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問答 下的所有文章

(Q&A) 學習的路上,如何保持高度專注力及興趣?

 

問:在學習的路上,持之以恆才能守得花開結果。如何在這過程中保持高度專注力及興趣?

 

答:(蔡依橙)「熱情」。

 

聽來像是陳腔濫調,但背後有道理的,請聽我說。

 

以前人說「十年磨一劍」,但當代潮流變動太快,如果真想在一個專業上起飛,變成 somebody,時間要越短越好,避免我們十年練好了「劍」,走出江湖,舉目一望,卻已是「槍砲彈藥」的世界……

 

想成為世界等級的專家,需要「一萬個小時」的研發與練習。

 

假設你想成為婦癌研究的權威,白天上班總得處理門診、開刀、行政、評鑑等,屬於自己閱讀期刊、思考趨勢、整理資料、寫作發表的時間,就是每天下班與週末。

 

下班五點半,快速吃個飯、喝罐咖啡或綠茶,做到十一點回家。加上週末兩天,都從早上八點做到晚上八點。大概一年可以投注 2500 小時,四年達到一萬個小時。

 

如果你很幸運,上班時間也能做,恭喜你,一萬個小時,兩年就能達成。這就是何飛鵬所說的:「沒日沒夜過兩年」。

 

我自己,在 2005 年開始寫作,2008 年開始獲邀國際演講,2009 年國際演講超過 20 場。的確是四年的時間。

 

蔡依橙醫師制訂亞洲心臟影像 guideline

2009 年獲邀制訂亞洲 guideline,隔年刊出。

 

不管,是兩年或四年,這過程是漫長而沈悶的,需要毅力與堅持。

 

只有「熱情」,才能帶你度過這一切。因為有「熱情」,即使你失去信心,不確定這個黑暗隧道到底有沒有出口時,每個努力當下所帶來的微小成就感與快樂,仍能支持你向前。

 

我當然也知道,每個努力的晚上,朋友同事歡樂聚餐,每個努力的週末,外頭天氣風和日麗(你知道的,台中天氣特別好….),但因為我真的非常熱愛各種 2D、3D 的醫學影像,對於能直接看到疾病奧秘非常著迷,所以我能繼續待在醫院組像、思考各種超越的可能。

 

因為「熱情」。

 

所以,找一個領域,讓你有心動感覺的領域,用「熱情」,度過那「一萬個小時」吧!

 

 

實習期間的醫院宿舍

(Q&A)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呢?

 

問:請問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呢?人生中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蔡依橙)近 20 年我所學會的,就是:

 

「其實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除非我們去試、去找、去走。」

 

大學的我,非常徬徨,徬徨到每天都很憂鬱,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無聊的大堂課,為了點名才偶爾出席,直到參加社團當幹部、當社長,發現一群朋友,可以一起打造出全新的企劃,並完成他。

 

我以為這是我想要的,但很快的,大家都進醫院,朋友都離開社團了……。

 

 

實習期間的醫院宿舍

實習期間的宿舍,當年數位相機品質差,所以照片看起來比較雜亂 (咦)

 

 

進了醫院,才發現其實醫學頂有趣,我尤其喜歡北榮 combine meeting 時,胸腔放射科陳名聖主任與吳美翰醫師,看著片子就能知道患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但又帶著謙虛風度的樣子,那時的我,拼命唸著 CXR 與 chest CT 的書,想當個 chest radiologist。

 

我以為這是我想要的,但很快的,我發現放射科的訓練什麼科都有,也不是只有 chest,就這樣沒日沒夜忙了四年,學了一堆知識技藝。

 

也因為這一連串的「隨波逐流」,我逐漸的從 chest radiology 走到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從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變成領導科部 55 人的行政主管;從國際學者,變成微型創業的企業主。

 

住院醫師第三年時,與你一樣,我也曾有一樣的疑惑,於是,我寫信給一位我經常書信來往的學術偶像,「What’s the ultimate goal of life? What’s yours?」

 

平常學術的討論他都很快回覆。但這封他沒有回。我想,他也不知道答案吧……

 

十多年後的現在,你問我一樣的題目,我想給你的回答是:

 

人生,是 prospective 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會多有趣,所以,用現在知道的事情,去定義「自己最想要的人生」、「自己最重視的事」,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Retrospective 來說,我認為「把事情作得好、作得漂亮、作得風情萬種」是我最想要的人生、也最重視的價值。只是,這答案是你問我後,我才想出來的。十年前的我,沒有這樣的概念。

 

 

近期課程

 

 

蔡依橙 醫師 演講

蔡依橙 醫師 主講與問答

 

蔡依橙 醫師 演講

 

蔡依橙醫師簡介

 

受教育

大學時代:自己的視野自己定義

社團學到的事情會影響你一輩子

善用時間與資源,最大化學習效果:以實習教育為例

住院醫師訓練: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要淹沒在工作裡

 

閱讀更多 »

謝宇程 研究型作家

謝宇程 研究員 主講與問答

 

謝宇程 研究型作家

 

謝宇程研究員簡介

 

 

教育方法借鏡系列

 

學習人生重於學習考試-丹麥教學

課本上學不到的事物,丹麥學校如何教?

哈佛畢業生說明:美國最好的中學,如何培養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哈佛畢業生分享:美國首善中學教育,強調比標準化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史丹佛畢業生回答:為何亞洲學生贏在起跑線,歐美贏在終點線?

