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比爾蓋茲 下的所有文章

(Q&A) 如何激發年輕人的學習動機?馬拉拉的父親說:「我所做的,只是沒折斷她的翅膀。」

 

問:如何激勵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現在接觸的學生都缺乏學習的動力。(37歲 男 補習班老師)

 

答:(謝宇程)今年,年僅十七歲的馬拉拉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她一邊學習成長,就一邊投身世界平權的改革運動,才十七歲,她已經獲得了全世界的敬重和肯定。

 

馬拉拉的父親 Ziauddin Yousafzai 在 TED 講台上說,人們常問,他怎麼教育馬拉拉,讓她能如此勇敢?這位了不起的平凡父親說:「我所做的,只是沒折斷她的翅膀。」

 

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

 

若在台灣一個十五歲少女要投入和平運動,她的父母老師會怎麼說?「管好自己的功課要緊。」

 

 

台灣激烈的折翅膀大賽

 

台灣產不出十七歲的和平獎得主,因為父母常以愛為名折斷兒女的翅膀。古代中國父母可能以愛為名,為女兒裹小腳。今日,父母還可能以愛為名,禁止孩子做某些事,勒令孩子做一些「別人都在做」的事。

 

 

加裝鐵欄桿,外頭進不來,裡面出不去,關住的只有教室這個空間,還是學生的心靈?

加裝鐵欄桿,外頭進不來,裡面出不去,關住的只有教室這個空間,還是學生的心靈?

 

 

我參與過一個在高中辦的程式營隊,幫助有興趣的學生用矽谷最前緣的資源學習程式;指導營隊的,堪稱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程式高手團隊。然而,我知道部分父母以及學校教師關注的焦點在於:學習程式要「適可而止」,不要影響他們其他科目的學習,並且段考幾個星期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程式上。

 

我曾在一個台大辦的科學競賽發表會場當聽眾;結果與會的同學竟然說,父母希望他們不要參加,因為害怕投入時間在這個競賽會影響他們的學業。這件事意外到令人覺得趣味:這是一場科學競賽,而且舉辦者是台大。

 

更不用說學校的課程,讓學生在英文課就不淮讀中文小說詩詞、在國文課不能算想到一半的數學題,在化學課不能讀物理學家傳記。

 

 

先殺死再搶救,先扼殺再激勵?

 

究竟是我們的年輕人天生缺乏學習動機,還是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們很花了很大的努力把它們撲滅?當孩子自己向前踏步追尋的時候,我們就發怒、責難、禁止。他當然停下腳步,放棄自己走路,意興闌珊地眼神空洞。然後我們再次發愁:孩子都沒有學習動機。

 

我們到底期望什麼?我們期望孩子在指定的十點整,對於指定的數學科,針對指定的三角函數,針對這堂課的進度 sin 到 cos ( tan 是下次進度) ,一聲令下開啟興趣;然後關掉對數學的興趣在十點五十分整,接下來在十一點整開啟對國文課五柳先生傳的興趣?對不起,世界上不存在這樣的興趣。

 

支持老舊學習模式的,是威脅恐嚇和責打。興趣,這一種我們近年來認可的學習動力,和過去老舊的學習模式不相容,當然 bug 滿天飛,怎麼 de 都 de 不完。

 

 

保持冷靜,let it go.

 

帶領賈伯斯、比爾蓋茲、札克伯格成為鉅子的學習動力,不是他們父母和老師餵給他們,不是頸上拉個圈拖著他們跑。而是他們本身從內發湧出,對於美、對於機械、對於程式語言的好奇,他們不管課業,徹夜不眠,最後休學。他們的父母只做一件事:保持鎮定。

 

回到您的問題:「如何激勵中學生的學習動機?」迪士尼的動畫早就告訴我們奧義:Let it go

 

 

(Q&A) 歐美培養學生創造「影響全世界」的產品;台灣教育學生成為「和別人一樣」的輪班星人?

