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

選到有興趣的科系領域,大學與生涯就一路順暢?

 

講者:謝宇程 研究員

 

ychsieh-01-01-1

 

最近幾年,教育領域的價值觀稍有轉向。過去,選科系必問是否「熱門」,挑職業必選「高職」,但近來,「興趣」成為了重點關鍵字。愈來愈多父母願意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也比較多學生開始思考科系的內容是否符合興趣。這是一個進步,我很肯定。

 

但是,故事結束在這裡嗎?進了有興趣的科系,小王子和小公主們就會在大學過得幸福快樂嗎,會和興趣白頭偕老嗎?那可未必。先從我最近訪談的設計師 Helen 說起吧。

 

 

選到了有興趣的科系,好棒!(?)

 

Helen 從小成績是相當不錯,極可能考上台大。但她把台大的招生簡章看過一次,發現沒有對任何一個科系感興趣,她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合適讀大學。一直到她發現成大有「工業設計系」,這個系的科目和美學、工程、人文、商業都有關係,讓她極感興趣。雖然學校老師不支持(不願意班上少了一個台大錄取名額),Helen 最後還是以優異的成績上了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工設系。

 

但是,快樂的時光沒有就此到來。

 

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發揮的領域之一,汽車外觀設計;
據說,隨手畫一條弧線,就看得出你有沒有天分。

 

 

四年大學,有收獲的課只有…兩門

 

Helen 回憶,在成大的課程,至今仍然失望。讓她感到挫折與沮喪,學起來覺得快樂的課程極少,只有兩門算是有收獲。這兩門課的老師,都是業界人士在成大兼任,教學的內容、教材、方法較靈活有趣,而且帶入業界真正的設計思維與作業流程。

 

在成大工設系,許多必修課程,如:微積分和物理學……等,內容是比照工學院,並沒有依照工業設計領域的需求,設計科目和上課內容。老師們的解釋是「為了讓學生轉系容易」。

 

 

創意作品被扣分 – 因為有創造

 

而且許多專業課程的老師,都是學術研究的人才,但沒有業界經驗,老師只能照課本附的投影片搬演內容。某些設計作業的評分標準,竟然是以「市面上的成品」為準,創新的設計竟然因為「和多數的商品不同」被扣分了。

 

這些作法,她和同學當時都無法認同。之後在工業設計領域工作五年的經驗,也印證了她當時的想法。

 

Helen 總結她的學習經驗,她認為在成大工設系的期間,大部分的學習收獲來自同學和學長姊。學長姊有時在課後開設計軟體操作的分享課程,硬是比相同性質的正式課程有料得多。而且,雖然她在學校有學到一些基本架構和思維能力,進業界之後大致上還是從頭學起。

 

 

如果大學無用,是否可以不讀?

 

談到這兒,我問了一個殺手鐧問題:

 

「一個聰明努力的高中生對工設有興趣,你會建議他直接去工業設計公司從助理開始邊學邊工作,或是成大工設畢業後再加入同一個公司,你覺得孰優孰劣?」

 

她想了一想,回答:

 

「前者會學得比較多。只是目前台灣的老闆是否願意晉用沒有大學學歷的畢業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傢俱

工業設計發揮的領域之二,家具設計;
家具的價格落差極大,原料只是小部分原因,設計才是主要價差來源。

 

Helen 算是幸運的。她在工業設計上有興趣也有能力,在畢業之後,很快受到肯定,進入口碑相當好的工業設計公司任職,在工作上也如魚得水。

 

不過有趣的是,她不久前從穩定的工作離職。她的原因是,她現在已經不想只做商品外觀的設計,她更希望能更深入參與商品功能、市場定位等方面的規劃。

 

 

原來「重視興趣」並不是萬靈丹

 

Helen 的學習到就業的歷程其實不算特別,但可謂相當有代表性 — 展現了「學習興趣」、「教育體系」、「專業職涯」三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重視興趣」這樣的單純原則,其實並不能夠充分地套用「教育到就業」的種種選擇與規劃。

 

稍微整理原因如下:

 

「興趣」本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物質,它是一種綜合評價與感受,會隨我們的知識、經歷的開展而變化。

