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工程師 下的所有文章

(Q&A) 歐美培養學生創造「影響全世界」的產品;台灣教育學生成為「和別人一樣」的輪班星人?

 

問:老家在台中市,許多親友都競相驅使小孩報考私立初中,所持理由是教學品質,管教嚴格、同儕素質,減少霸凌。請問謝老師的看法如何?(40歲 男 跨國科技公司)

 

答:(謝宇程)同一間學校,老師及各別班級經營情況都不同,每年也會改變。所以我以下回答不針對問題中的私立學校。

 

 

教育是要讓學生學習運用自由或培養順從?

 

在我對教育的理解中,一間強調管教嚴格的學校,也許適合用來暫時約束毒病或偏差行為的少年。但若是教育正常的年輕人,強調管教嚴格的學校,我認為沒有資格討論教學品質、學生素質、減少霸凌。

 

近幾年稍稍研究了比爾蓋茲、祖克伯格等人的教育歷程,以及歐美優良學校的教育方式。我在這些卓越人物的長成過程中,在這些名校的管理模式之中,最找不到的,就是「管教嚴格」。

 

 

部分高中以較自由開放的風氣聞名,例如師大附中和圖中的建國中學。

部分高中以較自由開放的風氣聞名,例如師大附中和圖中的建國中學。

 

 

那些卓越的人,年輕的時候往往是得到極大的自由,而教育、師長、父母所做的,是教他們如何思考判斷,如何運用時間,如何督促自己完成重大困難的事,如何過一個快樂、精采、有價值的人生。這樣的學生,當然不會去霸凌同學;這樣的學生,才有資格來討論「素質」。

 

 

「減少霸凌」為名的嚴格管理是一種「學校霸凌」

 

台灣有些虛假的明星學校,它們的特徵是:把學生培養成忍耐順從的高手。這些學校的專長在於剝奪削除學生一切可能的自由:沒有自由運用的時間(課後自習、假日補習),沒有自由選擇的機會(衣著、髮長、課外學習、校系主修)。

 

他們所有的時間都由學校排定,所有的選擇都已經有了必然的指導。也許同學間的霸凌減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系統性地,有秩序地被學校霸凌-剝奪自由、強制行動、鉗制思想。培養出來的學生,日後是怎樣的情景呢?

 

 

忍耐順從帶來錦鏽前程?

 

擅於忍耐順從的學生,粗略來說,日後有兩個走向。

 

第一類,他們繼續當乖孩子,他們可以在死板守舊的職業環境下生存良好,例如公務員、學校教師、公營企業、銀行職員、基層工程師等。他們對於在工作上沒有決策權、沒有自己的聲音或意見,沒有創見或特殊表現,能感到安然自得。對於上層種種合理和不合理的規定,熱衷遵守。他們每周吃一兩次美食,每年一兩次出國旅行,就覺得很開心。

 

另一類學生,當他們終於有自由的時候,例如大學或從學校畢業,他們會迷失茫然,他們不擅於做決定與下判斷。有人將自由投注在膚淺的玩樂中,浪費掉一段時間歲月,甚至闖下小災或大禍。有些人開始想讓自己不一樣,想做些事,想獨當一面,才發現自己沒有自信,難以獨當一面,不擅發表見解,沒有辦活動及經營社群的經驗…。有一些人能克服難關,有一些人永遠不會克服內心深處壓抑與順從的模式。

 

 

選擇「影響全世界」或「和別人一樣」?

 

賈伯斯、比爾蓋茲、祖克伯格…這些人從小學習運用自由,他們的教育中很少硬性規範,沒有人生的正確道路,沒有必然的選擇與生活模式。他們三十歲之前,都領導團隊、運用創意,發表了影響全世界的產品。

 

而在地球的另一邊,有幾萬個人,三十歲的時候,是歐美品牌外包廠商的生產基地中的、每天輪班照表操課的基層工程師。他們的教育,教他們順從、聽話、忍耐、不要有意見,和別人一樣就好。

 

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三十歲的時候,「比較像」哪一邊?您希望您的孩子未來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您問我,我絕對不會選擇讓孩子在「限制多元視野、自主判斷和行動」的環境受教育。

 

