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網路講堂

(Q&A) 基層醫師需要做研究嗎?還是要成為大老繼續荼毒別人嗎?

 

 

 

 

問:基層醫師需要做研究嗎?或是說寫出很多 paper,是一種擺脫健保荼毒的好方法嗎?有地位後,成為大老,掌握資源,繼續荼毒別人,所以不再關心健保對基層醫師的剝削?(男 39歲 地區醫院婦產科主任)

 

答:(蔡依橙)其實我覺得基層醫師,如果沒興趣,並不用作研究的。但卻可以把研究的「精神」帶進工作中。

 

 

收集營業資料與可能影響因素,分析到底怎樣才能讓營業額最大化!

收集營業資料與可能影響因素,分析到底怎樣才能讓營業額最大化!

 

 

例如:所有的產婦中,多少比例的人會訂醫院的餐,多少比例的人會繼續住我們的月子中心?如果比例低,為什麼?是因為價格太高?環境不如期待?還是我們少提供了什麼民間在意的服務?這個問題要怎麼去取得答案?用問卷嗎?問卷大家會說實話嗎?問卷回收率能高到反應真實嗎?問卷要怎麼設計?請同仁一個一個問嗎?用問的大家會說實話嗎?用問的能做出高品質的決策嗎?

 

例如:為什麼一樣做人工受孕,我們的成功率就比別人低?機器、設備、人力都一樣,成功率跟滿意度就是輸人家一節?怎麼辦?

 

健保屬於政治策略(簡稱政策)的一環,要改變並不容易。大聲疾呼也很多人做,您是業內,也知道那些人後來下場如何,很苦澀的。所以,如果在健保內做的不快樂,建議可以逐漸往健保以外的自費領域去走,這部分,近幾年靜悄悄的蓬勃了起來。

 

生存第一,生存的快樂第二。研究,對您的生存或快樂有幫助時,就做;如果沒有,那就帶著「精神」去努力就好囉!

 

我做研究,我掌握資源,但我選擇不荼毒別人。

 

 

點滿自己的技能

 

 

(Q&A) 給「想創業的醫學生」的建議

 

問:身為ㄧ個未來想要創業的醫學生,有什麼技能/經驗/……是可以再這個階段先培養的嗎?蔡校長說,創業後需要的技能,我們事前只能準備15%。所以,我希望能夠將那15%準備完全!(男 25歲 醫學系學生)

 

答:(蔡依橙)從我已經走過專科醫師訓練、國際學術舞台,一直到開始自己的創業,回頭看我醫學生的日子,有以下建議給您。

 

醫學生時期的 call 機,用當年的數位相機拍。畫素低,對焦差。現在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拍的照片也比當年我特別買的數位相機好很多,一台取代當年的兩台。這樣的進步幅度,怎麼可能預知重要的事?XD

醫學生時期的 call 機,用當年的數位相機拍。畫素低,對焦差。現在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拍的照片也比當年我特別買的數位相機好很多,一台取代當年的兩台。這樣的進步幅度,怎麼可能預知重要的事?XD

 

 

創業項目無法預知,但熱情會帶你去。

 

我大六的時候,剛進醫院,才知道放射科在幹嘛的,於是立定志向我要作個放射科醫師。那時候的我,不知道心臟電腦斷層,也不知道我後來能開展的各項突破,更不知道我對教育有興趣,當然也不可能知道這家公司會叫做「新思惟國際」。

 

所以,你如果真的想創業,除非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熱情跟目標,不然在這個時間點,「對什麼事情都有熱情,都想試一試」,是個不錯的策略。

 

 

趨勢無法預知,但熱情會帶你去。

 

但大二開始的我,就迷上了網路,從 撥接上網 + BBS 開始,有了個人板、電子郵件、寫自己的部落格、架自己的網站、facebook 一路過來,那時候純粹就只是玩,覺得這真有趣,可以在網路上有個自己的言論空間,後來這些技能發展了將近 20 年,就成了「新思惟國際一開始開課的骨幹。

 

那時候玩網路,可沒大道理,說什麼「網路是趨勢,我們要接觸」,純粹就是感受到了網路上好玩跟「黏」,就這樣一路被黏。

 

勇敢的去感受生活,喜歡的事情就去做,當別人指責你「貪玩、不務正業」時,逼自己做更深入的思考,思考所做的每件事情的意義,喜歡,就繼續下去。或許,其實你正站在浪潮上,只是你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

 

 

需要的技能無法預知,但協同合作一定要。

 

