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腦斷層 下的所有文章

work

(Q&A)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問: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女 醫學中心 醫師)

 

答:(蔡依橙)您做兒科的,一定知道,孩子有興趣的事情,不准他做,他一樣會去做,而且往往做得很好,像是打電動 XD 而沒興趣的事情,又打又罵,摧毀了自信,勉強作了,成績也差強人意。

 

所以,重點就是……

 

 

興趣!

 

就挑您喜歡的、好奇的、有興趣的去學吧。例如我自己來說,其實開始做心臟電腦斷層的時候,我是真的被這個影像給迷住了,當然過程有很多很苦的時候,找不出診斷、想不出為什麼失敗、五個小時還沒辦法完成的重組。但因為開始的時候有興趣,所以往往能走過這個困難幽谷。

 

在與心臟科 combined meeting 的時候,我曾經脫口而出:「這是我們人類文明第一次,能用非侵入性的方式看到這樣的疾病。」心臟科醫師嚇傻了,想說有這麼誇張嗎?但那時候的我,就是用那樣的熱情與興趣撐過來的,而且甘之如飴。

 

所以,有限的時間,要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又要形成競爭力。唯一的解答就是興趣!

 

work

我對心臟血管領域真的很有興趣,不管是新知識、教學、研究、醫療,因為喜歡,即使一頭鑽進去,連續做 12 個小時,也不會累。

 

 

什麼東西都有用

 

很多人會想,可是我對醫療上最近流行的東西興趣不大啊,反而是對 facebook、網站設計有點興趣 (或您可代換為任何你有興趣的事情)。

 

答案很簡單:「那就去做吧!」

 

當初做為放射科醫師的我,對 facebook 跟網站設計有了興趣,花了大量時間,去閱讀相關資訊:為什麼 facebook 有這麼高的黏著性?為什麼在美國年輕人開始不太用 facebook,但台灣卻沒有衰退的現象?不同的社群服務,他們的權力與連結關係是怎樣的?在不同的國家,又會產生怎樣不同的效應?為什麼不能只用 facebook,一定要有網站?怎樣的網站會讓人喜歡?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完全就像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學生,快速的學習任何基礎的知識:注音符號、簡單國字,而且因為有興趣,所以零碎的時間能看篇網路上的好文也不錯。

 

哪知道,2009 年我開始上 facebook,2012 年我靠著對網路的知識,架起了網站,開始新思惟國際,一直到了今天,與團隊成員一起架了這個網路講堂的平台。

 

這有點像是「自我應驗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當我們想、當我們做、當我們喜歡,事情就會漸漸往那方向去走。

 

所以,喜歡什麼都好,就去鑽研吧!加油!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Walter E. Berdon Award Plaque

短時間精通全新領域:心臟電腦斷層

 

講者:蔡依橙 醫師

 

 

Walter E. Berdon Award Plaque

2006 年,技術獲國際獎項,那時候的我,相機低階,鏡頭變形嚴重,左邊的毛巾,是折一折拿來當鍵盤護腕墊的,右邊,則是正在跟我的老戰友 ThinkPad,一起準備國際演講的內容中。

 

 

世界的心臟電腦斷層浪潮,第一篇文章在 2001 年發表,實用價值確認在 2002 年,而我的醫院安裝機器開始掃描,是 2005 年初。起步慢了四年,但我們很努力,在 2005 年底就做出特色,技術在 2006 年就獲得國際獎項。

 

很多人問我,這過程有沒有任何技巧?歸納整理如下。

 

 

網路時代學習超快

 

在台灣,只要你有點成績,每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國外哪裡學的?」但事實上,心臟電腦斷層我全部是自學。起步的時候,也沒有資源讓我去德國與荷蘭的幾個領先的醫院參觀,不止沒有線可以牽,也沒有錢。臨床工作多,事實上也走不開。

 

我能做的,就是把手上的資源弄熟。所以,我自費訂閱了三本放射科領導期刊:Radiology、Radiographics、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AJR),連續兩年,把裡頭的 cardiovascular imaging section 全部翻過,其中幾篇知名團隊的論文,我把 PDF 印下來隨身帶著看,紙爛掉了、破掉了,就再印一份。

 

因為我沒有任何論文寫作的經驗,要一次熟悉心臟影像現況、瞭解國際學術氛圍、精通研究寫作技巧,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熟讀標竿人物的論文,連研究設計也全部學起來。

 

所以,我學瑞士的團隊,寫了準確度的研究;我學韓國的創意,寫了先天性的文章;我學義大利醫師的研究設計,讓我的顯影劑注射技術,被國際認可

 

這個經驗,讓我知道,你不用真的去德國、韓國、義大利跟人家學,把人家的論文從頭到尾讀十次,熟悉參數與流程,在自己醫院裡要複製,並不難。

 

只要有一條網路線,跟什麼都願意做的態度,就可以。

 

 

沒日沒夜過兩年

 

人,一生都有幾次遇到大浪的機會,把握住了,就能叱吒風雲好多年。就像,人一生都會遇到幾次房地產低谷,敢買就有機會致富。但在那些歷史的重要時刻,我們往往不見得能精準把握。

 

幸運的是,經營專業跟買房地產不一樣:房地產,你不能什麼都買、天天買;但專業,卻可以什麼都拼、天天拼,拼到你找到一個大浪為止。

 

當年,我真的是什麼都有興趣,從超音波到介入治療,從骨骼肌肉到腹部判讀,連胸腔放射都學很深。最後,只是因為心臟這領域,我感覺比較自在,可能骨子裡就是喜歡開拓新領域的人,所以連續耕耘了十年。

 

從 2005 年起,我約有連續三年,早上 7:30 晨會準時到,下班都是晚上 10:00 以後,甚至偶爾靈感一來,還會待到凌晨兩點多,才知道,醫院的飲水機,會在清晨兩點停機自消毒,那時候想喝水,得到 24 小時便利商店去買……

 

週末?有兩天可以工作耶,當然要好好把握!通常我是八到八,睡醒大概八點,然後一直做到晚上八點,再回家。

 

那陣子,我的太陽能卡西歐手錶,因為照不到太陽,常壞,連續三次去修,老闆的表情怪異,似乎想問又不敢問,心裡想的大概是:「先生,你是從事什麼見不得光的行業嗎?」(哈)

 

這段時間,我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也讓我的學術研究起飛。

 

 

浸泡在市場裡頭 找到差異化的方向

 

在起步的時候,我清楚的知道,這個科技,我們落後最先進的歐洲約有四年,對學術發表來說,這只是前奏,還很有機會。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多數的研究者都專注在少數幾個領域,與我實際遇到的臨床案例,有明顯的出入。所以,我很快的找到四個利基市場先天性、全心臟評估、心臟內植入物、困難血管電腦斷層。

 

在這四個領域,發表文章的被接受率可達八成。但如果做跟歐洲一樣的題目,能被接受就偷笑了,往往也登不上領導期刊。

 

 

其實,學術界跟商業界一樣,比眼光、比速度、比技術、比創意、比執行、比策略、比差異化。蠻有意思的!

 

如果這些重點都能做到了,你一定能在國際學術舞台找到一席之地。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