 

電腦遊戲也可以成為優良教材?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當許多人問我是否打電動的時候,我通常很自豪地說:我不打。這樣的心情,可能會類似別人問我有沒有酗酒、有沒有咬檳榔一樣。直到最近,我對於電動遊戲的評價,愈來愈無法和過去一樣單純負面。甚至,我有點懷疑,如果過去多打些電動遊戲,也許某些方面會表現得更好,尤其是:程式設計。

 

我在大學修過程式設計課,那門課我表現得極差,在我的學習歷程中從來沒有過,讓我極為挫折,自此離程式遠遠的,再也不敢碰。這個經驗也讓我對優秀的程式工程師感到好奇:這麼辛苦、困難的一門技術,他們是怎麼學的?為什麼會對程式感興趣?

 

他們常給我一個答案:電腦遊戲。

 

原來,電腦遊戲可以帶給人有益於生涯的成長 ─ 我一開始難以想像。雖然和原本預期不同,秉持科學精神,我還是將這些現象記述下來,供大家參考。

 

 

資訊業入侵所有領域,學習程式日益重要。學程式可以怎麼開始?也許是,電腦遊戲?

資訊業入侵所有領域,學習程式日益重要。學程式可以怎麼開始?也許是,電腦遊戲?

 

 

爭取遊戲好成績 → 研究程式碼

 

Mosky 才大約 23 歲,但在 Python 語言領域已經相當知名,是台灣走在技術前緣的專家之一。電腦遊戲(甚至不是益智類、也不是為了程式教育而設計的遊戲)正是讓她燃起興趣的原因之一。

 

在她國小時,很流行線上遊戲,經過同學的介紹,發現可透過修改線上遊戲的執行檔,連上別人的私人伺服器,來玩別人所設計的故事與設定,但這必須經由改程式碼才可以做到。

 

當時她只是按別的玩家在網誌中的教學一步步進行操作,也不懂自己在改些什麼,但卻成為她進入程式世界的開端。(私人伺服器是不合法的,其實並不是理想的程式學習起手式。)

 

 

角色扮演 →  觀察社會、參與群體

 

TonyQ 是另一位非常年輕的程式高手,但是閱讀他的文章,會發現他的思緒縝密、高遠、成熟 ─ 我原來猜是一位 45 歲左右的人,後來見面時才知他現在才 28 歲上下。而刺激他思考發展與成熟的原因,不是哲學書籍,不是通識人文課程;據他說,是因為電腦遊戲。

 

 

pic 102

資訊展的時候,電腦遊戲區的攤位極大,人潮不斷。我們該為此感到非常憂慮嗎?

 

 

自幼父母離異,負責照顧 TonyQ 的父親忙碌,因而他早年的時候並不擅長和人互動,甚至因為不擅與同學相處,受到排擠欺侮。後來,讓他學會和人互動的工具正是角色扮演遊戲。

 

TonyQ 說,遊戲之中也是個社會,雖然有遊戲架空設定的規則,但在其中玩的都還是真人,都帶著真人全部的複雜性 ─ 貪心、善良、殘忍、想交朋友、想出風頭……等等。而在遊戲中,人們的行為更為快速、直接、明確 ─ 例如合作奪寶,結果出賣隊友獨吞。

 

 

電腦遊戲不見得是浪費時間

 

TonyQ 整個高中,幾乎是在遊戲之中度過的,但是這並不是浪費時間而已。他透過遊戲這個機制 ─ 不斷地觀察他人、與他人線上交談、與他人合作和競爭……等等。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慢慢補足自己對人的了解。

 

電腦遊戲不見得是浪費時間,不見得是讓人變宅、變得不善社交。透過電腦遊戲開始學程式的人很多,透過電腦遊戲交到(頗為真誠的)朋友,其實都不是少數,TonyQ 和 Mosky 只是案例之一。

 

對了,TonyQ 從電玩中學習的歷程,還有一半我沒說完。他從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學了一件我們都會覺得很有價值的事:溝通與領導。你信嗎?

 

系列下集:電腦遊戲世界也能學習溝通與領導?