回頭看,我非常感謝社團以及在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工作的經驗。

 

社團,讓我知道,當「沒有錢的時候,憑什麼大家要聽你的」。熱情應該怎麼管理,組織應該怎麼決定方向。

 

「沒有額外給付的活動,為什麼大家要聽你的?」對領導者,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沒有額外給付的活動,為什麼大家要聽你的?」對領導者,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醫學中心,讓我知道一個巨型的組織一定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巨型組織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當我有了自己的公司,我會避開巨型組織作得比我好的領域,也會避免在公司還小的時候就出現巨型組織的各種問題。

 

區域醫院,讓我更理解社會真實運作的規則,畢竟公立醫學中心有多重目標,盈餘並非唯一指標,他們還有上級機關、國家政策、政治角色需要去平衡。私人區域醫院就簡單多了,大家在一條船上,共負盈虧,業績下滑太嚴重,就是沈船。

 

單一目標有單一目標的險境,多重目標也有多重目標的困難。如何跟你的同仁、上司、平輩溝通價值、危機應對,這就不容易。

 

創業,也是在這些狀況中擺盪。我很慶幸自己曾經受過這些訓練。

 

 

(Q&A) 自學與創業?跨領域?研究投稿的目的?

 

問:

  1. 關於自學與創業的經驗分享。
  2. 如何快速掌握跨領域的知識架構。
  3. 研究投稿的目的與成效為何?基於興趣,持續在做心理學的質性研究,但也疑惑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XD

(男 28歲 行動心理師)

 

答:(蔡依橙)這幾個問題,小弟過去有約略提過,以下是相關連結,閱讀之後,歡迎提供更多背景與細部問題,繼續線上提問

 

最後分享一些有關「研究的目的」,一個常被忽略的部分。

 

做研究,有個常被忽略的好處: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做研究,有個常被忽略的好處: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自學與創業

 

(Q&A) 對診所人員的教育、行政與領導上該如何自學?

(Q&A) 如何維持教學與自學的熱情?

自學行政、管理與領導

自學創業

 

 

快速掌握跨領域

 

(Q&A) 是否可提供跨領域整合知識的方式?知識學習的策略?

(Q&A) 如何學習並精通不同領域的事物?

 

 

研究投稿的目的

 

我認為,如果不是工作或升遷上有要求,其實純粹對研究有興趣的人,並不多。所以,如果您沒有急迫的壓力,也沒感受到研究的有趣,那就不見得要繼續啦。

 

對醫療人員來說,除了名利的羈絆以外,研究還有一個往往被忽略的好處:「與國際社群接軌」。研究讓我們有個理由,去國際學會講給別人聽,也聽聽別人怎麼看我們,更可以看看同樣的主題別的國家的專家怎麼切入,甚至可以拓展國際人脈圈。對於拉高視野、增加思想的深度與層次,都有非常大的幫忙。

 

我就是這樣的受益者,也常建議年輕朋友,如果做研究,記得把站上國際舞台當成目標

 

 

國際水準的課程

 

 

(Q&A)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工作與教育?

 

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工作與教育?(女 38歲 麻醉科醫師)

 

答:(蔡依橙)您是指給自己的教育、給年輕醫師的教育,還是給小孩的教育呢?

 

給年輕醫師的教育,以及給小孩的教育,在其他文章我們約略有提過,請參考:

 

給實習醫師們一小時的啟發

技藝傳授:把住院醫師當未來的自己

教年輕人寫論文:完成那些他們以為做不到的事

(Q&A) 如何在自我教育與教育小孩之間取得平衡?

(Q&A) 工作占據大量時間,想找假日父母的家庭教育出路?

 

這邊我們以「給自己的教育」做進一步說明。

 

 

工作的分類

 

工作分兩種,有例行性的,跟啟發性的。

 

以您來說,插 endo、放 CVP,這種就是例行性的,做到不想做、做到有點煩。啟發性的,就像是困難插管、複雜病人麻醉、嬰幼兒麻醉,偶爾做一次,每個又都不一樣,過程總能啟發我們多念點書、找點資料的事情。

 

啟發性工作:總醫師時,將 8Fr 管子放進一個反覆嚴重發炎已纖維化的攣縮膽囊,寬不到 3cm,且仍遵守經肝臟的最安全路徑。不過作了十幾個後,就變成例行性工作了 XD