 

因為教育體系內部的各種(過時的、不良的、僵化的)規範與制度,一些有教學資格的人,其實並不適合、沒能力教學,反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忱。

 

工作場域的實況,有權力、利益、結構、產業環境等複雜因素。對一件事有興趣,和將這件事當作謀生工具,兩者並不可同日而語。

 

究竟,學習興趣、教育體系、專業職涯三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應如何分解?我們會在其他的文章中細細道來。

 

 

謝宇程 研究型作家

謝宇程 研究員 主講與問答

 

謝宇程 研究型作家

 

謝宇程研究員簡介

 

 

教育方法借鏡系列

 

學習人生重於學習考試-丹麥教學

課本上學不到的事物,丹麥學校如何教?

哈佛畢業生說明:美國最好的中學,如何培養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哈佛畢業生分享:美國首善中學教育,強調比標準化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史丹佛畢業生回答:為何亞洲學生贏在起跑線,歐美贏在終點線?

史丹佛畢業生回想:誘發學習動力的最好手段不是考試

嗜酒偷懶的家教老師,如何啟發日後的一流程式工程師?

 

 

學習與教育看大局系列

 

跨國公司律師提醒:台灣要成為舞台要角,機會在東南亞。

跨國公司律師建議:面向未來,最有價值的學習是學那些沒有人在學的事。

親子共玩中,學習「發現和掌控風險」。

學音樂有助於學習語言,以及一切知識。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一:我們的孩子能否開創世界新局?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二:先進國家怎麼「煉」出來?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三:中國從先進而落後的原因?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四:世界在等待什麼樣的下一代?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五:讓下一代著眼於什麼樣的格局?

好學生待人接物該是什麼樣?Google 創辦人不一樣。

好學生興趣志向該是什麼樣?Google 創辦人不一樣。

給兒女取什麼英文名字?看似小事,請別大意。

您的兒女也許需要一個「世界名字」

「世界名字」是什麼?該怎麼取?

(Q&A) 是否建議兒女從小去國外留學?建議的年紀為何?

(Q&A) 讓小孩高中留學或大學留學的差異性與好壞?

(Q&A) 如何為孩子規劃留學地點?

(Q&A) 用經營管理原則來思考:人生是一種創業、教育是一種投資。

(Q&A) 如何幫助孩子了解產業與未來方向?

師生關係:「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遠」或「拜在師尊跟前伏得更低」?

師生關係:老師該是人格效倣的典範嗎?

自己的國家自己教:談國家認同教育

電腦遊戲也可以成為優良教材?

電腦遊戲世界也能學習溝通與領導?

(Q&A) 了解前世今生、因緣命運之書籍推薦

(Q&A) 請問有推薦的音樂教學資源嗎?

(Q&A) 如何培養刺激孩子的觀察力?

(Q&A) 暑假作業可以怎麼出,兼收自由多元與深入學習之效?

 

 

教育路徑探索選擇系列

 

選到有興趣的科系領域,大學與生涯就一路順暢?

多元興趣與才能,將陷入「樣樣通樣樣鬆」困局?

謝宇程的教育經驗歷程與啟發

(Q&A) 歐美培養學生創造「影響全世界」的產品;台灣教育學生成為「和別人一樣」的輪班星人?

(Q&A) 如何激發年輕人的學習動機?馬拉拉的父親說:「我所做的,只是沒折斷她的翅膀。」

 

 

擅用教育體制大不易系列

 

(Q&A) 孩子對學校課業興趣缺缺,如何引導渡過課業壓力?

(Q&A) 生活環境的教育資源不足,如何讓小孩擁有充沛資源?

(Q&A) 教育體制令人昏頭,講者對目前「體制外」教育的看法?

(Q&A) 為何教育專家研擬的制度與現實落差大,常朝令夕改?

(Q&A) 請問公私立學校如何選擇及家長如何適應?

(Q&A) 小學要不要遠讀資優班?

(Q&A) 十二年國教的峰迴路轉-三分鐘快讀版

(Q&A) 就讀體制外小學,要如何避免未來銜接國中時適應不良?