史丹佛畢業生回想:誘發學習動力的最好手段不是考試

嗜酒偷懶的家教老師,如何啟發日後的一流程式工程師?

 

 

學習與教育看大局系列

 

跨國公司律師提醒:台灣要成為舞台要角,機會在東南亞。

跨國公司律師建議:面向未來,最有價值的學習是學那些沒有人在學的事。

親子共玩中,學習「發現和掌控風險」。

學音樂有助於學習語言,以及一切知識。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一:我們的孩子能否開創世界新局?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二:先進國家怎麼「煉」出來?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三:中國從先進而落後的原因?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四:世界在等待什麼樣的下一代?

年終的思想壯遊之五:讓下一代著眼於什麼樣的格局?

好學生待人接物該是什麼樣?Google 創辦人不一樣。

好學生興趣志向該是什麼樣?Google 創辦人不一樣。

給兒女取什麼英文名字?看似小事,請別大意。

您的兒女也許需要一個「世界名字」

「世界名字」是什麼?該怎麼取?

(Q&A) 是否建議兒女從小去國外留學?建議的年紀為何?

(Q&A) 讓小孩高中留學或大學留學的差異性與好壞?

(Q&A) 如何為孩子規劃留學地點?

(Q&A) 用經營管理原則來思考:人生是一種創業、教育是一種投資。

(Q&A) 如何幫助孩子了解產業與未來方向?

師生關係:「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遠」或「拜在師尊跟前伏得更低」?

師生關係:老師該是人格效倣的典範嗎?

自己的國家自己教:談國家認同教育

電腦遊戲也可以成為優良教材?

電腦遊戲世界也能學習溝通與領導?

(Q&A) 了解前世今生、因緣命運之書籍推薦

(Q&A) 請問有推薦的音樂教學資源嗎?

(Q&A) 如何培養刺激孩子的觀察力?

(Q&A) 暑假作業可以怎麼出,兼收自由多元與深入學習之效?

 

 

教育路徑探索選擇系列

 

選到有興趣的科系領域,大學與生涯就一路順暢?

多元興趣與才能,將陷入「樣樣通樣樣鬆」困局?

謝宇程的教育經驗歷程與啟發

(Q&A) 歐美培養學生創造「影響全世界」的產品;台灣教育學生成為「和別人一樣」的輪班星人?

(Q&A) 如何激發年輕人的學習動機?馬拉拉的父親說:「我所做的,只是沒折斷她的翅膀。」

 

 

擅用教育體制大不易系列

 

(Q&A) 孩子對學校課業興趣缺缺,如何引導渡過課業壓力?

(Q&A) 生活環境的教育資源不足,如何讓小孩擁有充沛資源?

(Q&A) 教育體制令人昏頭,講者對目前「體制外」教育的看法?

(Q&A) 為何教育專家研擬的制度與現實落差大,常朝令夕改?

(Q&A) 請問公私立學校如何選擇及家長如何適應?

(Q&A) 小學要不要遠讀資優班?

(Q&A) 十二年國教的峰迴路轉-三分鐘快讀版

(Q&A) 就讀體制外小學,要如何避免未來銜接國中時適應不良?

(Q&A) 家長要成績、學生要玩樂,在學習上如何找到交集點?

(Q&A) 離開教育體制,或是離開台灣,怎樣對孩子最好?

(Q&A) 如何觀察小孩的性向、特質與能力?

(Q&A) 如何在台灣培養大器不扭捏的孩子?

(Q&A) 有需要追求所謂的明星學區嗎?

(Q&A) 如何掌握未來趨勢來引導下一代?

(Q&A) 在台灣環境中,孩子如何能順應心性來待人接物?

 

 

學校教育效益與風險慎評估系列

 

要不要自學?並非二分,而是幅度拿捏

重新衡量「學校教育」的效益和風險

上學有風險?現今「學校教育」的三個層次

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學校教育和教師?

教育現場:未來教育的樣貌

不自由學習的風險代價:浪費時間

不自由學習的風險代價:扭曲的社會化

 

 

檢視教育傳統中的五育架構系列

 

重新認識「體育」:歐美國家眼中的「體育」

誤解扭曲的五育架構之一:中空的體育

誤解扭曲的五育架構之二:膚淺狹隘的美育

誤解扭曲的五育架構之三:殘缺羸弱的美育

誤解扭曲的五育架構之四:畸型和殘廢的愚化

 

 

富裕家特子女教養系列

 

富裕家庭子女成長的風險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關鍵困難點:缺安全感、友情焦慮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關鍵困難點:缺志向、無病識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不靠譜解方:送出國、讀私校、防護罩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關鍵重點:給榜樣

富裕家庭培育子女的關鍵重點:克服挑戰、找目標

 

 

語言、寫作能力學習系列

 

(Q&A) 奔走各國的華裔分享:適應環境能力如何培養?

(Q&A) 剛到美國進修,如何有效率提升英文溝通能力?

(Q&A) 如何有效地跟父母或長輩溝通不一樣的觀點呢?

(Q&A) 作文該如何學?

 

 

黃世宜 老師

黃世宜 老師 主講與問答

 

黃世宜 老師

 

黃世宜老師簡介

 

受教育

誰需要鼓勵?誰需要督促?

瑞士的大學,是這樣的。

為什麼我要去上這個課?

教育,其實是相逢。

技職教育:一個瑞士鐘錶匠的故事

 

閱讀更多 »