐洲先進國家來說,光是自家的失業率就已經這麼高了,光是每一次選舉左右派都可以為限制還是開放移民政策吵這麼厲害,但一轉身來,卻又可以把工作機會慷慨地開放給外國人來體驗美好人生?各位想一想吧,不覺得這中間很矛盾嗎?

 

我在歐洲十二年,第一年在法國,其他十一年在瑞士,中間找工作的經驗是這樣。對外國人來說,工作只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可以體驗人生」的工作,另一個就是 「不可以體驗人生」的工作。我還不談薪資跟社會觀感,我就只講一講這兩種工作的差別。

 

所謂 「可以體驗人生」的工作,就是代表著,你必須要有當地認證的學歷還有最重要的語言能力,學歷和語言,才能讓你進入當地社會,跟當地人一起工作,進行溝通理解,這一類真的可以體驗人生的工作,比如說是秘書或是護士,或者是社工人員或公司 OL ……等等。但就像我說的,這種工作,一般光是自己本地人都搶不到了,輪到你這外國人?

 

另一種工作是完全不需要語言能力跟學歷,只需要高度的咬牙忍耐。你忍了當地人都不要做的工作,就付你錢,道理就是很簡單這樣。

 

就像瑞士鐘錶工廠裡,裡面工作等級由一流鐘錶設計師到最低階的工人都有。一流鐘錶設計師是法國挖角過來的,具備藝術眼光的人才,這很好。

 

而那最低階的工人是做什麼的?一個葡萄牙朋友在那裡做,晚上值大夜班,專門看一大台發熱的大機器,要確保它二十四小時運轉不爆炸,就這樣,這葡萄牙朋友已經很滿意了,因為葡萄牙現在經濟很慘,他把全家連爸媽兄弟通通都帶出來了,除了他本人看顧機器,連哥哥也一起去,可不可以體驗人生,其實已經不重要。

 

另一個土耳其朋友,也是一樣,在瑞士上游機械工廠壓模。他告訴我,他每一天都害怕自己的手指被切掉,如果一閃神的話,鐵柱一下來,就會少一指。他很快可以找到這個缺的原因是,前面那一位離職的少了一指頭做不了了,瑞士人又不願意做,就找外國人吧。

 

看到這樣的新聞,說實在話,我想的是,為什麼在瑞士,一流藝術鐘錶設計師沒有台灣人?對著機器大夜班、少了一根手指,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同胞去體驗這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