啟發性工作:總醫師時,將 8Fr 管子放進一個反覆嚴重發炎已纖維化的攣縮膽囊,寬不到 3cm,且仍遵守經肝臟的最安全路徑。不過作了十幾個後,就變成例行性工作了 XD

 

重點就是,例行性的要快,避免佔掉太多時間。至少要壓到 80% 以下。永遠要有 20% 左右的工作,令你覺得有挑戰性,樂於學習。

 

8020

 

因為例行性的工作其實往往是我們的薪水支柱,所以還是得做,建議 80% 以下,越低越好。

 

 

當啟發性工作佔比甚高時……

 

啟發性的工作,能持續讓我們成長、自我教育,對人生的完整性幫助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啟發型工作到達 80% 的高比例時,挫折感會越來越大,同時薪水也可能開始下降。這部分需要調適。

 

我的方法是,用突破後的成就感,去對付沒有答案時的挫折感。薪水下降的時候,要思考自己現在所做的各種突破,是否有長遠高額報酬的可能。

 

例如:您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超音波疼痛介入治療,健保給付低、導致收入低並佔去你很多時間。但如果未來這樣的技術可以讓你開業做自費,而你也有打算開業,那目前的薪水損失跟技術突破,就應該視為初期投資。這樣會比較容易協助您調整自己不平衡的情緒。

 

 

實現夢想的路,不那麼累。

 

既然是投資 (超音波疼痛介入技術),就有個目標可以把他實現 (開設自費門診或自費診所),而實現的過程中,就會有動力去補足其他需要的技能 (行銷、定價、客戶體驗、顧客關係經營),兼顧工作、自我教育、收入的策略,就這樣完成了!

 

 

(Q&A) 如何專注?如何避免上網就黏到臉書?

 

問:專注,是自我學習基本要素,可是現實狀況,就是等你坐到書桌上時,腦袋裡總會有一些雜事影響你,要是打開網路,狀況更慘烈,開始收信回信,打開臉書之類,時間就沒了,所以除了對事情的熱情跟興趣外,想請教各位講師有沒有其他專注的秘訣?蔡醫師,您的時間管理系列後續,有沒有打算繼續寫?(敲碗~~)(男 35歲 市政府中堅幹部)

 

答:(蔡依橙)……狀態顯示為倒地不起。先回答專注好了。

 

這幾年,facebook 真是令人又愛又恨,為了跟這些網路服務和平共存,我有以下技巧:

 

時間管理技巧系列,快四年了,好像真該繼續寫了……

時間管理技巧系列,快四年了,好像真該繼續寫了……

 

 

  1. 瀏覽器的首頁,不可以設為 facebook。我目前是設 Business InsiderBBC 中文網新頭殼。這些網站黏力都不如 facebook,尤其用英文又有一些語言障礙,可以避免自己一開 Chrome 就魂飛魄散 XD 真黏上去,也學會看國際資訊,不錯。

 

  1. 即時通訊軟體,不可打擾工作。所以我的 facebook messenger、LINE、微信等,都設成 LED 通知,但無震動、無聲音。facebook 聊天室也從來都是關閉的。放心,如果有人要送你兩百萬,絕對會電話通知到你的,不會因為沒看 LINE 就錯失機會 XD

 

  1. 以「非同步通訊」為溝通主力。以我來說,Gmail 是聯繫主力,電話只討論急事。如果電話接起來,但發現是不急的事,我會在電話中說:「請您把企劃與相關資料,email 給我,我會仔細看過並回覆。」讓合作夥伴知道,我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打擾」,我做決策與回覆,都很認真。

 

  1. 重要的事,「約時間談」,好過「直接拿起電話」來打。與講師或朋友們談正經事,不管是電話或 Skype,我都是先在 email 跟伙伴約好時間,然後才談。因為約好時間,大家都有思考跟準備的餘裕,討論更深入、更切入重點。直接拿起電話來打,可能會打斷人家高品質的連續工作時間,真開始講了,又要花一段時間前情提要,很沒有效率。

 

「時間管理技巧」我剛去看,已經四年了!雖然裡頭的原則跟行事曆,我都仍然持續在每天的生活中使用。但這四年的世界,變化好大,的確是有增加的必要,

 

時間管理技巧:Part 1 前言、資源規劃與80/20法則

時間管理技巧:Part 2 切細夢想、捨棄的藝術與「口袋行事曆」

 

不過,最近新思惟國際剛上軌道,網路講堂也熱鬧,暫時還是以這邊為主,哪天您在這領域有了心得,歡迎您寫 2014 年的新版本,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