(Q&A) 家長要成績、學生要玩樂,在學習上如何找到交集點?

(Q&A) 離開教育體制,或是離開台灣,怎樣對孩子最好?

(Q&A) 如何觀察小孩的性向、特質與能力?

(Q&A) 如何在台灣培養大器不扭捏的孩子?

(Q&A) 有需要追求所謂的明星學區嗎?

(Q&A) 如何掌握未來趨勢來引導下一代?

(Q&A) 在台灣環境中,孩子如何能順應心性來待人接物?

 

 

學校教育效益與風險慎評估系列

 

要不要自學?並非二分,而是幅度拿捏

重新衡量「學校教育」的效益和風險

上學有風險?現今「學校教育」的三個層次

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學校教育和教師?

教育現場:未來教育的樣貌

不自由學習的風險代價:浪費時間

不自由學習的風險代價:扭曲的社會化

 

 

檢視教育傳統中的五育架構系列

 

重新認識「體育」:歐美國家眼中的「體育」

誤解扭曲的五育架構之一:中空的體育

誤解扭曲的五育架構之二:膚淺狹隘的美育

誤解扭曲的五育架構之三:殘缺羸弱的美育

誤解扭曲的五育架構之四:畸型和殘廢的愚化

 

 

富裕家特子女教養系列

 

富裕家庭子女成長的風險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關鍵困難點:缺安全感、友情焦慮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關鍵困難點:缺志向、無病識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不靠譜解方:送出國、讀私校、防護罩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關鍵重點:給榜樣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關鍵重點:克服挑戰、找目標

 

 

語言、寫作能力學習系列

 

(Q&A) 奔走各國的華裔分享:適應環境能力如何培養?

(Q&A) 剛到美國進修,如何有效率提升英文溝通能力?

(Q&A) 如何有效地跟父母或長輩溝通不一樣的觀點呢?

(Q&A) 作文該如何學?

 

 

(Q&A) 如何幫忙有課業外天賦的孩子?

 

問:曾經遇到過畫畫很有天分的孩子,他們想要投入繪畫領域的時候,家長就會出手阻攔:畫畫以後能做什麼?王建民全台灣也只有一個而已啊,你把你的書讀好再

 

老實家長的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可是又替這些孩子的天賦感到可惜,身為老師,有沒有可以著力的地方呢?(32歲 國小老師)

 

答:(黃世宜)其實我個人是完全理解家長的心情與疑慮。所以我的建議是,當您發現一個孩子天賦時,在跟父母溝通時,可以用現實層面的保障,具體可行的升學管道讓家長安心。

 

 

瑞士學生的社團活動很多,如溜冰社。

瑞士學生的社團活動很多,如溜冰社。

 

 

比如,畫畫有天份的孩子,我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我會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升學管道與實際好處讓家長參考,如果有例子更好。比如,可以升美術班(學科要求較低,競爭不這麼激烈等等都是容易打動家長的理由),又比如,去公立學校從事美術教師工作,收入穩定等等,這些具體有現實保障的建議,都可以讓家長更安心。

 

我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雖然走的是現實層面的考量,但最後只要家長願意支持,那麼就可以成功「順帶」孩子走他有天賦發展的興趣之路。

 

 

素養教育 / 教養深度對談

 

 

(Q&A) 如何處理學生遲到的問題?

 

問:學生遲到有兩種原因,通常是自己睡過頭或是家長睡過頭。以往處理遲到的學生都用扣分或剝奪下課時間的方式,可是效果不彰而且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方式?(32歲 國小老師)

 

答:(黃世宜)我的做法是,在處理之前先理解遲到的原因。遲到的原因如果不是惡意重複,就不懲罰。

 

 

蘇黎世理工學院一景

蘇黎世理工學院一景

 

 

我個人對遲到的學生,一般都是屬於信任法,並不懲罰。如果理由可以說服得了我,那麼就讓他遲到。但是,我的課一定是準時開始準時結束,如果自己遲到,漏掉了什麼(如:因為遲到小考少了十分鐘或是沒拿到講義)請自行負責後果。

 

