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律師 下的所有文章

跨國公司律師建議:面向未來,最有價值的學習是「學那些沒有人在學的事」。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全球化的時代,台灣要和哪些國家站在一起,才能有效互補合作?當台灣要和歐美、日韓走在一起,頂多跑腿和代工;到中國進行商業合作,卻因為當地法治不成熟而膽戰心驚。也許更適合和我們合作交流的國際同伴其實是東南亞。若要讓這個契機落實,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眼光,又如何教育培養?

 

 

顛沛流離是資產,不是缺憾。

 

現任跨國公司法務的 Joseph,出生地和童年成長地是福州,因此熟悉閩北方言與風俗。在小學時,父母因政治因素逃亡到澳門住了幾年,因而會說粵語。在高中時來到台灣,因為家裡窮,他讀高中時還擺攤賣蔥油餅掙錢,因此台灣主流的閩南語也說得很流利。這樣的經歷,讓他一直覺得自己不是「正港台灣人」。

 

Joseph 很感慨地告訴我,他曾經以為青少年時期的顛沛流離是他的人生缺憾,但他現在才知道這是他的資產。他在東南亞工作,常常遇到祖籍東南亞各地的華僑,除了台商之外,廣東和福建後代極多。因為他青少年時代在各地居住,深知許多地方的風俗、語言、生活方式,因而他可以隨時切換認同,找到雙方的共同點,明白對方的喜好與立場。這對他在工作中,和他人建立信任與對話基礎有極大的幫助。

 

 

教育要打破單一

 

Joseph 的工作經驗,讓他深刻感受到,在經歷、語言、知識、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發展多元人才是多麼重要。尤其,我們和東南亞接近,和他們合作的空間大,但我們有沒有去了解他們的現況、歷史、產業?

 

對台灣大部分的人來說,也許學習英文很重要。但是熟悉越南文、泰文、印尼文的人,將會是未來台灣的重要資產。尤其外籍婚姻移民的第二代,如果能結合他們雙親的知識資源,讓他們真的學會「母語」,他們會真的是未來台灣的寶藏。

 

 

企業與政府要打破封閉與短視

 

歐美、日韓、中國的政府和企業,近年來用各種方式讓年輕人了解「開發中國家」,包括東南亞、印度、非洲。而且為達到這個目標,開發了許多台灣人不太熟悉的管道。除了留學生、交換學生、短期工作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借調」這個制度。

 

世界快速變動,別再只用「外勞」眼光來看待東南亞朋友了。圖為某建設工地。

世界快速變動,別再只用「外勞」眼光來看待東南亞朋友了。圖為某建設工地。

 

 

借調這個詞,在英文中叫 secondment,在台灣比較常見的狀況是政府邀請教授擔任首長及官職的時候。但在歐美日韓,借調愈來愈常發生在各領域、跨國界的人才合作交流,而且常發生在中階以下的職務。

 

例如,日本政府派有年輕(且低階的)官員,借調到緬甸政府的經貿部門上班。一來,這位官員了解日本企業情況,可以讓雙方貿易更為通暢便利;第二,這位年輕官員將會深耕緬甸的人脈、語言、產業、政府,將成為雙方的橋樑,是政界商界都需要借重的人才。

 

 

非典型學習歷程,是最有價值教育。

 

未來,每個人都將面向全部的世界,面向多元的可能性。面對未來,最有價值的學習,不是花時間將人人在做的事做得更好一點點;最有價值的學習是學那些沒有人在學的事,培養一整套很少人擁有的能力組合,讓自己難以被取代。

 

 

跨國公司律師提醒:台灣要成為舞台要角,機會在東南亞。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今天回頭看,讓我得益最深的,是我顛沛流離逃難各地的童年;讓我受害最深的,是過去十五年我在台灣受到的限縮式教育。」

 

Joseph 是一位跨國公司律師,他在台灣取得律師資格和碩士之後,曾經經營小型律師事務所,後來被跨國公司延攬,到香港、上海負責法務多年,現在長居東南亞。他對這幾年東南亞的變遷,與台灣人這一代的機遇,很有感觸。

 

為什麼他有這樣的感觸?因為他看到了國際局勢中,台灣的前景及機會,以及面對這些機會所需要的資源能力。

 

 

台灣的前景不在歐美、日韓或中國

 

三星不只把力量用在研發製造手機,在各地市場建立形象與延攬一流人才,都是戰略的重要拼圖。圖為三星在台北市的某門市。

三星不只把力量用在研發製造手機,在各地市場建立形象與延攬一流人才,都是戰略的重要拼圖。圖為三星在台北市的某門市。

 

若有人想要跨出台灣的邊界找舞台,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可能的選項。歐美(好像)很美好,如果努力,也許可以爭取成為受雇者,努力融入,過上(可能)很美好的小日子。很多人愛日韓劇,欣賞日韓貨,我們可以當粉絲和消費者,但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我們彼此仍然是競爭者多於合作對象。投向中國曾經是閃亮的選項,現在愈來愈值得遲疑,中國官方強勢,民間企業也已經壯大,台商與台幹已經沒有優勢。

 

 

台灣要成為舞台要角,機會在東南亞

 

台灣人這個群體,如果還希望在國際上有所重要性,要做些從無到有,從有到大的事業,機會在東南亞。東南亞土地廣大、人口眾多、物資豐裕,目前的一哥是島城新加坡,力量排行老二的就是馬來西亞,次之是泰國。無論在任何方面,台灣和他們(至少)平起平坐一點都不難。

 

 

經略東南亞,台灣有優勢與資源

 

相對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台灣在許多方面有優勢,可與之互補。首先,台灣的教育水準、科技層次、法治程度,社會開放和穩定度領先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台灣多數人能說流利中文,一部分人英文能力不錯,要和世界兩大經濟體互動都容易。

 

東南亞有大量華僑,與台灣親近性甚高;在台灣有許多東南亞移民的二代,有血緣與文化的親近性。

 

台灣手機大廠 HTC,在台灣知名度很高,但出了台灣,就似乎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圖為 HTC 總部。

台灣手機大廠 HTC,在台灣知名度很高,但出了台灣,就似乎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圖為 HTC 總部。

 

 

經略東南亞,台灣需要追趕補課

 

台灣從二十多年前開始,就開始運用東南亞的廉價勞力當作生產基地。但日韓謀劃經營東南亞為市場,已經數十年,從未間斷或離開。例如,緬甸較為有錢的人高比例購買日本車,市佔率最高的高端手機是三星,日韓知名度養用戶,以用戶養在地資源的循環不斷深化。台灣的納智捷和 HTC 在東南亞反而不見縱影。

 

又例如,日本長年資助 NGO ,協助東南亞許多國家,進行教育推廣、普及醫療。這些都讓日本在東南亞,擁有相當好的形象與社會關係。東南亞常有「排華」事件,不見「排日」,很可能和此有關。

 

台灣要成為世界強國,可以說註定不可能。但台灣人,成為跨國人才,成為跨國公司創辦人,為世界開創新的服務與商品,這絕非不可能,而且現在,東南亞可能是最容易讓台灣人發光發熱的舞台。然而,要走上這座舞台,我們的門檻和困難何在?在下一篇中,將要細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