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 下的所有文章

獨立思考的前提是自私自利?

 

講者:黃世宜 老師

 

 

Shopping_cart

 

 

前一陣子本人大放厥詞,說「獨立思考的前提在於自私自利」,之後有一些討論,我就把回應寫在這裡。

 

當初用「自私自利」這一個負面強烈的字眼,從小被教育溫良恭儉讓的我,心裡的確也一陣猶豫自責。最後,還是狠下心,一劍給他揮下去,就是故意用「自私自利」。

 

為什麼?因為,我希望大家能感受到一種疼痛,才能正視我們思考上的「小腳」。

 

解開纏腳布,是上個世紀初的事情。把腳纏得小小的,本人走起路來痛苦不堪,但社會定義為「搖曳生姿」。我們崇尚自己的苦自己吞,要奉獻自己取悅眾人。現在,關在家裡的小腳們都不見了,但是小腳們卻還走在我們這個世紀的華人思維裡。

 

我觀察到,自私自利在東西方,所出現的時間點是不一樣的。西方人一開始的時候就明白公開地「自私自利」:很明確地告知,他本人如何如何質疑,不接受怎樣怎樣的條件。然後就大家所提出的不滿意見,反覆進行討論投票表决,直到大家達成共識。在西方,一個新制度會花很多時間討論才會付諸實行,但一旦實行後,這個制度,基本上就已經可以像一輛德國車,奔馳上路。

 

但我們的制度剛好是相反的。

 

一個新制度下來,起初都像一條乾淨潔白的纏腳布,充滿道德理想抱負。孩子,忍忍吧,咬著牙露出你的笑容,為服務社會奉獻努力吧。但一轉身,在背後數鈔票的,又是那一個當初叫你纏腳,你不知道該叫老鴇還是母親的長輩。然後,整個制度就像裹小腳的女人一樣,走得緩慢,走得搖搖晃晃。

 

 

天主教堂

為什麼我要去上這個課?

 

講者:黃世宜 老師

 

 

天主教堂

 

 

昨天,談到大女兒應該要去準備上宗教課的事情。因為在瑞士天主教地區,很多家庭當孩子大概九到十歲左右,會開始在課餘送孩子去上一段時間的宗教課,然後準備接受聖禮,代表對天主的信仰更進一步這樣。

 

昨天聽到我們大人在那裡談怎樣安排課後去上宗教課時,我女兒突然說,

 

「為什麼我要去上這個課?」

 

其實我有點愣,對啊。

 

「這……在我們這一邊,受聖禮是天主教徒的一步。也是基督徒的開始。」其實一向習慣獨立思考的我,已經預感到我無法說服我的孩子,講得心虛。

 

「那為什麼我是基督徒?不是猶太教或是回教徒?」女兒很犀利。

 

「因為……因為你是生在這裡。而這裡大家都這麼做……小孩一出生就帶去受洗,然後等十歲就……」我聲音整個弱掉。

 

「所以,是你們父母幫我決定我該成為天主教徒的?你們憑什麼幫我做決定?不行!我不要去上這個課,我要等我長大之後,想清楚了,自己再決定要不要信教。」女兒一下子把我說服了。

 

後來我跟女兒道歉,並感謝七歲的她,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