 

 

建國中學

謝宇程的教育經驗歷程與啟發

 

問:想了解新講師的背景,如:出生在哪一個世代?求學過程是否有哪些衝擊啟發?自身是否有教養小孩的經驗等。(女 40診所醫師)

 

答:(謝宇程)謝謝您對我好奇,也給了我一個自我介紹的機會。我生長和求學的時代,是聯考、國立編譯館教科書時代的末年,是電腦、網路、手機時代的初年 — 也許你己經明白這個暗示了。

 

 

走向幸福成功的標準道路?

 

在我求學的時代,以為一切會依照我父母成長的時代,相似的秩序往前發展,我以為世界是一座金字塔,人人要朝一個頂峰向上攀爬,而我們的成就、快樂、財富、地位,都視我們在金字塔的哪一層而定。

 

然而,在我離開學校的幾年之間,我驚訝地發現一切秩序與常態會變化,父母世代的成功經驗已經不適合我,沒有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到下一代,甚至可以複製給別人。世界不再是個金字塔,而是千萬座小山,人人可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生活與內心的滿足。

 

這個領悟的本身,就是極大的衝擊和啟發。

 

ychsieh-01-03-1

從小,似乎人生的目標是很明確的。圖 / 許多人認為標誌成功之路的高中大門。

 

從小,我是非常用功的孩子,國中到高中是多麼專心努力,就不用說了。我連大學、研究所,對於學校課業的態度,和大學聯考前差不太多。只有少數台大的學生,會把課本從封面讀到封底,我是其中一個。每次上完課,當天就會把教授的筆記整理好,在期中、期末考前,同學談複習完了沒,我在想的是複習了幾次。在上課的時候,我一向坐中間的前兩排,勤抄筆記,不打瞌睡,不蹺課。

 

 

自己的生涯,社會的未來

 

現在回頭看,那個時候不斷的努力和用功,除了想贏得肯定,另一方面是因為不安全感吧。

 

「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正在往哪裡去。」

 

所以,我全力爭取(當時認為)最可靠的優勢,也就是分數、學分、成績。在父母、老師的眼中,我是最優良、標準的學生,但是其實我從來不覺得快樂。為了分數和學歷而學習,即使「績效不錯」,卻又怎麼可能快樂呢?

 

在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並且從事政策的研究之後,我看到且感受到幾個重大的問題,持續地困擾我。

 

1. 是關於自己的

 

當時的工作,是我所擅長、做得好的。但是,這個環境,讓我的努力效益付諸白費,組織的規則僵化、腐朽、落後。我自問:

 

「如果離開了這裡,我的長才似乎又無從發揮,要怎麼辦?青年時期的努力,是為了下半輩子在一個地方,無限期地忍耐下去嗎?」

 

2. 是關於這個社會,台灣整體的

 

所有人都這麼努力,從學生到家長到老師到各行各業的人士,尤其是醫生、教授、各種工程師,我們工時如此長,加班這麼嚴重,讀書這麼辛苦,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品質,就是趕不上那些我們羨慕的國家?是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與方法,根本上有些錯誤?我自己的學習過程,更讓我不想坐視這個問題無人解答,眼看這個現象持續下去。

 

台灣大學

在大學的時候,我一直像高三一樣地用功,圖 / 大學的校門口。

 

 

學與業之間的斷谷,應該如何連結?

 

所以,我開始專心從事這個課題的研究:

 

究竟,現在到未來,「業」的領域,也就是各種產業、企業、專業,是什麼樣的實況,會如何變化?比較了解這個課題後,我們才能再思考,在大學、中學階段,我們該如何預備、規劃與選擇。

 

換句話說,如果這個世界在變,而且愈變愈快,我們的教育方式、學習過程,就要培養適應變局、引領變局的人。然而,我們現在教育界很少人理解這件事,更少人提出方法,而這是我想要去彌補的。這不單是我個人的生涯困惑,我相信,許多人也同樣需要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現在,我個人的研究核心,是以「學」(學校、學習、教育)和「業」(事業、專業、企業、產業),這兩個概念之間的界面出發。並以這個界面的理解為基礎,重新建構我們對「學」的理解,做好對「業」的準備。

 

目前我還沒有小孩,再過一段時間若我做好準備,也許會挑戰這個高難度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