我會在第一堂課就把課堂規則說清楚講明白。也就是說,雖沒有懲罰,但是遲到所招致的後果,必須跟學生一開始就簡單解釋我的原則,然後讓學生自行選擇:我要不要遲到?遲到會怎麼樣?讓學生自己學會承擔自己的選擇。

 

在歐洲課堂「先信任,然後自行負責惡果」的教育方式很常見,目的是讓孩子自行發現這一些壞習慣一旦養成,最大的受害者實際上是他們自己,而不是老師本身。也因此,學生必須要自己積極地改變問題。懲罰只是讓他們暫時性消極解決眼前的錯誤,但沒有辦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這個壞習慣中所扮演的主動角色是什麼。

 

所以,我會建議放手,信任地讓孩子遲到個兩三次,偶爾犯個錯誤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讓他自己知道,老是這樣犯錯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學生就會開始試著,先從自己改變做起。

 

 

(Q&A) 如何改變僵化的教學困境呢?

 

問:以前有一陣子教育部推動統整課程,想要打破學科的限制,但通常都只是形式上的統整,事實上依然是分科教學。後來可能又是家長們的反應吧,變成要求老師一定要按表操課,不可以在數學課上國語或社會課上自然。

 

以我個人而言,每天都有改不完、訂正不完的作業,還有課程進度要趕,國語課頂多看看課文、寫習作、訂正作業之後就沒有時間了,還要應付大小考試,數學課的情形也差不多。十年下來,我覺得自己很像機器人,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情,但這些事情對學生的成長幫助多少?老師的教學和 2、30 年前一樣,學生的學習也很僵化,有一次補充課外的知識的時候,學生居然問我:老師,你什麼時候才要上課?

 

要怎麼樣改變這樣的困境呢?真想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出國,感覺他們的人生會更有發展的機會。我實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您有沒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呢?(32歲 國小老師)

 

答:(黃世宜)看了您的敘述,其實可以感同身受。事實上,您提到工作不斷重複,找不到教學的熱情與意義,這樣沮喪的心情,在瑞士的教學現場,也經常聽到一線老師有同樣的困擾喔。

 

在瑞士的中學,特別是升學主科,如德語科和數學科一般學生最感到頭疼的科目,任課的老師也容易陷入沮喪,覺得總是在重複相同的教學內容,進行重複的練習與叮嚀,家長與學生又難以伺候…也因此即使在瑞士這樣的國家,老師也一樣會對教育現況跟自己的職涯充滿了不確定感。所以首先我想先鼓勵您,您的情況,是我們職業生涯內容的一部分,無論國內國外,很多同行都曾經有過相同的感覺,先跟您打氣。

 

 

蘇黎世理工學院校園一景

蘇黎世理工學院校園一景

 

 

我的建議是:

 

一、考試、作業的頻率、內容是否可以調整變化?

盡可能在自己可以決定的範圍之內,降低考試作業的頻率,也調整變化考試作業的內容與形式。關於這一方面,據我所知,台灣的教師自主決定教材內容的權力範圍,相對瑞士來說,是比較小的。

 

但,盡量在自己能力可以決定的範圍之內,盡量減少考試和作業的次數與份量,讓自己先休養生息,才有餘力提升教學品質(要有快樂的老師才有快樂的學習氛圍喔)。而作業考試的內容與形式,也可以在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下,盡量往有趣多元的方向去調整,一方面刺激學生學習動機,對教師本身也可以重新喚起鮮活的工作能量喔。

 

二、改變的同時,請保持信心與學生和家長不斷溝通:

改變教學方式的時候,如果遇到學生或家長的疑問,也沒有關係,就正面迎接他們的疑問,回答他們,跟他們不放棄地溝通您的想法與理念,然後最重要地,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一直都會有希望:即使他們不表示支持,也可以保持樂觀繼續改變下去。

 

如果不是太嚴重的話,一般的批評或抱怨就一笑置之,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在現實中不斷妥協又不斷前進,一個「進三步退兩步」的概念:只要有一步的前進,就是進步,就是很棒的改變囉!

 

加油!!我感到您其實對這一份工作還充滿了熱誠跟改變的誠心,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疑問,並沒有麻木。所以,我相信您一定可以改變現在這樣的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