 

問:老家在台中市,許多親友都競相驅使小孩報考私立初中,所持理由是教學品質,管教嚴格、同儕素質,減少霸凌。請問謝老師的看法如何?(40歲 男 跨國科技公司)

 

答:(謝宇程)同一間學校,老師及各別班級經營情況都不同,每年也會改變。所以我以下回答不針對問題中的私立學校。

 

 

教育是要讓學生學習運用自由或培養順從?

 

在我對教育的理解中,一間強調管教嚴格的學校,也許適合用來暫時約束毒病或偏差行為的少年。但若是教育正常的年輕人,強調管教嚴格的學校,我認為沒有資格討論教學品質、學生素質、減少霸凌。

 

近幾年稍稍研究了比爾蓋茲、祖克伯格等人的教育歷程,以及歐美優良學校的教育方式。我在這些卓越人物的長成過程中,在這些名校的管理模式之中,最找不到的,就是「管教嚴格」。

 

 

部分高中以較自由開放的風氣聞名,例如師大附中和圖中的建國中學。

部分高中以較自由開放的風氣聞名,例如師大附中和圖中的建國中學。

 

 

那些卓越的人,年輕的時候往往是得到極大的自由,而教育、師長、父母所做的,是教他們如何思考判斷,如何運用時間,如何督促自己完成重大困難的事,如何過一個快樂、精采、有價值的人生。這樣的學生,當然不會去霸凌同學;這樣的學生,才有資格來討論「素質」。

 

 

「減少霸凌」為名的嚴格管理是一種「學校霸凌」

 

台灣有些虛假的明星學校,它們的特徵是:把學生培養成忍耐順從的高手。這些學校的專長在於剝奪削除學生一切可能的自由:沒有自由運用的時間(課後自習、假日補習),沒有自由選擇的機會(衣著、髮長、課外學習、校系主修)。

 

他們所有的時間都由學校排定,所有的選擇都已經有了必然的指導。也許同學間的霸凌減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系統性地,有秩序地被學校霸凌-剝奪自由、強制行動、鉗制思想。培養出來的學生,日後是怎樣的情景呢?

 

 

忍耐順從帶來錦鏽前程?

 

擅於忍耐順從的學生,粗略來說,日後有兩個走向。

 

第一類,他們繼續當乖孩子,他們可以在死板守舊的職業環境下生存良好,例如公務員、學校教師、公營企業、銀行職員、基層工程師等。他們對於在工作上沒有決策權、沒有自己的聲音或意見,沒有創見或特殊表現,能感到安然自得。對於上層種種合理和不合理的規定,熱衷遵守。他們每周吃一兩次美食,每年一兩次出國旅行,就覺得很開心。

 

另一類學生,當他們終於有自由的時候,例如大學或從學校畢業,他們會迷失茫然,他們不擅於做決定與下判斷。有人將自由投注在膚淺的玩樂中,浪費掉一段時間歲月,甚至闖下小災或大禍。有些人開始想讓自己不一樣,想做些事,想獨當一面,才發現自己沒有自信,難以獨當一面,不擅發表見解,沒有辦活動及經營社群的經驗…。有一些人能克服難關,有一些人永遠不會克服內心深處壓抑與順從的模式。

 

 

選擇「影響全世界」或「和別人一樣」?

 

賈伯斯、比爾蓋茲、祖克伯格…這些人從小學習運用自由,他們的教育中很少硬性規範,沒有人生的正確道路,沒有必然的選擇與生活模式。他們三十歲之前,都領導團隊、運用創意,發表了影響全世界的產品。

 

而在地球的另一邊,有幾萬個人,三十歲的時候,是歐美品牌外包廠商的生產基地中的、每天輪班照表操課的基層工程師。他們的教育,教他們順從、聽話、忍耐、不要有意見,和別人一樣就好。

 

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三十歲的時候,「比較像」哪一邊?您希望您的孩子未來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您問我,我絕對不會選擇讓孩子在「限制多元視野、自主判斷和行動」的環境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